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第一首诗用“少小离家老大回”写出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概括写出自己数十年来客居他乡的事实,暗含自己长期不能归乡的感伤情绪。

B. 第一首诗后两句借儿童问话这一细节,既表现了儿童天真可爱的一面,也描摹出儿童因不认识诗人而故意捉弄诗人的狡黠心理。

C. 第二首诗可以看作第一首诗的续篇,诗人回到家乡以后,耳闻目睹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感慨少小时的玩伴中有不少再也见不着面了。

D. 第二首诗后两句看起来是写故居门前镜湖水没有什么改变,实际上想要表达这样一种感慨:故乡已经不是记忆中的样子,变化太大了。

E. 两首诗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很多,如“少小、老大、近来、旧时”等,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读者产生了在时空中穿越的感觉,令人迷惘。

2.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些情感是如何产生的?

 

1.BE 2.①第一首诗的情感:初回家乡的欣慰和老大体衰的感伤。原因:欣慰于久别回乡,又闻乡音;伤感于离家太久,家乡后辈以我为“客”。②第二首诗的情感:物是人非的感伤。原因:回到家乡后,耳闻目睹了家乡的“人事消磨”,物是人非。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项,“也描摹出儿童因不认识诗人而故意捉弄诗人的狡黠心理”错误,从诗中来看,此处抒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并无“故意捉弄”之意。E项,“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读者产生了在时空中穿越的感觉,令人迷惘”错误,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些情感是如何产生的”,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第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三四句“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引起。所以下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平得宰天下        宰:分割

B. 陈涉起而王陈        王:称王

C. 久之,汉王患之      患:担忧

D. 楚使归,具以报项王  具:详尽

2.下列对原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B. 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C. 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D. 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 刘邦阴险狡诈,面对项羽所派使者,他先是故意将其当成范增的使者盛重接待,又假装在知道是项羽使者后降低接待规格,这让项羽对范增起了疑心。

C. 范增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然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D. 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始终没能招致到天下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2)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查看答案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读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臣为①韩王送沛公        为②之奈何      谁为③大王为④此计者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2.下列对活用情况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 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B. 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造册。   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驻军。

C.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沛公欲王关中   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D. 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救活。

3.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各句的空缺部分。

(1)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3)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__________

(5)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___________

(7)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___________

(8)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_____________

(9)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_,就在沉默中灭亡。

(10)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1)揉碎在浮藻间,__________

(12)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想我一样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魏征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3.蒲松龄说:有志者二事意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4.崔鹤同说:人生是一座富矿,有待于自身去开采。

5.孙中山说:不断的奋斗就是走向成功之路。

6.鲁迅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无数名言警醒后世、催人奋进。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把下面四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美国大学教授马克·鲍尔曾提出过一个问题。

(2)为什么当代青年拥有网络资源却沉浸于自我的小世界。

(3)他悲观地认为人类或许将进入一个黑暗无知的时代。

(4)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将只剩下娱乐和成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