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调查表明:相较持续火爆的住宅...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调查表明:相较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②因大片住宅楼空置,街道万人空巷,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地区被称为中国最大的“鬼城”。

③如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我们肩头不可推卸的使命、义不容辞的责任。

④画家、诗人联手打造的“扬州好人”画像配诗展在扬州文化馆展出,参观者不绝如缕

⑤杨教授开发的这套销售网络管理系统使我们工作效率大幅度地提高,真可谓如虎添翼

⑥户籍制度改革牵扯到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方方面面的利益,绝不可能一挥而就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②④⑥    D. ①⑤⑥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①温不火: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 ②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形容庆典等盛况。望文生义; ③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指理应接受; ④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十分危急或声音思绪等悠长不绝。不合句意; ⑤如虎添翼:形容得到了有力的帮助,强者变得史加强大,恶者变得更加凶恶; ⑥一挥而就: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才思敏捷。不合句意。应改为“一蹴而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用蟹借穴而居来比喻说明学习者用心浮躁的一句是__________

(2)《爱莲说》中作者从生长环境的角度表示自己对莲花情有独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在《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并在自省之后指出夫妻关系破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 【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词的上片写了西湖的美景,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约约身旁跟随着笙歌声。

B 词人认为“西湖好”是因为西湖景色优美,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C 没有风的水面如琉璃光滑,让人感觉不到船在移动,表现了词人超然物外的境界。

D 涟漪微动,惊起的沙鸟飞起,与前文的“无风水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动静结合。

E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想要隐居此地的心情。

2.词的下片被人们广为流传,请做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

张所死,飞感旧恩,鞠其子宗本,奏以官。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襄阳之役,诏光世为援,六郡既复,光世始至,飞奏先赏光世军。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B. 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C. 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D. 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往往有名有字,一般自称时称名,称呼别人时称字表示礼貌和尊敬。

B. “河北”指黄河以北地区,“河”这里特指黄河。

C. “跋”是一种相当于“序言”的文体,写在书籍前面,用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

D. “投壶”是古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将箭投入酒壶中,投中多者为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敌未灭,何以家为?”“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这些言论,成功地塑造了岳飞高大的形象,体现了岳飞崇高的思想境界。

B. 岳飞不仅治军从严,严格训练,严肃军纪,而且有情有义,非常关心爱护自己的部属,朝廷颁发下的犒劳,也都平均分给部下将士。

C. 岳飞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他善于以少击众,善于发挥众人的智慧,有勇有谋,因此有胜无败。就连他的敌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D. 虽然岳飞具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但是他性格过于正直刚烈,争论时不给别人留余地,最终因此蒙受灾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日,央视节目《朗读者》制片人、主持人董卿返回母校华东师范大学,与《朗读者》节目总导演田梅、执行总导演邵玉峰、导演荣毅参加由华东师大传播学院承办的第十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的活动之“人文精神能否照亮中国电视变革之路——朗读者现象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华东师大党委书记、哲学教授童世骏说:“从第一期《朗读者》开始,《朗读者》现象核心大概就是朗读者和观众们的一起倾听。《朗读者》最吸引人们的是那种与情交融,但并不是被情淹没的理。”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教授单世联则表示,“朗读者”的读书场景是非常完美的,几乎无可挑剔,不过这种高雅有时会对别人产生排斥感,有时会对自己产生优越感,两者都不利。

华东师大对外汉语学院教授、影视评论家毛尖直言,《朗读者》这一节目无限的用镜头逼打眼泪,“太潮湿了”。在她看来,《朗读者》如果要追求一种更现代的美学,从美学上说,应该有一种更克制的追求。

(摘编自《董卿现身母校,与专家学者聊“朗读者现象”》)

材料二

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只是偏重于介绍图书和作者、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高冷化,受众面相对狭小。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好评,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

(摘编自江德斌《〈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材料三

谈起综艺节目,人们首先想到跑男、歌手、亲子、小鲜肉,还有真人秀,鲜少有人会想到文化。其实,近年来也曾出现过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央视推出的《百家讲坛》就火了很长一段时间,节目以文化题材为主,还捧红了于丹、易中天、纪连海等一批专家。2013年,河南卫视推出了《汉字英雄》获得极高的收视率和关注度。此后,各大卫视陆续推出了以弘扬和传承文化的节目,但似乎文化类节目引起的热潮只是三分钟热度,过后就渐渐被淡忘了。

如今,文化类节目再次赢得满堂红,大放异彩,并不代表文化已成为综艺主流,正如董卿说的“文化类的节目真的很难做,我并不认为中国文化类节目真的迎来了一个春天,还需要整个社会大环境有所改善。”,并且反观如今的综艺节目形式,文化类节目的春天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摘编自张雄艺术网《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文化类节目依然任重道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材料一中,各高校的专家学者在谈到“朗读者现象”时,都指出了《朗读者》这一节目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希望引起注意。

B. 根据材料二可知,很多电视台的读书节目这所以受众面相对狭小,是因为它们只是偏重介绍图书、作者、时代背景等,内容局限于知识。

C. 从材料三中可知,近年来也曾出现过优秀的文化类节目,但似乎文化类节目引起的热潮只是三分钟热度,过后就渐渐被淡忘了。

D. 如今,像《朗读者》这样的文化类节目虽再次大放异彩,但并不代表文化已成为综艺主流,要想受到大众普遍而持久的欢迎,依旧任重而道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 在材料一中,华东师大对外汉语学院教授、影视评论家毛尖认为:《朗读者》节目太煽情,要追求一种更现代的美学,学会更克制地追求。

B. 根据材料二可知,由于《朗读者》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因此它能够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C. 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观众希望在繁琐的生活里能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

D. 央视推出的《百家讲坛》,捧红了于丹、易中天、纪连海等一批专家,这说明像《朗读者》这样的文化类节目一定会长久地受大家欢迎。

E. 董卿感叹文化类节目难做,是因为社会文化大环境还没有得到改善,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所以她认为中国文化类节目的春天并没有来到。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央视节目《朗读者》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儿子烙的饼

林华玉

林峰的儿子小帅一生下来就有智力障碍,为了给儿子治病,林峰两口子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可儿子到了十岁,走起路来还是东摇西晃,站不稳,口齿也不清,只能断断续续说一些词语,而且一说话,嘴角就会流下一串口水。妻子最终承受不了这种压力,留下一封信后,逃离了这个家,再无音讯。

看着空荡荡的家,看着走路歪歪斜斜的儿子,林峰觉得生活再无颜色。他开始酗酒,每天都把自己灌得烂醉,回到家倒头就睡,沉醉不醒。

这天,他再一次大醉而归,衣服也不脱就一头扎在床上。

不知过了多久,他好像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说:“爸……爸,起……床,吃……饼!”接着他闻到了一股久违的饼香。他睁开惺忪的眼睛,床前立着一个瘦小的身影:十岁的儿子手里正端着一个盘子,里边有一张冒着热气的饼。

他怀疑是在梦中,所以用手指触了一下那张饼,很烫,他下意识地把手缩了回来。同时,他也清醒了过来,眼前的一切并非做梦,确实是儿子端着一张饼站在他面前,用含混不清的语气说着:“爸……爸,起……床,吃……饼!”

儿子会烙饼了?他不敢相信,揉了揉眼睛,低头看去,与其说那是一张饼,不如说是一个丑丑的面疙瘩,一个烧糊的面疙瘩,上面有几片颜色深一些的东西,好像是葱花。

儿子很兴奋地说:“爸……爸,你……最喜欢……吃饼,我……是跟着……奶奶学的,以后,你就……可以……天天……吃饼了!”

烙葱油饼是林峰母亲的拿手好戏,林峰一直认为母亲烙的葱油饼是天底下最好吃的食物。母亲烙的葱油饼又薄又香又酥,味道好极了。

母亲在世的时候,因为身体,只从乡下来过林峰家一次,那时林峰对她说:“娘,很长时间没吃到您烙的葱油饼了,您今天给我烙一张吧!”

当时,林峰的儿子就跟在奶奶的身后当小尾巴,看着奶奶从面粉袋里舀了几勺面粉出来和好放一旁,然后切好葱花放在碗里,浇上几小勺花生油,拌匀。之后把饧好的面团擀开,擀得薄薄的,浇上油和葱花,再团起来,慢慢擀平,再在平底锅上浇上一层花生油,待油温上来后,把那张擀好的饼放进锅里,时不时地用铲子翻一翻。约莫十几分钟后,一张香喷喷的葱油饼就出锅了。

回想起来就是那一次,儿子竟然记住了奶奶烙葱油饼的程序。也记住了爸爸最喜欢吃的是葱油饼,所以给爸爸烙了一张。

林峰忽然看到,儿子的小手通红,他一把抓过来,看见儿子的两只小手上有好几个水泡。显然,刚才烙饼时,滚烫的铁锅烫伤了儿子的手,林峰哽咽着说不出话,一把将儿子搂在怀中,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流下来。儿子一边用小手给他擦眼泪,一边说:“爸……爸,我不……疼,你……尝尝,我做……的饼,跟奶奶……做的……是不是……一样的?”

林峰撕了一块饼放在嘴里,饼有点夹生,里边还有没和开的面疙瘩,但林峰觉得这块饼又香又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饼。他说:“儿子真能干,烙的饼和奶奶烙的一样好吃!”

儿子听了,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说:“只要……爸爸……不喝酒,小帅……就……天天……给爸爸烙饼,妈妈……说过,喝酒不好……”

林峰刚止住的眼泪又流了下来。他搂住儿子,摸着他的头说:“爸爸答应小帅,以后再也不喝酒了。”

从那以后,林峰再也没有酗酒。他在附近的工厂找了一份工作,虽然工作很累,但可以照顾儿子。一年后,他把小帅送进了特殊教育学校。

小帅在特殊教育学校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因为他对电脑有浓厚的兴趣,后来还专门学习了修理电脑。长大后的小帅不仅生活能自理,还有了一技之长,他找到了工作,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林峰至今仍记得小帅给他烙的饼,正是那张饼让他明白了责任和担当,更给了他重新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一段概括叙述林峰儿子的病情、家境的窘迫、妻子的逃离等内容,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同时也为后文儿子长大成材埋下伏笔。

B. 林峰因家境的破败和儿子的病情自暴自弃,整日酗酒,对生活完全丧失了信心,但儿子在他一次大醉后为他烙葱油饼的举动,彻底打开了他的心结,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

C. 小说详细描述林峰母亲烙葱油饼时的细节,既表现出林峰对母亲烙葱油饼的关注,更是为交代儿子会烙葱油饼的缘由,看似一段平常的描述,在文中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D. 作品两次描写林峰流泪,这充分说明即便像林峰这样的坚强的人,面对儿子因为给他烙葱油饼而烫伤了手以及儿子劝他不要再喝酒时所说的真诚而贴心的话也会被感动。

2.小说以“儿子烙的饼”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的价值不但能给人带来愉悦,同时教人明理,这篇作品让你明白了哪些道理?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