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花骨朵儿 程宪涛 花骨朵儿推开木栏门时,艺人们多在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花骨朵儿

程宪涛

花骨朵儿推开木栏门时,艺人们多在院子里。花骨朵儿这时登场,惊呆了所有的艺人。抽烟的忘了吐纳,扯闲篇儿的忘了下文,背戏文的忘了词儿。

花骨朵儿直奔大辽河,道,俺想跟戏班学艺。唱蹦蹦男艺人居多,女艺人凤毛麟角,稀奇得让人遐想。大辽河尚未回应,花骨朵儿又忽然改口,道,俺不能去学艺!两个极端的变化,愈勾起大辽河的兴致。

大辽河问,咋比六月天变得还快?花骨朵儿说,俺是瞎婆婆捡来的,俺是她的拐杖,俺离开了她,老人该咋办?柴火没有人打,水缸里没有水,米袋子也瘪了。大辽河接茬儿道,俺们给打柴,留钱雇人挑水,给留下过冬口粮。花骨朵儿无路可退,只能“勉强”答应。

跟班学艺讲究“三稳”:嘴稳,手稳,心稳。在一段时间内,要品评要考察。大辽河省略了环节,他看中了花骨朵儿的长相。蹦蹦艺人行走江湖,有两种东西吸引观众:一是技艺,说、唱、扮、舞,还有绝活儿;二是外貌,要打人儿,艺人中常说的“卖肉”。第二种艺人技艺差,常常被艺人看低三分。唱蹦蹦戏追求卖点,百姓的口味各异,戏班根据市场调整。

艺人们起着哄嚷嚷,让花骨朵儿唱段戏,意思是点拨验证。众人早有预期,这是柜上摆设——中看不中用。但是,花骨朵儿首先说道,俺唱得实在平平,俺想取长补短。大辽河说,咋个意思?花骨朵儿说,你教俺耍手绢吧,弥补唱戏的短处。大辽河细细咂摸,这也是一套路数,道,俺就教你耍手绢。

舞手绢、扇子、大板子、手玉子,属于蹦蹦戏艺人的绝活儿。花骨朵儿早年随父母逃荒,半路遇胡子与父母失散,幸得瞎婆婆救助,俩人相依为命生活,是吃得苦的孩子,每天早晚跟师父练功。花骨朵儿的舞与众不同,她一手拿绿色手绢,一手是粉色手绢,比一般手绢大一圈,一朵是绽放的莲花,一片是伸展的荷叶,加之粉面如花儿,又配上一双玉臂,简直是荷花绽放,吊足了一大批百姓的胃口。大辽河的目的达到了,很多百姓都是为看花骨朵儿。

大辽河说,寻思个事。花骨朵儿说,师父尽管开口。师父说,美中不足呢,你小臂上有疤,用粉绫子扎上,台下看不到,不会那么扎眼。

花骨朵儿说,那是俺两岁时,手臂触到了火盆上,留下的一条疤痕。当时母亲照看俺,父亲在户外劈柴,母亲转身的工夫,俺就碰到火盆。父亲知道了,给了母亲一撇子。用獾子油抹上,父母心疼俺,晚上睡不着觉,母亲常常自责,父亲常常叹息。

大辽河说,又说明啥事儿呢?

花骨朵儿说,知道这事的,只有四个人,父亲、母亲、师父、自个儿。

大辽河道,你要让更多人知道?

花骨朵儿点头,嗯。

来搭班的梨树艺人,百姓送艺名大斧头,以表演下装见长,当晚和花骨朵儿一副架,未被技艺吸引,被容貌所打动。主动约了花骨朵儿,要求留下唱一副架,意思是俩人要好。但是提出一个条件,不再暴露两条胳膊。花骨朵儿决然拒绝,道,俺就要给台下看,这是俺的条件。俩人执拗如牛。大斧头次日早上,背上包裹悄然离班。

花骨朵儿含泪望着背影。大辽河跟上来说道,难得的好小子,走了可惜了。花骨朵儿哽咽着说道,俺更想爹娘了!

这一年冬季,戏班子从铁岭出发,直到吉林长白山里。某日,戏班子唱屯场时,台下听戏的夫妇,一边看花骨朵儿表演,一边忍不住流泪。夫妇俩扑到台前,道,闺女啊,终于找到你了!

原来,花骨朵儿胳膊上的疤痕透露了身份信息。

花骨朵儿不再随戏班子游走。与戏班子艺人分别时,她告诉大辽河,俺流浪就是为找家。

(有删改)

【注】蹦蹦:源自东北的一种地方剧种。胡子:东北民间对土匪的称呼。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描写花骨朵儿初次与艺人见面情景,从侧面展示花骨朵儿形象,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又易于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花骨朵儿前面跟大辽河说“俺想跟戏班学艺”,后面又说“俺不能去学艺”,这貌似矛盾的话,真实展示了花骨朵儿矛盾的内心世界。

C. 小说描写主人公花骨朵儿的同时,也写了梨树艺人大斧头,以及花骨朵儿拒绝大斧头提出的条件,是为了突出爱情与亲情相冲突的主题。

D. 虽然花骨朵儿的父母着墨不多,但是读者仍能感受到他们对女儿的爱和思念,而这主要是通过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表现出来的。

2.小说中的花骨朵儿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花骨朵儿“与戏班子艺人分别”结尾,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1.C 2.①孝顺,懂得感恩。一面想跟戏班找父母,一面又放不下瞎婆婆,对瞎婆婆心存感激。②聪明,懂得扬长避短跟随戏班流浪寻找父母;知道自己戏功平平,所以专攻耍手绢。③执着,有主见。拒绝大辽河和大斧头,坚持暴露手臂上的伤疤以寻找父母。 3.①情节上,揭示花骨朵儿学艺的目的,照应了前文的相关内容,使小说结构更加严谨。②人物上,由写花骨朵儿的外在美到突出她的内在美,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③效果上,使情节再起波澜,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④主题上,通过花骨朵儿执着于亲情,歌颂了孝顺、感恩等美好的人性。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开头,B项考核语言,C项考核情节,D项考核手法。其中C项,“是为了突出爱情与亲情相冲突的主题”,对小说主旨理解有误。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此题可根据文中的情节“一面想跟戏班找父母,一面又放不下瞎婆婆,对瞎婆婆心存感激”概括其“孝顺,懂得感恩”的性格;根据“跟随戏班流浪寻找父母;知道自己戏功平平,所以专攻耍手绢”等情节概括其“聪明,懂得扬长避短”的性格;根据“拒绝大辽河和大斧头,坚持暴露手臂上的伤疤以寻找父母”等情节概括其“执着,有主见”的性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史学是一门科学。史学研究必须以史实为基础。马克思说得很清楚:“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因此,充分占有材料(即史料) 是进行历史研究的基础。但是,如何充分占有史料却是一个问题。在史料有限的古代,做历史研究时“读万卷书”就能够充分占有史料了。但在今天,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人读书万卷已经远远不够了。。

最近几十年,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史料大爆炸”,即可以利用的史料以不可想象的速度急剧增加。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勒高夫说:“历史学今天正经历着一场、资料革命’,这一革命与新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史料的革命必将引起研究方法的革命。这在网络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和研究方法推陈出新、层出不穷的今天,显得尤为突出。

网络信息技术在史学研究中的运用有多种方法,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研究课题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资源。

网络信息技术运用于历史文献数据库建设,最初的工作是将文献扫描后上网,供读者使用。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检索功能,使这些文献能够方便地检索。用这两种方法建立的数据库,实际上是传统图书馆的发展和扩大,在台湾被称为“数位典藏”,数位典藏虽然作用很大,但它是被动的。对使用者来说,数据库中存储的大量文献数据除了检索,难以被更充分地使用。为了克服这个弊端,后来又兴起了“数码人文”,即建立的数据库不仅能实现资料检索,而且还能为研究者提供一个观察历史事件发生的环境,呈现出资料之间的脉络关系,以弥补史料本身存在的不足。在使用这种“数码人文”数据库时,只要输入一个搜索词,检索成果将是一个有意义的文件集,为使用者提供各种方法以观察其中的脉络。

史学工作者还可以利用更高级、更专业的数据库进行自己的课题研究。这些专业数据库和仅仅只提供关键词检索的历史文献数据库不同,其中的信息已经过加工,可以直接使用。比如,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建设的“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就是这样一个数据库。它在数据结构上更加复杂和精细,将历史事件转化为结构化数据。通过对这种结构化数据的提取、分析,研究者可以对历史人物进行群体研究,能够得到相关人物、事件的空间分布以及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

网络信息技术正在改变史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然而,如同电脑不可能取代人脑,网络信息技术也不可能取代史学工作者的主观思考、取代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与与方法。更好使用网络信息技术研究历史,要求史学工作者积极投身于这一工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改进相关技术的应用。这样,不仅自已不会落后于时代,而且相关技术手段也会不断完善,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史学研究。

(选自李伯重《网络信息技术推动史学研究进人新时代》,有刑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一门科学,史学必须建立在史实研究的基础之上,因而必须充分地占有史料。

B. 近几十年出现的“史料大爆炸”导致可利用的史料急剧增加,推动了史料的革命。

C. 从“数位典藏”到“数码人文”,历史文献数据库的建设也在不断地进步与完善。

D. “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是目前最高级的专业数据库,其中数据可直接使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两段从史学研究的基础入手,联系时代发展,揭示在史学研究中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B. 文章三至五段着重从数据库的建设和使用的角度。论述在史学研究过程中如何运用网络信息技术。

C. 文章结尾段论述网络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指出它“正在改变史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并总结全文。

D. 在论述过程中,文章综合运用引证、例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大大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与可信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何充分占有史料是史学研究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并且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也在不断地变化。

B. 在使用“数码人文”数据库时,如果输入“李白”进行检索,就会出现一个关于“李白”的文件集。

C. 借助“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研究者不但能得到历史人物的个人资料,还能查到其社会关系。

D. 在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时,史学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进行主观思考,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陈志成”这个名字,以红色漆料涂鸦的方式,今年夏天出现在北京市房山区怪石山景区的十余处景观石上,网友齐声谴责这种不文明行为。景区管理人员表示,已派人进行洗刷,但很难彻底清洗,目前正全力找寻该人。过了几天,陈志成终于自己出来了,他致电管理部门承认错误,表示会将这些字迹清理干净。陈志成连续清洗三天涂鸦,景区放弃经济索赔。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北京市正在制订《旅游不文明行为管理暂行办法》,未来此类游客不文明行为将被列入信用记录,并对外公示。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列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痛风是一种侵犯关节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好发的部位一般在脚趾、手肘等末端小关节。痛风症状表现为发作部位会出现疼痛感,一旦脚趾或手肘等末端小关节肿痛,就能够判断是痛风。诱发痛风的原因很多,饮食不当是一个常见诱因。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避免饮食不当,就不会导致痛风。患者应该增加对痛风常识的了解,只要做好痛风的预防工作,就一定能够远离痛风。

①脚趾或手肘等末端小关节肿痛,不一定就能够判断是痛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古人远比今人喜爱扇子,他们亲切地称扇子为“凉友”。对扇子“救人于酷暑”感恩仅是原因之一,__,才是更重要的理由。《西游记》中家喻户晓的芭蕉扇让人联想到神仙的法力;拜《三国演义》所赐,__;因仕女贵妇的把玩,团扇则散发着贵气和脂粉香;而这一把折扇、衣袂飘飘,构成了今人对古人“风流才子”的想象。芭蕉扇、团扇、折扇……虽材质与工艺有别,趣味和风格各异,____,此“凉友”真“良友”也,待人不分高低贵贱一视同仁,所挥之处,身清爽,心安宁。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最后,感谢嘉宾王小美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美好欢乐的时光,也祝贺她荣幸地加入我们的综艺之友俱乐部!感谢大家的光临,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B. 很高兴,今天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唱我自己写的歌,我真的十分激动;评委老师们的点评,也让我受益匪浅,衷心感谢各位的聆听!

C. 这次,幸亏班主任张老帅从中斡旋,才化解了赵明和张华的矛盾,使得两人化干戈为玉帛,重新握手言和。

D. 期中考试成绩揭晓后,同桌安慰小芳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次考试失败算不了什么,振作精神,下一次考试你的成绩一定会有进步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