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迹,而是要在永不停息的时间长流中,不断以当代意识对过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含义。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将成之物。显然,先秦、汉魏、盛唐、宋明和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识对之重新界定。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所谓当代意识不可能不被各种外来意识所渗透。事实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寻根,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无益处。正如唐宋时期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应该是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能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交流中不断变化和完善的中国文化。

要交流,首先要有交流的工具,也就是要有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正如一根筷子在水中折射变形一样,当中国文化进入外国时,中国文化必然经过外国文化的过滤而发生变形,包括误读、过度诠释等;外国文化进入中国也同样如此。常听人说唯有中国人才能真正了解中国,言下之意似乎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全都不值一提。事实上,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莱布尼兹都曾从中国文化受到极大的启发,但他们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只能通过传教士的折射,早已发生了变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伏尔泰和莱布尼兹,却又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别样的理解。这样,就在各自的话语中完成了一种自由的文化对话。这里所用的话语既是自己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

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途径,例如可以在两种话语之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中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就可以是这样一种中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乌托邦现象等,不同文化体系的人对于这些不能不面对的共同问题,都会根据他们不同的历史经验、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做出自己的回答。只有通过这样的对话,才能得到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在这种寻求解答的平等对话中,新的话语就会逐渐形成,这种新的话语既是过去的,也是现代的;既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在这种话语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世界各民族就会达到相互的真诚理解。

摘编自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

1.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并不是历史上已经形成并且固化了的一种“陈迹”,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用当代意识赋予这种“陈迹”以新的解释和含义。

B文化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在形成之中的“将成之物”,所以先秦、汉魏时代的人们看到的中国文化跟我们今天看到的并不相同。

C唐宋时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的影响,所以唐宋时代的文化也不可能再像先秦两汉文化一样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

D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意识中不可能没有外来的成分,我们用来跟世界交流的,正是经过这种意识诠释的中国文化。

2.下列关于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当中国文化进入外国时就会发生过滤和变形,当外国文化进入中国时也是这样,其表现形式有误读、过度诠释等。

B只有既是属于自己文化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话语,才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中唯一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

C在文化交流中,实际上并不需要外国人像中国人那样了解中国;否则,我们就难以对自己的文化作出别样的理解。

D解决不同文化体系的人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等,这可以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中介。

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伏尔泰、莱布尼兹利用已经折射了的中国文化,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可见有的时候中国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国。

B从文化交流和比较看,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既是不可能也无益处的,因此,研究历史上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也是没有必要的。

C对于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不同文化体系的人会有不同的问答,而平等的对话正是获得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的唯一途径。

D从“相互沟通的话语”“各自的话语”等说法来看,文中所谓的“话语”应该是指文化交流双方的立场观点、思想意识等。

 

1.C 2.B 3.B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中所谓“再像先秦两汉文化一样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言下之意先秦两汉文化就是纯粹的中国文化,这是不符合原文意思 的。诚然,原文第一段确实说过“正如唐宋时期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这样的话,但原文并没有说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人就是纯粹的、没有受到他种文化影响的中国人。事实上,先秦两汉文化也不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家是个美好的地方,有时候,路是个更美好的地方。

对我们来说,人生永远既是道路,又是家。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快餐式阅读”是“信息大爆炸”时代的产物。信息太多,导致①_______________。快字当头,遇到长文章,人们更喜欢“被告知”结论。事实上,一篇文章如果只是“直接说结论”,②___________。读文时,如果不能反复思考、咀嚼的话,久而久之,读者便丧失了思考的乐趣,甚至持久发展的潜力。简言之,虽然快节奏的生活需要碎片化的八卦和段子来解压,但是,③_________________,毕竟还有更多的未知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慢慢思考与探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为聊表寸心,喜出望外的失主向王大亮赠送了“拾金不昧,品德高尚”的锦旗。

B. 李叔是个热心人,有求必应,他常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是“有事到府上找我”。

C. 面对别人的不情之请,庞教授有时会说自己才疏学浅不能如人所愿,以此谢绝。

D. 赵老师和王老师是一对夫唱妇随的伉俪,在生活和工作上两人可谓珠联璧合。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彼得·辛格的新作《如何看待全球化》是以作者在普林斯顿大学开设的专题演讲为基础,认真听取听众意见,进行多次修改完成的。

B. 今年是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要把十九大描绘的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踏踏实实地干好工作。

C. 世界对2018年中国经济政策走向格外关注,这既源于中国为其他经济体带来的发展机遇,更在于中国自身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D. 近期,《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正式发布,提出到2050年将深圳建成国际一流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成为全国创新发展重要一极。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企业的管理者具有容人、容言、容事之雅量,能够犯而不校并时常反省自己,才会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影响力和感召力。

②有着独特魅力的“妈祖文化”是联结海峡两岸同胞情谊的重要“纽带”,能为两岸政治、经济交流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③每到换季时节,气温反复不定,免疫能力较差的小孩子就容易生病,头疼、咳嗽、发烧等会接踵而至,让父母防不胜防。

④2018新年伊始,《芝麻服务协议》被爆出默认勾选同意项而遭到媒体的口诛笔伐。对此,其管理公司很快做出回应,承认错误。

⑤勇士队的主教练科尔是一位战术大师,擅长排兵布阵的他能够因人成事,很会挖掘球员的潜力,让他们淋漓尽致地发挥。

⑥在医院的全力抢救下,患者的病情逐渐趋于平稳,这一场扣人心弦的生命接力赛终于以战胜死神的方式落下帷幕。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