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记者从日前在京举行的“2017中国家庭医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记者从日前在京举行的“2017中国家庭医生论坛”了解到,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国95%以上的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超过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人群覆盖率超过35%,重点人群覆盖率超过65%。专家表示,这说明我国正推动改变基层服务模式,将间断性服务转变为连续性、责任式的健康管理。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是分级诊疗制度的一项重点内容。”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司副巡视员刘立群说,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起居民和家庭医生团队稳定的服务关系,对于应对老龄化、疾病谱变化以及构建密切和谐的医患关系至关重要。同时,对于健康中国的建设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据了解,当前鼓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种方式已经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提上了议事日程,家庭医生队伍的建设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2016年,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根据《指导意见》,2017年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群覆盖率要达到30%,重点人群覆盖率要达到60%;如今,这项指标已经完成。

(摘编自《我国超过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

材料二:家庭医生签约流程图

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能获得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服务、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陣碍患者健康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家庭医生还提供包括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健康咨询和疾病诊疗、就医路径指导以及转诊预约等服务,有的地区还可以提供包括家庭病床、家庭护理等个性化服务内容。”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和健康咨询是主要内容,具体问诊只是一小部分。

(摘编自《中国家庭医生的真相与挑战》)

材料三:

家庭医生的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河南省焦作市焦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需服务周边3个社区,包括医生、护士和计生保健人员等在内,一个团队一般也就3到4个人,却要服务几千名群众。该中心的赵黎明医生负责对接当地幸福街社区,她们团队要服务1042户、3936人,其中老年人488人、高血压患者624人、糖尿病患者279人。虽然不是每人都在生病,但是这么大的基数也给家庭医生带来不小的工作压力。

解决家庭医生人员不足问题主要有两个办法。一是做增量,国家加快培育壮大全科医生人才队伍,补充家庭医生服务能力。另是提存量,加强在岗人员培训,通过建立医联体与上级医院开展远程业务学习,或者外派岗位轮转等。

(摘编自《家庭医生是“摆设”吗?告诉你真实的家庭医生》)

1.结合材料二,下列不属于家庭医生职责的一项是(   

A. 今年冬天流感病毒肆虐,小李带着3岁的儿子去找家庭医生接种预防流感的疫苗。

B. 高中生小陈踢足球摔断了腿,家人请来家庭医生,家庭医生立即给他装上了石膏。

C. 老王今年75岁,患有高血压多年,家庭医生每天都给他量血压,指导他的用药。

D. 重病卧床在家的张某病情加重了,家庭医生立刻联系了上一级大医院紧急送去就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到2017年年底,全国仅有极少数偏远城市还未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

B. 签约的家庭医生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的全科医生,有乡村医生中的全科医生,还有其他具备签约服务能力的执业医生。

C. 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生病首诊可到基层卫生院,再根据病情,得到家庭医生的不同指导和帮助。

D. 家庭医生的服务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基层全科医生数量较少,而需要服务的对象相对较多。

E. 国家可以通过让家庭医生开展远程业务学习等方法从数量上培育壮大全科医生人才队伍,弥补家庭医生不足的问题。

3.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B 2.CD 3.(1)提高人群覆盖率和重点人群覆盖率。目前,人群覆盖率超过35%,重点人群覆盖率超过65%。(2)解决家庭医生人员不足的问题。相对于服务对象数量的庞大,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数量远远不够。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图文转换能力,重点考核结构图,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中所述不属于常见病多发病的疾病诊疗范围。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无中生有,“偏远城市”未提及。B项,以偏概全,签约的家庭医生中的全科医生只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注册的全科医生。E项,“开展远程业务学习”是“提存量”的办法。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国95%以上的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超过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人群覆盖率超过35%,重点人群覆盖率超过65%”“家庭医生的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分析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梅妞放羊

刘庆邦

太阳升起来,草叶上的露珠落下去,梅妞该去放羊了。梅妞家的羊只有一只,是只白白净净的水羊。他们这里不把母羊叫母羊,叫水羊。水羊栓在石榴树爬出地面的树根上,梅妞刚去解绳子,水羊像是得到信号,就直着脖子往外挣,把绳扣儿拉得很紧。一个水羊家,不能这样性子急!梅妞不高兴了,停止解绳扣儿,对水羊说:“你挣吧,我不管你,看你能跑到天边去!”水羊果然不挣了,把绳子放松下来。水羊还自我解嘲似的低头往地上找,找到一根干草茎,用两片嘴唇拣起来,一点一点地吃。梅妞解开绳子,牵着羊往院子大门口去了。

梅妞放羊是在村南的河坡里,那里的草长得旺,长得嫩,种类也多。她牵着羊登上高高的河堤往下一看,就高兴得直发愁:满坡青草满地花,俺家的羊哪能吃得赢呢,这不是成心要撑俺家的羊吗!她对羊说:“羊,羊,吃草归吃草,不许吃撑着,吃撑了肚子疼。”羊拐过头看看她,像是把她的话听懂了。

羊光吃草不吃花,红花不吃,黄花、蓝花也不吃,一吃到有花朵的地方,羊的嘴就绕过去了。羊的牙齿很快,大概比剪苹果枝用的大剪刀还快,羊嘴经过之处,参差不齐的青草就被“修理"平了。而草平下去之后,那些剩下的各色花朵儿等于被高举起来,在微风吹拂下轻轻颤动,格外显眼。梅妞不明白羊为什么不吃花,难道这只养是一个爱花的人托生的,一见到花就嘴下留情了?她采了一朵小白花,送到羊的嘴边,要试试这只羊到底吃花不吃花。她说:“羊,这花甜丝丝的,很好吃,你尝尝吧!"羊用鼻子嗅了嗅,没有尝花,接着吃草。再看羊时,梅妞的感觉大不一样,她看羊的眼晴,越看越像人的眼蜻;羊的眼圈湿润,眼珠有点发黄。羊的眼神老是那么平平静静,温温柔柔。看来任何人的眼睛也比不上羊的眼睛漂亮,和善。

水羊是爹从三月三庙会上买回来的,爹把羊一领回家,就交给梅妞了,说羊肚子里有羔儿,千万别碰着羊的肚子,也别让羊跑得太快。爹给梅妞许了一个愿,等羊生下羔子,等羔子长大卖了钱,过年时就给梅妞截块花布,做件花棉袄。梅妞长这么大从没穿过花棉袄,每年穿的都是黑粗布棉袄。她做梦都想穿花棉袄。羊羔儿是梅妞的希望,花棉袄是梅妞的念想,梅妞把希望和念想都寄托在羊肚子上了。

羊下羔儿是在一天早上。那天早上天气很好,桐树上喜鹊叫,椿树上黄鹂子叫,院子里鸟语花香,喜气洋洋。爹在院子里扫地,娘在灶屋里做饭。梅妞听见羊叫了一声,叫的声音很大,不似往日。她往窗外一看,见羊已躺倒在地上。她以为羊生病了,刚要跑出去看究竟,见爹已过去了,娘也从灶屋跑出来了。爹对娘说,羊要下羔儿了,要梅妞她娘赶快去熬一锅小米汤给羊喝。当地有规矩,羊下羔儿,猪生崽儿,未出嫁的闺女是不许看的。梅妞知道规矩,不出去看。羊的叫声越来越大,简直有些凄厉。梅妞隔着窗棂看见,羊每叫一声,屁股就往上抬一下。她知道,一定是羊疼得受不了才这样叫法。她很替羊担心,胸口怦怦乱跳。她不敢再往窗外看,手捂胸口退回到床边坐着。她在心里默默地替羊念话,孩子孩子疼你娘,羊羔儿羊羔儿快出来……念着念着,不知为何,她鼻子酸了一下,眼圈儿也红了。

等水羊把羊羔儿全都生出来后,爹才喊梅妞出去看。爹的声调透着高兴,说:“梅妞,咱家的羊生羔子了,生的是龙风胎,一只小水羊,一只小骚胡,——你快来看!”

两只羊一天天长大,大口大口吃草,吃得膘肥体壮,一身银光,临近春节,爹要把小羊牵到集上卖了。梅姐舍不得,搂着小羊哭成了个泪人儿。可爹还是背着梅妞把小羊卖了,也没有给梅妞买做棉袄的花布,却背回一只半大的猪娃子。猪娃子长得很丑,比猪八戒还丑,梅妞看一眼就够了。爹一把猪娃子放在地上,猪娃子就扯着嗓子大叫。猪娃子叫得也很难听。

爹只给梅妞买回一块包头用的红方巾。爹说,卖羊的钱买了猪娃子就不够截花布了,等水羊再生了小羊,等小羊再长大,等他把小羊再卖掉,一定给梅妞截块花布,做件花棉杖。

梅妞没说什么,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放羊。

(有删节)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阳升起来,草叶上的露珠落下去,梅妞该去放羊了”,开篇自然得如日出日落、花谢花开一样,透露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B. “羊的眼圈湿润,眼珠有点发黄。羊的眼神老是那么平平静静,温温柔柔。”写出了羊的眼光的特点,以及梅妞对羊特殊的感情。

C. 小说善于刻画人物语言,语言个性化。梅妞爹在羊生了羊羔儿时说“一只小水羊,一只小骚胡”展现了梅妞爹带有乡土气息味儿的语言特点。

D. 小说语言质朴纯美,画面自然唯美,笔调细腻入微,情节曲折紧张,架构了人与羊之间的桥梁,演绎了世间纯洁的情感。

2.小说中三次写梅妞与羊的“对话”,分别表现了梅妞怎样的心理?

3.小说结尾写道“梅妞没说什么,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放羊”。这个结尾耐人寻味,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去年曹文轩摘得“国际安徒生奖”,既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创作实绩,也让我们再次想起了安徒生。安徒生是一位童话创作者,他开辟了世界儿童文学的新时代。安徒生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创作阶段,其童话风格也从轻快、舒展走向沉重、感伤。此中变化源自安徒生坎坷的经历与复杂的心绪,也使他的作品获得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既有浪漫主义的诗情,又有现实主义的严峻。。

今天,以成年的心境重读安徒生,我们不难发现他对于底层的关注、对于社会黑暗的洞察讽刺、对于真善美的向往追求。尽管是以童话形式出之,却既不幼稚,也不过时,且作品闪耀着经久不衰的文学魅力。《海的女儿》中的小人鱼为了获得王子的爱情与人的灵魂,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小人鱼的遭遇真是让人黯然神伤,而她的巨大勇气与牺牲精神又让我们心生敬意,她是人类追求理想的永恒象征。安徒生后期的不少作品都沾染了一种“淡淡的感伤”,可能是严酷的现实生活让他的心灵变得敏感与沉重了吧。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愤世嫉俗,而是更加投入地热爱人类。因为饱尝生活的艰辛,他反倒从寒冷中燃起熊熊心火,从苦难里升张起希望的旗帜。《光荣的荆棘路》便展示了他高度的乐观与对“人”的自信。在作品里,安徒生描绘了人类历史上诸多贡献卓著的前贤,他们无一例外走在“光荣的荆棘路”上直面苦难,用自身的拼搏与坚持鼓舞了后来者的斗志。循着他们的足迹,人们未必一定会收获辉煌与快乐,但却可以“超越时代,走向永恒”,流淌在安徒生童话里的这种精神血脉值得我们珍视与传承。

安徒生的另一个伟大之处,正在于他为世界儿量文学在创作方法、文学语言、诗意想象等方面开辟了路径;他用精心熔铸的富有创造力的话语,把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对于世界的洞察,以童话的形式传递给了读者,从而带给他们欢乐与忧伤、遐想与沉思。他的童话不仅适合孩子,也适合成人;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未来。安徒生也并非不能批评,当我们把安徒生的创作与对他的批评联系起来看,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安徒生当初所倚重的突破与创新,恰恰成为后来者突破与创新的切入点。比如他所擅长的优美的童话语言,在一些后来者看来,恰恰是阻碍了孩子的阅读。他童话中压抑不住的对美好的歌颂、对丑恶的鞭笞,则被认为是沾染了教化的色彩……类似的争论,我们很难用三言两语去探究其理,但若从心理角度分析,倒可见出一些端倪。有时候,这些批评似乎未必真想否定安徒生童话,而更多是要倡导一种新的儿童文学创作理念。

文学发展的潮流常常是这样,不管经典多么伟岸,后来者都会有新的追求与创见,后来者的活力与价值就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凸显,这是“影响的焦虑”,是文学的流变,也是生命的诉求。后来者要么选择站在经典肩上继绒拓进,要么选择背向经典而别开新路,这种继承或反抗,都是文学也是生命的一种本质表现,从这个用度可以理解很多对于文学经典的批评,甚至至包括一些求全责备的声音。当然,在另一方面,这也让我们对经典的伟大更具会心:那是一种既可供人瞻仰、也可容人探讨的巨大存在。安徒生童话也是如此,它的魅力显现于对它的重读与揣摩之中,它不断激励我们向善向美、向人类最高境界迈进。

摘编自张健《重读安徒生:他的童话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未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现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坎坷经历与复杂心绪使安徒生在创作方法、主题和风格上发生较大变化。

B. 对真善美和理想的追求、对生活的乐观和拼搏精神是安徒生童话里的血脉。

C. 我们很难用语言去探究后来者对安徙生作品的批评所蕴含的道理和心理。

D. 后来者对经典的赞扬和批评、继承和反抗都是文学在发展中必经的东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列举两篇童话作品,主要论述安徒生的童话在思想价值方面的伟大之处。

B. 文章从创作和批评的联系出发,举例论述后来者批评安徒生童话的切入点和意图。

C. 文章以文学发展的潮流为背景,论述安徒生童话受到批评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

D. 文章围绕创作者和作品、创作者和后来者的关系,论述安徒生童话属于未来的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际安徒生奖”以安徒生来命名,可见其童话的艺术价值及影响力已经举世公认。

B. 《海的女儿》和《光荣的荆棘路》分别体现了浪漫主义的诗情和现实主义的严峻。

C. 如果没有安徒生在童话创作方面的创新,就不会有后来者在儿童文学方面的突破。

D. 安徒生的童话经久不衰既因为本身的价值,也因为拥有让后来者重读探究的空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颖师弹琴

[唐]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1.作者在描写音乐这一无形的事物时采用了怎样的方法?

2.请用简明的文字,赏析“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两句诗的意境。

3.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填写两个恰当的语句。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人物形象都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夔州山上,长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顽强诗人杜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一个艺术形象都绽放着人性的光辉,闪耀着夺目的光彩,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偶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下面小题。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对下列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 “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 “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 “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2.对以下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 “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 “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D. “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3.这一部分生动地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全过程,作者善于通过一连串形象的比喻,展现乐曲旋律的变化。仔细体会这些比喻的含意,用几个词语概括乐曲旋律的变化。(不超过16个字)。

→戛然而止

4.这段文字,通过对琵琶女弹奏的描绘,显示了琵琶女___________,可谓声情并茂。结尾两句是________描写,有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5.像这样的音乐弹奏描写,在文中共有三次。请说说它在文章结构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查看答案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的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A. 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 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 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的情景。

D. 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