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明天我院将举行青春励志报告会,恳请校长在百忙...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明天我院将举行青春励志报告会,恳请校长在百忙之中拨冗出席,给我们指导。

B. 小明同学问坐候诊的老爷爷:“老爷子,你多大了?怎么就你一个人出来看病呢?”

C. 妈,十字路口,这么多车,还有电动车,您还赶着往前冲,您不要老命了吗?

D. 小李对他的对手小刚说:“明天下午的比赛十分关键,到时候还请你多多承让哦。”

 

A 【解析】试题分析:B项,“老爷子,你多大了”不得体。对老年人,应该尊称“老爷爷”“您”,问年龄应该用“高寿”或“多大年龄了”等。C项,对母亲说话用教训的语气,很不礼貌。D项,“承让”应改为“手下留情”,“承让”是比赛时获胜方所说的谦辞,意思是自己胜得侥幸,承蒙对方的谦让。不能请对方“承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每一首民谣,都是时代、地域、创作者们共同造就的产物,都是关于世界的观察、表达和记录,它穿越时光,流传下来,一代又一代。

B. 倘若希望在金色的秋天收获果实,那么在寒意侵人的早春,就该卷起裤腿,去不懈地拓荒、耕耘、播种,直到收获的那一天。

C.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并不意味着医保实现了全国漫游,如果医保全国漫游,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无序就医,加剧看病难、看病贵。

D. 韩国周边大国林立,又深陷半岛问题的风暴眼,处在朝核问题的最前沿,能否把握好外交是韩国保持繁荣稳定的关键锁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如果因为金正恩的个人意志而引发朝鲜半岛核战争,造成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危害本国和周边国家人民,那他可就百身莫赎了。

②之前一直试图营造休戚与共假象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和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终于“撕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相互攻击。

③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④我国老龄化呈现三大特征:老得快、农村老人多、女性老人多。2055年老龄化达到峰值,老龄人口数量登峰造极,达4亿人,占比27.2%。

⑤中央电视台“2017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榜单揭晓,十位少年荣获“十佳最美孝心少年”称号。面对他们,那些虐待老人的不肖子孙岂不愧杀?

⑥格力电器具有股权分散、估值低、现金流允沛、高分红等特征,后续或仍面临险资甚至外资围猎的风险,化解这些风险迫在眉睫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诗人善于借景抒情,渲染烘托,其中多处写到鸟,如用“_________”衬托蜀道行走的艰难,用“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出羁旅之愁和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2)诸葛亮《出师表》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过程中的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自述

【明】高启

策勋万里,笑书生骨相,有谁相许?壮志平生还自负,羞比纷纷①儿女。酒发雄谈,剑增奇气,诗吐惊人语。风云无便,未容黄鹄②轻举。

何事匹马尘埃,东西南北,十载犹羁旅?只恐陈登③容易笑,负却故园鸡黍。笛里关山,樽前日月,回首空凝伫。吾今未老,不须清泪如雨。

【注】①纷纷:平庸,普通。②黄鹄:一名鸿鹄,又名天鹅。③陈登:字元龙,三国魏人,多豪气,身处江湖却有救世之意。他讥笑国士许汜不关心国事,只顾求田问舍。因鄙视许汜为人而让前来拜访的他睡小床,自己卧大床。

1.本词下阕运用了陈登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此词运用陈登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高启在当时声名卓著,与陈登非常相似。

B. 词人认为陈登虽有大志,但无客主之意,不懂礼数,这种做法容易让人嘲笑。

C. 词人借陈登之典表明不屑与那些只会求田问舍,不能匡时济世的许汜之辈为伍。

D. 词人借用陈登一典,表明自己的退世之思怕遭到陈登的笑话。此处反用其意。

E. 陈登的典故揭示了词人的矛盾心理:退隐,归被陈登取笑;求官,又舍不得故园鸡黍。

2.从全词看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挚虞,字仲洽,京兆长安人也。父模,魏太仆卿。虞少事皇甫谧,才学通博,著述不倦。郡檄主簿。虞尝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之所祐者义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顺,所以延福,违此而行,所以速祸。故借之以身,假之以事,引之以正,反之以义,推神明之应于视听之,崇否泰之运于智力之外,以明天命之不可违,故作《思游赋》。举贤良,与夏侯湛等十七人策为下第,拜中郎。因诏诸贤良方正直言,虞对曰:“臣闻古之圣明,原始以要终,体本以正末。故忧法度之不当,而不忧人物之失所;忧人物之失所,而不忧灾害之流行。诚以法得于此,则物理于彼;人和于下,则灾消于上。

时太庙初建,诏普增位一等。后以主者承诏失旨,改除之。虞上表曰:“臣闻昔之圣明,不爱千乘之国而惜桐叶之信,所以重至尊之命而达于万国之诚也。前《乙巳赦书》,远称先帝遗惠余泽,普增位一等,以酬四海欣戴之心。驿书班下,被于远近,莫不鸟腾鱼跃,喜蒙德泽。今一旦更以主者思文不审,收既往之之诏,夺已澍之施,臣之愚心窃以为不可。”诏从之。元皇后,杜预奏“谅暗之制乃自上古是以高宗无服丧之文而唯文称不言汉文限三十六日魏氏以降既虞为节皇太子与国为体理宜释服卒哭便除”虞含预书曰:“丧服者,以服表丧。今帝著一日万机,太子监抚之重,以宜夺礼,葬讫除服,变制通理,垂典将来,何必附之于古,使老儒致争哉!”从之。

后历秘书监、卫尉卿,从惠帝幸长安。及东军来迎,百官奔散,逐流离鄠、杜之间,转入南山中,粮绝饥甚,拾橡实而食之。后得还洛,历光禄勋、太常卿。时怀帝亲郊外。自元康以来,不亲郊祀,礼仪弛废。虞考正旧典,法物粲然。及洛京荒乱,盗窃纵横,人饥相食。虞素清贫,遂以馁卒。

(节选自《晋书·挚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谅暗之制/乃自上古/是以高宗无服丧之文/而唯文称/不言汉文/限三十六日/魏氏以降既虞/为节皇太子与国/为体理宜释服/卒哭便除/

B. 谅暗之制/乃自上古/是以高宗无服丧之文/而唯文称不言/汉文限三十六日/魏氏以降/既虞为节/皇太子与国为体/理宜释服/卒哭便除/

C. 谅暗之制/乃自上古/是以高宗无服/丧之文而唯文称/不言汉文限三十六日/魏氏以降/既虞为节/皇太子与国为体/理宜释服/卒哭便除/

D. 谅暗之制/乃自上/古是以高宗无服/丧之文/而唯文称不言/汉文限三十六日/魏氏以降既虞/为节/皇太子与国/为体理宜释/服卒哭便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郎,为帝王近侍官,担任宫中护卫、侍从。汉代属郎中令,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署长官称中郎将,简称中郎。

B. 贤良方正,与孝廉茂才同为汉代察举的主要科目。被举荐者对政治得失应直言极谏,如表现特别优秀,则授以官职。

C. 崩,指天子、太后、皇后之死,大夫死日“卒”,士死曰“不禄”,“薨”专指诸侯之死。

D. 丧服,中国古代丧服自周代均取白色,并有五服制度,即按服丧重轻、做工粗细、周期长短分为五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挚虞才学广博,敢于直言。初任郡里主簿,再举贤良而任中郎,主张治理国家要正本溯源,以求善终,遵循法规,则天下和睦灾祸消除。

B. 挚虞请行赦书,维护皇威。太庙建好后,皇帝颁发《乙巳赦书》,增加朝臣俸禄,但因为召书不符合皇上旨意被废除,挚虞上书认为这有损皇帝威信,应该执行诏书。

C. 挚虞处事练达,不拘俗礼。元皇后死后,杜预提出自皇帝、皇太子以下都要服丧,挚虞表示反对,认为应当根据实际改变礼制,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D. 挚虞考正旧典,恢复礼仪。他对朝廷一些典章制度、礼仪规范非常熟悉,当晋怀帝亲自郊祀时,挚虞帮助皇帝恢复了废弃的礼仪,完成了仪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履信思顺,所以延福,违此而行,所以速祸。

(2)诚以法得于此,则物理于彼;人和于下,则灾消于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