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辋川尚静 朱鸿 辋川是一个长长的峡谷,王维曾经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辋川尚静

朱鸿

辋川是一个长长的峡谷,王维曾经在这里居住。如果一个二十世纪的人,为尘世所烦而效仿王维的行为,到辋川去生活,那一定荒唐,尽管辋川尚静。

辋川确实很静,一条河流,两岸青山,仅仅是这种结构就区别了乡村的小巷和城市的大街。那里的人烟总很稠密,但这里却稀疏得忽儿便融化在风云之中了。我是坐着三轮车到辋川的。我到这里来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为了感觉一下辋川的气息,我以为这目的潇洒而苦涩,这就是味道。

王维栽种的银杏,挺立在雨后的河岸,树皮满是裂纹的粗壮的主杆,被水淋成了黑色。从叶子上流下的水,继续洗濯着树皮。它实在是老了,呈现着一种挣扎的状态。它已经在辋川生长了千年之久。    

王维在辋川的别墅,在开始是宋之问的,这个喜欢歌功颂德的诗人,以媚附权贵而得宠朝廷,但最终的下场却是被唐朝赐死。王维迁往辋川的时候,宋之问已经作鬼,那么他是如何购得这里的别墅呢?我能猜测的只是,辋川的美一定迷惑了王维,不然,他怎么单单选择了宋之问的别墅?

王维购得辋川,那是他过得富贵的证明。贫穷的诗人,是不可能拥有一个辋川别墅的。其情况是:他在二十岁左右便及第进士,从此步入仕途。他担任过大乐丞,并以监察御的身份出使塞上。王维在四十岁的时候做了左补阙。恰恰是这个年纪,他开始迷恋山水,来往于朝廷与辋川之间。他既做官员,又当隐士,游离于人类斗争与自然情调的两极。朝廷的险恶,伤害着他的心,而辋川的美妙,则给他的心以慰藉。王维这样的生存状态,是他最智慧最实际的选择,也是他无可奈何的选择。人总是希望自己生活得比较幸福一些,以王维的气质,他不能完全陷入官场的名利之争,同时以王维的经历,他也不能彻底寄情于辋川的田园之乐,他必须两者兼顾,这样他就得到了入世的好处而屏弃了入世的坏处,同时避免了出世的苦处而感到了出世的乐处。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存在着一个广阔的地带,他奔走其间。人似乎只能这样生存,不然,完全媚俗与完全脱俗,都可能导致深刻的痛苦。我不赞成一个学者对王维的抱怨,这位学者认为,他缺少陶潜那种勇气,他没有彻底地决裂于官场。这是一种刻薄的认识!

公元756年,安史之乱,已经五十五岁的王维被判军逮捕,软禁于洛阳的一个寺庙。他吞药致病,装哑而活,但他却终于敌不过安禄山的骄横,无奈地接受了伪职。唐朝征服了叛军之后,皇帝对那些接受伪职的人统统定罪,然而,王维在软禁之中,曾经向探望他的朋友裴迪诵诗,此诗受到皇帝的嘉许,遂对他只作了降职处理。这是王维的幸运了。其诗是这样的: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尽管如此,安史之乱毕竟摧残了这个老人,他逐渐变得消沉了,或者,他变得更加淡泊,更加寂寞。他常常拄着拐杖,站在门外,眺望辋川的落日夕烟。暮色之中,稀疏的钟声,归去的渔夫,飘走的花絮,柔弱的菱蔓,都使他感到惆怅。他看着看着,就转身回到他的屋子。他已经深深地陷入了空门。王维的母亲就信仰佛教,这影响了他的心灵,不过到晚年,他才彻底地皈依佛教。他食素而不茹荤,认真地打禅。他坐在枯寂的辋川,闭着眼睛,寻找着解脱烦恼的路径,企图超越生死之界。香烟袅袅,烛光闪闪,王维的心凄凉而宁静。

人生真的像王维觉悟的这样么?我不知道,唯有达到王维的境界才能理解王维,不过我没有。我只感觉,自然如我面前的辋川,社会如我身后的市井,都有美的一面,都能给我以享受。然而,我的辋川之行,明显地含有烦于我那个圈子的成分。是的,我很烦,某些时候我简直不堪负荷。从我栖身的圈子走出,到辋川去换换空气,确实使我感到一种轻松。

辋川很静,长长的峡谷已经完全沉浸在秋日的烟雨之中了,所有的树木和石头,都化作迷濛的一团,一只鸟也没有,一只兔也没有,甚至除了我,一个人也没有,唯有风声雨声和河流的浪声。这样的一种空,一种自然给我产生的空,是恐惧的。一瞬之间,我真是惊骇起来,我害怕从山中钻出一个野兽或怪物。这样想着的时候,我似乎已经有了对付它们的准备,于是忽然吊起的心就慢慢放了下来。蓦地,我感觉身后有脚步的挪移,飒飒的,仿佛是谁用树枝在地上划动,我猛地回头一看,竟是一个穿着蓑衣的农民,他站在雨中,轻轻地问我:“你要三轮车么?”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活的圈子让我不堪负荷,所以选择来到辋川换换空气,空气中处处弥漫着辋川的气息,让我感到苦涩而潇洒。

B. 本文大量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既写出了辋川的自然美及其对王维作品的影响,也传达出了王维寄情于此带给辋川的山水田园气质。

C. 安史之乱时,王维在无奈中接受了伪职,按例该被严惩,但皇帝最终对他只是降职处理,原因是他曾向朋友裴迪诵诗,这说明他颇有先见之明,为自己留下了退路。

D. 本文结构圆融,前后呼应,以“坐三轮车来到辋川”始,在“你要三轮车么”的询问中结束,历史和现实转换巧妙,衔接自然而巧妙。

2.作者为什么说某些学者认为王维缺少陶潜那种勇气没有彻底决裂于官场的认识是刻薄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3.请分析文章标题“辋川尚静”的含义。

 

1.C 2.①王维年少有才,从此步入仕途,相对丰厚的薪水使他有能力购得辋川,作为他享受田园之乐的好去处,既符合人总是希望自己生活得比较幸福一些的初衷,也符合他诗人的气质,于情于理都是正常的。 ②朝廷的险恶,伤害着王维的心,而辋川的美妙,则给他的心以慰藉。他不能完全陷入官场的名利之争,也不能彻底寄情于辋川的田园之乐,他必须两者兼顾,这样他在入世和出世之中才能得到很好的平衡。谁都没有资格对他的选择做出苛刻的评价。 ③陶潜最后决定终身隐居的时候,他的心情也是复杂和矛盾的。一方面,他摆脱了封建统治罗网,感到极大庆幸与愉快;另一方面,归隐就要终身放弃政治理想,就要遭受饥寒痛苦。如此看来,归隐并不是陶的“心甘情愿”,而是“不得已”。人各有志,所以,要求经济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的王维彻底决裂于官场未免太苛刻了。 3.①辋川的自然环境是幽静的,一条河流两岸青山,与乡村的小巷和城市的大街的稠密和热闹迥然有别。 ②文章的主角也曾是辋川的主人王维,非常喜欢辋川优美而宁静的自然环境,并最终皈依了佛教,在此度过了他枯寂的晚年,他的心凄凉而宁静。 ③文中的“我”,作为普通市民的代表,为尘世所烦,从栖身的圈子走出,来辋川换换空气,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辋川的宁静和美好,无论身体还是精神都感到轻松惬意。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C项,皇帝对王维的宽大处理,他在诗中表明的对朝廷的衷心的确打动了皇帝,但这并非是王维有意为之,为自己留一条退路,他的幸运更多的是有一种侥幸和巧合的成分。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问“作者为什么说某些学者认为王维缺少陶潜那种勇气没有彻底决裂于官场的认识是刻薄的”,要求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理解。作答时要从文本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理解分析。如“王维购得辋川,那是他过得富贵的证明。贫穷的诗人,是不可能拥有一个辋川别墅的。”这就说明要想享受田园之乐,得有一定的物质保障,即入仕做官获得俸禄。“他既做官员,又当隐士,游离于人类斗争与自然情调的两极。”“人总是希望自己生活得比较幸福一些,以王维的气质,他不能完全陷入官场的名利之争”,“同时以王维的经历,他也不能彻底寄情于辋川的田园之乐,他必须两者兼顾,这样他就得到了入世的好处而屏弃了入世的坏处,同时避免了出世的苦处而感到了出世的乐处。”“人似乎只能这样生存,不然,完全媚俗与完全脱俗,都可能导致深刻的痛苦”。陶潜决定终身隐居,彻底告别官场,内心是复杂和矛盾,其实陶潜并不是“心甘情愿”,而是“不得已”归隐,而且归隐后的生活也是心情的轻松与生活的疾苦并存。所以,作者说某些学者认为王维缺少陶潜那种勇气没有彻底决裂于官场的认识是刻薄的,甚至是苛刻的。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含义。“辋川尚静”的意思是辋川还是很静的,作答时可以从辋川的环境和人居处在辋川的心情等角度考虑。通过文中“辋川确实很静,一条河流,两岸青山”“辋川很静,长长的峡谷已经完全沉浸在秋日的烟雨之中了,所有的树木和石头,都化作迷濛的一团,一只鸟也没有,一只兔也没有,甚至除了我,一个人也没有,唯有风声雨声和河流的浪声”等文句和景物描写可以做这样的理解。从人在辋川时的心情来看,对于王维,“辋川的美妙,则给他的心以慰藉”“他坐在枯寂的辋川,闭着眼睛,寻找着解脱烦恼的路径,企图超越生死之界。香烟袅袅,烛光闪闪,王维的心凄凉而宁静”。对于“我”,“我的辋川之行,明显地含有烦于我那个圈子的成分”“是我很烦,某些时候我简直不堪负荷。从我栖身的圈子走出,到辋川去换换空气,确实使我感到一种轻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3月21日是第十七个世界睡眠日,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了《2017年中国青年睡眠现状报告》。对近6万人的调查显示,只有11%的人能“一觉到天亮”,而76%的人表示入睡困难。“你睡得还好吗”,这样一句日常问候,正成为越来越多人在漫漫长夜的难题,也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社会现象。

人的一生有约三分之一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是人的生命再生产的过程;没有良好的睡眠,就没有清醒的头脑和健康的体魄。对健康而言,睡眠与阳光、空气、食物和水一样重要。放在以前,人们常认为失眠是一个隐私问题,说出来会被人认为“有心事”,因此往往羞于启齿。在睡眠日把睡眠作为一个“公共议题”,这本身就说明人们的健康意识在提升,而当很多人都遭遇失眠的困扰,就说明睡眠不仅是一个个人问题、健康问题,更是一个群体性和社会性的现象。

相较于农业社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并非线性的“与时作息”。不能睡的人,正在熬夜赶着明天要交的工作任务;不想睡的人,还沉溺于打电子游戏或刷朋友圈的兴奋之中;睡不着的人,也许在盘算着房价涨得太快又将失去购房机会。生存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工作任务重,生活习惯不健康……如果说现代生活方式把作息时间冲击得支离破碎,那又如何指望睡眠像驯化的动物,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说明,失眠有生理性、身体性的原因,往深层看,更是生活习惯、社会焦虑和生活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事实上,睡眠打开了一扇观察现代人生存现状的窗户。在调查人群中,创业人群存在明显的睡眠障碍,竞争的压力和不确定性更会加剧焦虑;有91%的受访者表示,“睡了却依然疲惫”。现代人在享受现代化红利的同时,也承受着现代生活带来的压力和焦虑。“感觉身体被掏空”成为网络流行语,“亚健康”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担忧,而“累”则曾经当选为年度汉字……这些问题与睡眠问题一道,折射出现代人生活的另一面:在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同时,人们的精神和心灵还需要得到安抚和安放。

习近平总书记曾劝年轻人不要老熬夜。“那个时候我年轻想办好事,差不多一个月大病一场。为什么呢?老熬夜。经常是通宵达旦干。后来最后感觉到不行,这么干也长不了。先把自己的心态摆顺了,内在有激情,外在还是要从容不迫。”这段话戳中了无数人心里的柔软地带,也在倡导着一种健康的睡眠文化和生活方式。拯救我们的睡眠,同样需要有这种“外在的从容不迫”。在时代高歌猛进的步伐中,应该为自己找到一个调整呼吸的节奏,走得再快也不忘停靠睡眠的加油站,让精神和心灵都找到歇脚的港湾。毕竟,幸福生活既是物质层面的改善,更是身体强健和心理健康的全面提升。

名画《夜与眠》中,希腊夜神尼克斯盘旋在灰蒙蒙的天空,手挽着儿子睡眠之神许普诺斯,那是人类进入睡眠的时刻。今天,我们在奋力追求美好生活,更不能单方面追求物质而丢掉了睡眠、错过了健康。有人说,文明,就是停下来、等一等,与睡神邂逅,我们何妨停下匆忙的脚步,跟随生命的律动?

(《人民日报 》2017年03月21日05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觉到天亮”本是自然的生命规律,但对大部分当代中国青年而言却成了奢望。

B. 良好的睡眠,能使人头脑更清醒,身体更健康,也是良好的生命再生产过程。

C. 虽然享受到了现代化的红利,但若从睡眠这一维度看,现代人生存现状堪忧。

D. 寻找幸福生活的过程,说到底就是通过“外在的从容不迫”拯救我们睡眠的过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创业人群有明显睡眠障碍为例,劝诫人们要权衡好追求物质生活与保持身心健康的关系。

B. 文章引用习总书记的话,旨在证明国家领导人对年轻人睡眠问题的关心,国家也在关注这个社会问题。

C. 文章运用举例与对比等论证方法,全面而深入剖析影响睡眠的原因,令人警醒,让人反思,说服力强。

D. 对于睡眠,文章先摆调查事实,再深入分析影响因素,最后呼吁人们不能丢掉睡眠,错过健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代人不能睡、不想睡或睡不着的生活方式,并不符合生命的规律;相反,农业社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的生活节奏才是人们的不错选择。

B.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全面提升,诸如“失眠”这样以前羞于启齿的有关身心健康的隐私问题会越来越被更多的人公开探讨。

C. 失眠主要是生活习惯、社会焦虑和生活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旦改善了睡眠,“感觉身体被掏空”等网络流行语也一定会逐渐消亡。

D. 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遵循生命规律,用睡眠调整好生活的呼吸,睡眠之神许普诺斯必将引领我们的行为跟随生命而律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经过了九十年的沧桑漂泊,一位诗人终于站在了上帝的面前。上帝很纳闷地问他:“我让你这一生经历这么多坎坷蹉跎,承担生命所不能承受之重,奇怪的是你一直都面带笑容,你能告诉我你是如何做到的吗?”诗人淡然微笑:“告诉苦难,我们是糖。”

请根据上述的材料,结合自身的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父亲的一课

王熙章

16岁那年,父亲送我去一家电脑培训中心学习微机课程,那些枯燥的操作命令很快使我厌倦了。渐渐地,一有空我便溜到与培训中心相邻的“创世纪”网吧上网玩游戏,几个月下来,我的微机知识没学到多少,倒是对那些神奇莫测的游戏入了迷,经常玩个通宵达旦。

网吧老板是一个过早秃顶的中年男人,在众多网民中,他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两句:“玩物丧志,这词儿你懂吗?”世上哪有老板赶顾客出门的道理?我把他的告诫当成了耳旁风,只顾在网吧中玩得昏天黑地。

一天,父亲从乡下到城里来看我。我正痴迷地玩“僵尸与侠客”的游戏,突然听到身后一个声音说:“好!精彩,好安逸哟!”

这话音好耳熟,方言土语在城里极少能听见。我猛回头,只见父亲不知何时站在了我的身后。那一刻,我有一种做贼的感觉,赶紧站起身,垂手而立。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说:“章子,精彩,来,继续玩!”

我做梦也没想到父亲不但不骂我,竟然让我教他玩游戏。我兴奋地抓住他的手,教他如何选择按键、如何控制鼠标、如何躲避对方的打击、如何出击,没想到父亲学得还真快,不到3分钟便投入于那醉人的游戏中。

一晃儿7天过去了。父亲的玩法越来越高明,也越来越上瘾,竟好几天通宵达旦泡在网吧中。

这时,我的衣袋中只剩下30块钱了。父亲省吃俭用,每月寄400元钱给我做生活费,我却将它们全都消费在了这些醉人的游戏中,刚过了半个月,我的衣袋就快空了,再向父亲要钱,我开不了口。

那天在网吧里,父亲问我:“章子,身上有钱吗?拿出来,让爸过足这把瘾!”

一听这话,我的脑袋便“嗡”地一下大了。我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了钱,我跟父亲在城里如何生活?父亲是个复员军人,只听说他在城里有一个战友叫方伯雄,我到城里来上学,父亲便让我去找方伯伯,可我却压根儿没心思去见那些古板的人。

那个秃顶的网吧老板又来催缴费了。按每小时两元结算下来,父亲已欠费300余元。眼看父亲翻遍他所有的衣兜,再也没有翻出一分钱来,我心里焦急万分。

网吧老板呈现出他从未有过的凶相,威胁说:“3个小时内不缴清欠费,就把你们扭送到派出所去。”父亲眼巴巴地望着我,我偷眼看着网吧老板那副讨债不成不罢休的架势,不由地胆战心惊。

我退下手腕上那块花去父亲80元钱买给我的手表作抵押,谁知网吧老板竟然不屑一顾。父亲指着他身上那件过年时新买的呢大衣诚惶诚恐地说:“要不,我……我脱下这身衣服给你?” 网吧老板用鼻孔哼了一声说:“一个乡下人的破衣服,能值几块钱?”

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将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有人在对我的父亲指指点点:“没钱玩什么游戏?乡巴佬!”这时我看见父亲的嘴角抽了抽,就在那一刻,我感觉那讥讽的话语就像皮鞭似的抽打在我的脸上。我发狂似地冲出人群,找我的同学去借钱,可他们一见我,仿佛见了瘟神,慌忙离去。

“天哪,这个时候,我到哪里去弄钱解救我的父亲?”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在心里说。我不禁悔恨交加。回到网吧,跪倒在父亲面前,我痛哭失声地说:“爸,是我害了你,我不该教你玩这种害人的游戏!”

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他一把拉起我说:“孩子,你终于明白了,这就叫玩物丧志!来,爸给你介绍一位伯伯,他就是我在家跟你提起过的方伯雄伯伯!”

我抬起头来,顺着父亲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网吧老板一反常态,正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

(选自《当代微型小说精选》,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塑造出方伯伯这一形象丰满的人物,使小说情节具有很强的戏剧性。

B.小说末段写到“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表现了父亲的感激之情和愧悔之意。

C.这篇小说以“父亲的一课”为题,意在表现父亲对“我”的一次教育。小说以“我”沉溺网络游戏为开端,“我”到处筹钱替父亲还债是小说的高潮。

D.“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神情古怪”一词表现了父亲看到“我”痴迷于网络游戏的惊诧感觉。

E.小说中“我”对学习微机课程感到枯燥,却对网络游戏非常痴迷,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对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思考。

(2)小说为了营造情节的戏剧性,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小说情节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3)小说描写了一位父亲独特的教育方式,对于这种方式,有人表示赞同,有人表示异议,你的看法怎样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登岳阳楼》描写洞庭的浩瀚无边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旨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按照古代传说托鸿雁、鲤鱼捎书带信,但没有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阿房宫赋》“为什么把珠宝收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下面小题。

公安县怀古①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 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 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C. 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D. 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E. 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2.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