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康德离开人世前的一个星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康德离开人世前的一个星期,身体已极虚弱。但医生来看他时,他照例起身相迎,请医生就座——只是这次是颤巍巍的。医生忙说:“您是大师,是我的前辈,您不必起身。”康德说:“一个人,总得有一生坚持的东西。我现在年老体衰,但对人的尊重没有离我而去,对给予我帮助的人的感激没有离我而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尊重每一份灵魂 文王定邦,以成宗法,列序陈次,杀伐遂起。唯贤者墨翟,兼相爱,层尚贤,以成仁治,其人虽没,其魂犹存,今之吾辈,当承先贤遗志,兼相爱,无差等,尊重每一份灵魂。 杭州图书馆允许流浪者进馆阅读,传为美谈,究其根本,乃在尊重。馆长尊重每一道渴求知识的目光,尊重每一份赤诚的灵魂,每每念起,唏嘘不已! 尊重每一份拼搏的灵魂,才能成就百炼的英才。 耶和华说:你来,亲吻我,在我面前,所有的罪都被宽恕,我视你们,如视我子,因而皆无分别。 三国时期的名将许诸,既无出身兵权,出身农家,不谙世事,然而当他投奔曹营时,曹操却并不像其他人一般看轻他,相反,无比尊重此人,并将其送至军中历练,许诸方有成就武痴功名的机会。希腊时期的学院,并无贵贱之分,导师们平等对待每一位求学之人,尽力培养,于是英杰辈出,古典时代来临。孔子曾有云:有教无类,大概此理。来者不问出处,功名君可自取,尊重每一份拼搏的灵魂,于是我们所仰望的星空,群星闪耀。 尊重每一份向上的灵魂,邦国方有繁盛的未来。 一国之兴,在于其政,政之所得,在于其人,人之所系,即国之有治,等而视之,兴而不灭。 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自诞生之初便发挥了巨大的功用,其核心便在于尊重,与世官制只看出身或察举制唯问世家不同,科举制尊重每一阶层每一个人向上的灵魂,于是春蚕食叶,天下英雄尽入吾帐中,第二帝国从东方再起。而同时期的罗马帝国却已是苟延残喘,因为固执的贵族掌权,使上层社会迅速腐化,固化的阶级带来了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国将不国。由此观之,国家与政府尊重每一份向上的灵魂,政治才有民主,国家才有富强。 尊重差异的灵魂,尊重不同的目光,无论人种,无论贵贱,无论高下,才是文明得以长存的理由。 或许我们曾生活在等级分明的社会,但马丁.路德金高喊:我们不需要匍匐在教皇的脚下,当我们望向上帝,就会得救;或许我们曾生活在以财取人的社会,但王尔德轻笑:迷人的不是财富,而是非凡的人;或许我们曾生活在充满歧视的社会,但林肯用政令证明:请给每一个生命以生命;或许我们曾生活在殖民压迫下,但孙文先生怒斥笔戟:中国之国民政府,乃一切国人之政府,乃独立之政府! 或许我们仍然生活在不平等,有歧视的世界。但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在,万隆会议的精神在,启蒙之理性在,孔孟之仪范在,墨者之先训在,基督之义佛道之理伊斯兰的古兰在,文明便不会走远。 尊重每一份赤诚的灵魂,尊重每一道向善的目光,尊重每一双期许的手,尊重每一个活着的人,请用尊重,给文明以存在的价值。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故事类的材料作文,注意抓住故事的中心立意,故事的中心可以从句子“我现在年老体衰,但对人的尊重没有离我而去,对给予我帮助的人的感激没有离我而去”中提取,即“尊重”或“感激”,由此以下角度立意:尊重他人,是值得一生坚守的美德;尊重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感激给予我们帮助的人;尊重人者,获得尊重;予人尊严者,获得尊严;因为不苟且,因为坚持,美好的行为才升华为崇高的品格。行文时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分层论证,如写要尊重他人的话题,提出观点后可以先分析为什么要尊重他人,然后写如何做到尊重他人,如紧扣材料中的“年老体衰”写“尊重”他人没有任何借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王汉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少豪荡,有膂力,形质魁岸,善骑射。节帅高继冲欲召至帐下,汉忠不往。太宗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累迁内殿直都知。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师还,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三迁右班都虞候、领涿州刺史。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故所部无益。(选自《宋史·王汉忠传》)

(1)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

(2)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桃花源记》中写渔人初次被热情招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用景物意象表现自己“修初服”的做法的句子是“制芰荷以为衣兮,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氏”在夏商周时用来区别贵贱,贵者有名有氏,贱者无名无氏。氏可用国名、邑名、官名、职业名、住地名等。

B. “闾里”可以指乡里或城里平民居住的地方。“闾里”在汉代也是对城市居民实行监管、宵禁、征役的基本单位。

C. “西域”是汉以来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其广义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

D. “谥”分为官谥和私谥、褒谥和恶谥等。君主的谥号一般由礼官确定后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大势所趋,历史的必然。我国文化“走出去”,要更多地展示我国现实情况,展示我国各族人民当代精神风貌。因此,我国文化“走出去”应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让世界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当代的中国,一个发展中的中国。

A. 外国人更多记住的是中国结、武术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对中国当代社会却存在误解。

B. 外国人对中国当代社会存在误解,记住的却是中国结、武术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

C.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是中国结、武术等中国传统符号,但中国当代社会却总遭到外国人的误解。

D. 中国当代社会总遭到外国人的误解,但中国结、武术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却走出去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B. 17世纪至18世纪,荷兰铸制著名的马剑银币,逐渐流入中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至今在中国民间仍有不少收藏。

C. 在任何组织内,优柔寡断和盲目冲动者都是传染病毒,前者是延误时机和后者的盲目冲动均可使企业在一夕间造成大灾难。

D. 如果仅仅把这部话剧理解为简单意义上的反映两个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一次愤懑的碰撞的话,那么就可能低估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