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甲)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既白。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于是携酒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上,履巉岩,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消长也                     卒:到底     

B.洗盏酌                         更:重新

C.履巉岩,蒙茸                   披:拨开     

D.掠予舟而西也                     西:向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予乃摄衣上      

B.不知东方既白                   攀栖鹘危巢

C.飘飘如遗世独立              其不可留也 

D.于是携酒                  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以答客的方式,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B.甲文中苏轼认为,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皆有短暂与永恒的两面,人对天地万物不必羡其无穷

C.乙文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动态美,与甲文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态美,展现了赤壁景物的多姿多态。

D.乙文道士化鹤的故事与羽化而登仙的道教思想有关,作者借此寄寓对超凡脱俗、自由自在境界的向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5.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1.D 2.C 3.C 4.(1)从不变的一面看,万物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还羡慕什么呢? (2)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 5.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解析】 1.西:向西飞去。 2.C项“乎”均为助词,用在形容词后,相当于“然”;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B项,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D项,连词,和/介词,和。 3.“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是动静结合。 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是要结合上下文的具体意思,二是要凭借自己的文言语感,三是借助文言断句的常见标志。以上几点综合思考解答即可。 【参考译文】 (乙)于是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一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国学”一词,始之清末。当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称“新学”、“西学”。与之相对,人们便将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如今我们所说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及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和学术体系,包括儒、兵、法、墨、道等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它们从不同层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做人处世,熏陶着历代国人。从广义上讲,中国古代的人文和学术,如政治、历史、思想、哲学、经济、地理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涉及的范畴。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国学对个人而言是培养君子气质和人格魅力,对社会来说则有构建道德价值体系、提升人文底蕴、激发爱国热情之功。国学中蕴含着巨大的智慧与力量,它启迪人们治国之良方、成功之秘诀、人性之弱点、处世之要旨。

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国学热”的兴起反映出中国思想文化界和教育界对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五四”以来,中国文化有几次大的断裂。赛先生、德先生猛烈冲击传统文化,在当时是一种进步,但也造成文化的裂痕;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更如“摧枯拉朽”,将传统文化“扫地出门”。从“打倒孔家店”到“批林批孔”,惨痛的教训值得国人永远铭记。

平心而论,国学不能包揽天下、医治百病,不可能完全解决现在的道德滑坡、人心浮躁和观念虚无等问题。何况,国学毕竟是在封建社会形成的价值观,由于历史的原因,它们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乃至糟粕。譬如“孝文化”,其核心是“三纲五常”,其中的“孝道治天下”就有悖于今天“依法治国”的原则,如果我们把这些囫囵吞枣照搬过来,那就不是进步而是倒退了。国学中的某些知识也有违普世真理和现代科学知识,经史子集中某些名人之言,也缺乏逻辑性与科学性。只有采取一分为二的评判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使国学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对国学持什么态度,其“热度”究竟能持续多久,关系到我们该建立怎样的文化体系的大问题。现在社会上对文化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民族虚无主义,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基本上看不起国学,认为它们过时了;另一种认为只有自己的才好,对西方的思想观念基本采取排斥态度。不消说,这两种态度都是偏颇的、错误的。既传承国学优良传统,又吸取西方先进文化,才是两全其美之策。

(选自马承钧《仰望中国的“月亮”》,有删节)

【注】赛先生、德先生:指对科学(Science)和民主(Democracy)的一个形象的称呼,是“五四”运动重要的两面旗帜。

1.下列对“国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研究始于清末,具体指区别于欧美学术的中国固有的学问,也叫“旧学”、“中学”。

B.我们所说的“国学”主要是指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同时涵盖了历代文学、哲学及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和学术体系。

C.国学中的儒、兵、法、墨、道等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从不同层面论述了如何治理国家、做人处世等,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

D.政治、历史、哲学、经济及书画、音乐、医学、建筑等人文和学术方面的内容,也都是国学涉及的范畴。

2.下列不属于“对国学价值的正确认识”的一项是

A.学习国学能够培养君子气质和个人魅力,有助于构建社会的道德价值体系、提升人文底蕴、激发爱国热情。

B.国学能够在治国、修身、做事等方面给人很多智慧和力量,但它不能包揽天下、医治百病,“五四”运动曾对此提出警醒。

C.国学是在封建社会形成的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的局限和糟粕,对此我们要做出理性判断,取精华,去糟粕。

D.国学中的某些文化有悖于今天的治国原则,某些知识也有违普世真理和现代科学,但不能因此否定它在现代文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学思想对历代国人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它的兴起反映了中国思想文化界和教育界对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

B.“五四”以来的几次运动造成了中国文化的大的断裂,宣传科学民主难免会伤害到传统文化,这样的教训值得国人铭记。

C.学习国学不等于囫囵吞枣地全部照搬,对于经史子集中一些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的言论,我们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评判态度。

D.一味排斥国学,否定其价值;或一味排斥西学,孤芳自赏:以上两种态度都是错误的,不利于健康的文化体系的建立。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家》、《巴黎圣母院》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巴金的长篇小说《家》重点刻画了三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一一梅芬、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但是,她们的身份地位与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

B. 陈姨太以老太爷停柩在家,如有人在家分娩,医疗条件不好为借口,逼觉新把快要临盆的瑞珏送到远离城市的偏僻乡下去分娩,瑞珏在城外因无人照料,难产而死。

C. 《巴黎圣母院》中的甘果瓦误入“奇迹宫”,因此,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跟绞索配对,要么跟乞丐王国中的女人结婚。他向爱斯梅拉达求婚,得到同意。

D. 《巴黎圣母院》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女主人公的美貌与男主人的丑陋,女主人 公的善良与弗罗洛的狠毒,女主人公的钟情与弗比斯的轻薄,都形成了极为明显的对比。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指的是《离骚》,它们分别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

B.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抒情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与《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C. 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再创造,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新诗体,它的篇幅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多用语气词“兮”字。

D. 汉魏晋时期,五言诗日趋成熟,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及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都很好的继承了“风”“骚”的传统。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目前市场上的口罩五花八门,有些口罩虽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空气中的粉尘进入呼吸系统:但它本身带有的挥发性气体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B. 奥运游泳冠军孙杨因无证驾驶汽车被公安机关处罚后表示,他会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杜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也希望大家能以此为警戒。

C. 这项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打开了原本被国外药业长期占领的市场,使口服降糖药成本降低了一倍,为千万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

D. 日前,著名学者周国平做客宁波书城,在“把心安顿好一一人生幸福的哲学”的讲座中,他认为,只有保护好生命的单纯,让精神幸福,人才会幸福。

 

查看答案

下列所给词语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一字多义是汉字的突出特点。例如“适可而止”的“适”表示“恰好”的意思,“       ”的“适”表示“去,往”的意思。再如“化险为夷”的“夷”表示“平坦;平安”的意思,“       ”的“夷”表示“平常”的意思。又如“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爽”表示“舒服;畅快”的意思,“     ”的“爽”表示“差错”的意思。因此学习汉语必须关注一词多义的现象。

A. 无所适从 鄙夷不屑 爽然若失

B. 削足适履 鄙夷不屑 屡试不爽

C. 无所适从 匪夷所思 屡试不爽

D. 削足适履 匪夷所思 爽然若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