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桑娅的新生 【以色列】辛西姬·默凯迪 清晨,桑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桑娅的新生

【以色列】辛西姬·默凯迪

清晨,桑娅又在噩梦中惊醒,她仿佛又听到了枪声、敲门声。桑娅赶紧从床上跳下来,蹲在地上双手紧紧抱住头。

一年前,桑娅逃离了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在德国那个小城镇,她和她的犹太家庭惨遭蹂躏。那一夜,党卫军带走了她丈夫,行前他们紧紧拥抱诀别。后来桑娅的姐夫也同样被党卫军抓走,她的姐姐、外甥、外甥女被送进一家兵工厂做苦工。最后,党卫军又直接从学校里带走了桑娅的儿子。几个月之后,在人权组织的帮助下,桑娅逃离了德国,只身来到纽约,得到了一份在大商场做缝纫的活儿。可对桑娅来说情况并未改观,她始终无法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白天,她埋头干活,不和任何人接触。到了夜晚,她躺在床上,沉浸在过去的痛苦中,不能自拔。

这天中午,桑娅独自坐在餐厅角落里吃饭,忽然有人叫她的名字,她抬起头,看到斯坦夫人向她走来。斯坦夫人在难民所工作,正是在她的帮助下,桑娅有了住所,找到了工作。斯坦夫人笑着对桑娅说:“我们从德国又救出来两个犹太孩子,一个女孩10岁,还有一个男孩7岁。这两个可怜的孩子受了不少苦,他们需要一个家,。桑娅,我想你也许需要有人做伴。”

10岁和7岁?正好和她的外甥女、外甥一样大。桑娅摇摇头:“我不想接纳他们。”

“可起码你应该考虑一下吧?这样,我明天再来听你回话。”斯坦夫人劝道。

“不需要,这根本不可能!”桑娅的语气很坚决。斯坦夫人惊愕地看着桑娅,桑娅低下了头,直到斯坦夫人离开。

这天下午,还没到下班时间,桑娅就提前回家了。桑娅回到家,关上所有的灯,便一头扎到床上。斯坦夫人提到孩子的事,又打开了她记忆的大门,触动了她内心的痛楚。她大声哭泣了起来。也不知哭了多久,桑娅抽泣着爬起来,拉开橱柜,拿出一个从德国带出来的小布包,这里面包着她丈夫、儿子和姐姐的三张照片。她一层层解开布包,把三张照片摆在桌上。这三张照片让她悲痛欲绝,但也给她带来了一些慰藉。她想起了以前和他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她突然觉得她应该重新开始,好好地活着,不仅为自己,更是为了照片里的这些亲人。

桑娅捧着这些照片一遍又一遍地诉说着:“我要重新生活,为了你们,也为了我自己!”这晚,桑娅睡得很踏实,这是自从丈夫被带走后,她第一次夜里没做噩梦。第二天醒来,桑娅感到自己很平静,她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中午,桑娅焦急不安地站在餐厅门口,搜寻着斯坦夫人的身影。

斯坦夫人一出现,她便快步迎上去,忙不迭地对她说:“我愿接纳那两个孩子,尽管我的住所不大,但我能安排好,请相信我!”斯坦夫人紧紧握着桑娅的手:“太好了,我今晚就把他们带过去。”

下班后,桑娅开始在家里忙着做德国甜饼,她好长时间都没做这个了。她要用甜饼和爱心来迎接孩子。“桑娅!”门外响起了斯坦夫人的声音,桑娅赶紧打开门,看见斯坦夫人站在门口,带来的女孩和男孩分别站在她的两边。两个孩子骨瘦如柴,看上去很悲伤。桑娅的内心顿时翻江倒海。看着他们,桑娅忽然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快进来!”桑娅招呼他们。两个孩子身上那套干净的衣服显然不合体,这是难民穿的衣服,以前桑娅来到美国时也穿过,难怪她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桑娅,这是莉泽和卡尔。”斯坦夫人对桑娅说道。桑娅像触了电似的全身哆嗦了一下,因为她的外甥女和外甥也叫这个名字。绝对不可能出现这种事!桑娅疾步上前,走到两个孩子面前,仔细地打量着他们的脸。一旁的斯坦夫人疑惑地问:“怎么了,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

桑娅摇摇头,没有说话,可她的眼睛仍然没有离开两个孩子的脸。女孩慢慢抬起头来,睁大眼睛,似乎也在仔细地观察着桑娅。忽然男孩大声地喊叫起来。

“怎么啦,卡尔?”斯坦夫人关切地问道,“你没事吧?”男孩伸出颤抖的手,指着桑娅摆在桌上的照片,然后他冲过去,抓起桑娅姐姐那张照片,把它紧紧贴在自己胸口,带着哭腔喊道:“妈妈!”

(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一开始不愿接收两个被营救出来的犹太孩子,可转变态度要接收时才发现他们竟然是自己的外甥。

B. 文中运用了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塑造桑娅的形象,使人物刻画得鲜活生动,如“桑娅像触了电似的全身哆嗦了一下”,准确形象的表现了她的吃惊。

C. 小说叙写犹太人桑娅在美国纽约时的生活,插叙了她在德国的悲惨遭遇,通过她在两国生活境况的鲜明对比,揭露了德国法西斯的残暴罪行。

D. 照片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有助于刻画桑娅的形象,照片使桑娅决定好好活着并收养孩子,后来卡尔认出了照片,使亲人得以团聚。

2.小说以“桑娅的新生”为题,有什么寓意?请简要说明。

3.小说用较少的笔墨塑造了斯坦夫人这一形象,她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1.C 2.①(生命的新生)桑娅逃离纳粹德国,来到美国纽约,在生命上获得了新生;(2分)②(思想的新生)桑娅经历了痛苦的心理挣扎,内心变得坚强,决定收养两个孩子,在思想上获得了新生。 3.①推动情节发展:正是斯坦夫人让桑娅照顾两个孩子,引起后面情节的发展,连缀着主人公和两个孩子。(或贯穿全文的人物,不仅救了桑娅也救了两个孩子,让他们亲人团聚)②映衬人物形象:斯坦夫人与主人公桑娅的形象相互映衬,突出了桑娅在对亲人的爱与思念中由柔弱、痛苦变得振作、坚强。③暗示主旨情感:斯坦夫人所在的人权组织从法西斯统治的德国救了饱受迫害的犹太人,她象征着光明、正义和力量。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分析人物,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C项,鲜明对比,欠妥。在德国的遭遇属于在叙事中直接表现法西斯暴行,在美国的经历则是在对主人公的描写中间接表现纳粹暴行带来的巨大伤害。桑娅在纽约生活时总是做噩梦,会产生关于枪声敲门声的幻听,不敢接纳两个孩子都,这些表现都反映出她在德国受到纳粹伤害后的严重影响。 2.试题分析:从表层含义来看,“新生”就是获得新的生命,由小说情节可知,桑娅一家在德国受到纳粹的迫害,她孤身一人在人权组织的帮助下逃到了纽约,活了下来,所以标题是指桑娅获得了新的生命;从深层含义来解读,桑娅虽然活了下来,但却时时生活在过去的阴影中无法自拔,收养两个孩子的消息,让她“觉得她应该重新开始,好好地活着”,表明她思想是也获得了新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道家以站在世俗之外的心态冷眼旁观,滋生出独特的处世智慧,既有指导实际生活的经验性方法、技巧,也有待人接物的理论性原则、价值,更有超越实际生活、追寻心灵自由的超越性境界。。

与其他诸子哲学相比,道家最显著的特点是守柔尚雌。老子在其书中以“母”“婴儿”“水”等外表柔弱之物为道的喻体以表示其对柔弱的崇尚。不仅仅是老子,庄子在其书中以颜回之卫、叶公子高使齐、颜阖傅卫灵公太子等故事说明,面对强者的压力,弱者的生存之道是以柔弱的姿态应对;支离疏“颐隐于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却因其无用之德得以在混乱的世间生存,看似柔弱的残疾人在强者环伺的世界反而能自我保存。

无论对自己的思虑还是欲望,道家都主张不可恣意,而要有所节制。这包括通过对外在知识追求的限制、管理权力的内收、名利欲望的节度等方法的修炼,以达到在应接他者时自己内心的安宁与祥和。老子指出“圣人为腹不为目”,即是说饮食上保证自己吃饱喝足即可,不需要满汉全席、奢侈浪赀。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这里庄子并不是反对人们对知识的追求,而是反对仅仅追求知识、不知追求生命自身。自我节制的结果是对他者的宽容。《老子》讲“和光同尘”,《庄子》讲“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即是说在人世中,需要一种宏阔的心态对待另个与自己不同的他者。但这并不是说道家主张无原则的原谅,老庄对道、德有自己的坚守。

老子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是说万物保持阴阳平衡才能存在。人禀受天地之气而来,在世间也需要保持和谐状态。首先是自我身心的和谐。庄子在《人间世》中提到“心莫若和”的说法,意指以虚无之心、平和之境应接事务。其次,自我与他者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道家认为真实呈现的人性是自足的、不喜干涉的,每个人遵循自洽自适的性情,以无为的方式生活在世间,在位者和百姓互不知道对方的存在,百姓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则会形成一个符合人类理想的和谐社会。这种社会对自然环境也是顺应的。庄子曾经指出对于牛马,应该任其逍遥于草地,而不是“络马首穿牛鼻”。再次,道家处世之道要求不能局限于自我与他者的区分。在著名的“楚王遗弓”的故事中,老子藏弓于天下的视野比孔子藏弓于人的视角宏阔得多。道家追寻的最高道德不是儒家信仰的仁德,而是一种不为外在在名利引诱也不为内在思虑控制的自我性情的自然发显,是一种空灵虚静之“虚”德,而不是有着仁义等实质内涵的“实”德,是为“游心乎德之和”“道通为一”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精神境界。

(摘编自杨杰《道家处世之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道家主张限制对外在知识的追求,内收管理权力,节制名利欲望;对人对己应宽容,但不能不讲原则。

B. 道家认为和谐社会顺应自然环境,每个人自由自在,以无为的方式生活,人与人之间“老死不相往来”。

C. 道家认为人首先要保持自我身心的和谐,然后在建立自我与他者的和谐中,应做到不区分自我与他者。

D. 道家追寻的道德局限于自我,不具有仁义的内涵,但有利于个人修身以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总说道家处世之道的三个作用和特点,然后分三段来具体论述其作用和特点。

B. 第二段论证道家处世之道守尚雌特点时,分别以老子的喻证和庄子的例证来说明。

C. 第四段从自我身心和谐、自我与他者和谐、物我合一三个层次说明道家的和谐观。

D. 文中论述道家处世之道,突出了守柔的技巧、节制的准则、尚和的境界三个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老子主张饮食不浪费,“藏弓于天下”等思想可以看出道家既立足于现实指导待人接物,又视野开阔,追求超然的境界。

B. 在当代竞争激烈的社会,道家守柔尚雌的哲学可以为个人的发展提供规避锋芒的方法以实现自我保护与生存发展。

C. 以老庄之道对待外界,既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也要接受他者的不同。因此,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应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处世原则。

D. 道家处世之道有利于探索解决传统思想如何适应现代的问题,也有利于人们深入传统去寻找解决当下自身面临困境的方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高晓松

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远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汪国真

远方是另一种生存,星星的呼吸那么明净……—— ·别雷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以远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题文)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共享单车让短途出行更加方便,有了它,大家都不用再挤地铁或公交了。共享单车减少了汽车的使用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绿色环保,有了它,就不会再有空气污染。在满足人们安全、快捷、舒适出行的同时,共享单车还成为治疗城市拥堵“癌症”的一剂猛药,有了它,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交通拥堵消失了。

①有了它,大家不一定不用再挤地铁或公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                             。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                               ,元曲的灵动俏丽;有了汉字,才有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的千古流传。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                                。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选出语言最得体的一项

A. 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二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B. 毕业之后,学生感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 淮海路上一家手机经销店正在搞让利促销,我过去垂询了一下几款名牌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

D. 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