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三副对联是送给:金榜题名、喜结良缘、乔迁新居者。对联与赠送对象组合最恰当的一...

下列三副对联是送给:金榜题名、喜结良缘、乔迁新居者。对联与赠送对象组合最恰当的一组是

甲:画栋倚云呈异彩,花灯映月放光辉。

乙:春风堂上双飞燕,丽日池边并蒂莲。

丙:蟾宫折桂立苍穹,北斗凌云横碧水。

A. 甲喜结良缘 乙乔迁新居 丙金榜题名

B. 甲乔迁新居 乙金榜题名 丙喜结良缘

C. 甲金榜题名 乙喜结良缘 丙乔迁新居

D. 甲乔迁新居 乙喜结良缘 丙金榜题名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及对联知识。由“蟾宫折桂”“北斗凌云”可知,丙适合金榜题名;由“双飞燕”“并蒂莲”可知,乙适合喜结良缘;由此可得出答案为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陆蠡对我们大多数青年人是陌生的,但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在文坛上却是很有名气的。

B. 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C. 王安石和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们的散文创作均以论说文的成就最为突出。

D. 纵观近一百多年来在中国流行的社会思想和思潮,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无疑是影响中华民族命运和中国社会的最重要思想。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①盗贼翻过围墙,撬开窗户,径直登堂入室,盗走了大量金银首饰和现金。

②法国大昆虫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③昨天上午,三名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被执行枪决,群众拍手叫好,认为他们死得其所

④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⑤唐玄宗虽早就觉察到安禄山有反叛之心,但并没有及时除掉他,反而放虎归山,让他出任范阳节度使,这未免有点蹊跷。

⑥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A. ①②⑥    B. ③④⑤    C. ②④⑤    D. ②⑤⑥

 

查看答案

(1)《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女主人公回忆当年恋爱时的情景,这与成语“青梅竹马”的意境相仿。

(3)《离骚》多用比兴的手法,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诗人以自己用荷装饰的衣着来比喻自己的美德。

(4)曹操《短歌行》中,运用比喻手法表现人生苦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否定了生死等同的虚妄之说,这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性思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东坡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相关的内容和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东坡是一个地名,在当时黄州(今湖北黄冈)城东。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被贬黄州期间他生活很困窘,在友人的帮助下获此闲地来躬耕自给,还筑起居室“雪堂”,并自称东坡居士。

B.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众体兼善。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C. 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的清幽、热闹的环境特点。

D. 诗一开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僻冈幽坡,加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于万物上,更达清澈澄明之境。

E. 第二句主要通过象征的手法来写。“日中为市”,市人为财利驱迫,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唯有“野人”,即脱离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诗人,才有余裕独享这胜境。

2.“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这一特点分析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苏子愀然                  何为其然也

B. 侣鱼虾而友麋鹿            耳得之而为声

C.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惟江上之清风

D.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寄蜉蝣于天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壬戌:根据古代的干支纪年法,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

B. 既望:农历每月的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叫朔。

C. 美人: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典出《离骚》。

D.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著名的文学家:诗、词、散文都有很高造诣,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

3.对这篇赋所表达的感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写在夜游赤壁,月夜泛舟,把酒诵诗,油然而生“遗世”“羽化”,飘飘欲仙的快乐情感。

B. 作者写曹操横槊赋诗,慨叹自己谪贬黄州,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

C. 主客对话,先悲后乐,既有哀怨消极,也有豁达乐观。

D. 联想古人古事,借题发挥,抒发了内心的愤懑,表现了超然独立,不计得失的情怀。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