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请以此为出发点简要赏析五、六两句。

2.诗人在表现李凭演奏技艺的高超时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1.“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以形写声,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写声音的清脆,“凤凰叫”写乐音的和缓,“芙蓉泣露”写乐声的惨淡,“香兰笑”写乐声的清丽。这两句的描写有形神兼备之妙。 2.诗人使用了侧面烘托、通感、夸张等表现手法。本诗没有对李凭的技艺进行直接的评判,只是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对乐声及其效果进行摹写。“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等句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石破天惊逗秋雨”等句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赏析诗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从摹写乐声的特点和诗句的理解入手作答,根据理解五、六句“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以形写声,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写声音的清脆,“凤凰叫”写乐音的和缓,“芙蓉泣露”写乐声的惨淡,“香兰笑”写乐声的清丽。这两句的描写有形神兼备之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幕遮》一词中,侧面刻画荷花风采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苏幕遮》一词中,词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以虚构之情景来抒怀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李煜的《虞美人》可以想象成五个电影镜头,前四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补写最后一个。要求:①按照词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

【场景】深院小楼 春夜 月明

【人物】李煜

镜头一:李煜凄苦地披上外衣,走上小楼,天上挂着一轮圆月,院子里的花正在开放。

镜头二: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手臂上,他陷入痛苦的回忆中。

镜头三:(黑白片)南唐宫殿中,规模盛大的歌舞正在上演,舞女娉婷,千娇百媚;南唐后主李煜与众臣纵情欢娱,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

镜头四:南唐的宫殿女墙颓坏,宛囿花草荒芜,一片萧条……

镜头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中唐诗坛上出现的《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以出神入化的描写创设了神奇的音乐境界,堪称千古绝唱。比较这两首学过的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表现手法的选择上来看,《琵琶行》主要用______,写琵琶女弹奏前试弦调音是“转轴拨弦”,弹奏时是“低眉信手续续弹”;而《李凭箜篌引》主要用______,通过幻想境界的瑰奇,烘托了箜篌奇异美妙的声音。

(2)在表现内容的侧重上来看,《琵琶行》主要是突出表现琵琶女这个人物形象,对音乐的精妙描写只是为表现琵琶女服务的。《李凭箜篌引》主要是突出表现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阁夜》一诗中涉及的文化常识和典故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五更: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段,夜里的每个时段被称为“更”。五更在寅时,相当于现在3—5点,这时鸡打鸣,人逐渐从睡梦中清醒,迎接新的一天。

B. 鼓角:战鼓和号角,二者都是军中的乐器,用于报时或发号施令。

C. 夷歌: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为“夷”,也泛称周边的民族为“夷”。诗中的“夷歌”指的是当时东方民族的歌谣。

D. 卧龙:比喻隐居尚未显露才能的人,诗中指诸葛亮。杜甫常借用诸葛亮的典故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岁暮阴阳催短景    景:景色

B. 天涯霜雪霁寒宵    霁:雪止

C. 三峡星河影动摇    动摇:摇曳不定

D. 人事音书漫寂寥    漫:徒然、白白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