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8个字。

工匠精神的内涵有三个关键词:一是敬业,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负责任;二是精业,①____;第三是奉献,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牺牲的精神。敬业反映的是职业精神,精业反映的是职业水准,②____。可以说,新时期的“工匠精神”,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重要体现。“工匠精神”,不仅限于企业生产③___。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应在这三方面努力,铸就属于各自行业的工匠精神。

 

①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精通 ②奉献反映的是个人品德 ③而且是各行各业都该具有的一种精神品质。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根据前文“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和后文“精业反映的是职业水准”可知,应该填写“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精通”;第②空根据前文的“第三是奉献”和“敬业反映的是职业精神”,第③空根据前文的“不仅”和后文“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应在这三方面努力”可知,应该填写“而且是各行各业都该具有的一种精神品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信封上写)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王力伯伯收

B. (商店告示)本店即将推出新品,敬请恭候。

C. (书面检讨)我一定勇敢斧正自我,痛改前非。

D. (聘书)兹聘请冰心先生为外国文学社顾问。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见字如面》中“见字”重文,“如面”重人,两者的结合为观众展示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形象,从而感动于他们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

B.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一创新观点,打破了把发展经济与生态保护对立起来的思维束缚,生动地概括了二者的内在关系。

C. 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好中国形象,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的文艺作品增进对中国的了解。

D. 钱学森在黑板上写下“严谨、严肃、严格、严密”四个词,既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自己一生学术精神的写照。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近日,印度的一架军用无人机坠落于中国和印度边境的中国一方,这是一起突发事件,但其中可圈可点的疑点很多,值得高度关注。

②在清末政治中心浸淫多年的袁世凯,对自己的“临时大总统”之位有名无实应该一清二楚,但是他决定引而不发,接受了《临时约法》。

③中国目前的福利水平如何?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撰写的《2015中国民生发展报告》开宗明义即曰“我国的民生发展依然面临低福利困局。”

④为了向英国海军报仇,阿般廷海军绞尽脑汁构思了许多反戈一击的作战方案,终于在1982年5月4日用导弹将“谢菲尔德”号击沉。

⑤倘是一个不明白真相的局外人。听了他那些愤激之情溢于言表的话,一定会以为他向来是个惯于撂挑子、经常甩袖子的人。

⑥她暗中发誓,一定要活着走出监狱,一定要讲述那些故事,即使有再大困难,即使披肝沥胆也要写出来,不惧怕被禁,更无所谓畅销不畅销。

A. ①②⑥    B. ②③⑤    C. ③④⑤    D. ①④⑥

 

查看答案

补了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以猛禽自况,用“__________”一句来喻指自己的孤高不群;又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用“方枘”和“圆凿”作比,表明自己与世俗小人难以相容的态度。

(2)《小石潭记》中,柳宗元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池潭中鱼儿游动时的自由和轻灵快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贺新郎·端午

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糈。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注:刘克(1187-1269)南宋末年豪放派词人,因咏诗讥刺时政遭权臣忌恨,病废十年。②陌头:襄着头巾,③灵均标致:屈原风度。屈原字灵均。④把似:假如。

1.以下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开篇四句点明时节。石榴花开于五月中,后三句创写出端午节的气候特点。

B. “溪雨急,浪花舞”本是自然景色,借此描绘年轻人争渡的场面,极富动态。

C. 在生龙活虎,竞相争渡的少年面前,作者也流露出老当益壮、不甘人后的豪情。

D. “谁信”是反问,意为不信。作者认为投粽入江祭奠屈原的传说,纯属无稽之谈。

E. 作者在上片描绘端午节热闹的场景,风物,是为了表达人在节日的快乐之情。

2.下片运用屈原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