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 归 唐庚① 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小市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  归

唐庚

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小市花间合,孤城柳外圆。

禽声犯寒食,江色带新年。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

[注]①唐庚,北宋诗人。宋徽宗年间,被贬惠州。②孤城,指诗人被贬之地惠州城,当时商业繁盛之地;小市,指当地经营鱼、盐、酒、茶的集市。③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

1.本诗颔联中的“合”、“圆”二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合”、“斜”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通过比较简要分析“合”、“圆”二字的妙处。

2.本诗“景”与“情”的关系有何特点?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1.颔联中的“合”“圆”二字均有“围绕”“环绕”之意,形象生动的描绘出惠州集市上繁花似锦、花团锦簇,城郭边绿柳环绕的景象;一改孟浩然诗中那种清新、淡雅,突出了此时的惠州虽当新年乍到、寒食未至,但已经春光大盛的灿烂景象。 2.本诗运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用明丽、灿烂春色反衬自己被贬谪的哀愁。诗歌开篇就描绘了东风浩荡,铺天盖地而来;遍地皆绿,花繁叶茂,一派春意盎然;结尾却急转直下,借用拟人手法,托出诗人愁绪袭来难以招架,只好借酒浇愁的形象,愁情之重可见一斑,强化了抒情效果。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陆游

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

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邻舫有时来乞火,丛祠无处不祈风。

晚潮又泊淮南岸,落日啼鸦戍堞空。

[注]①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罢黜,闲居四年后被任命为夔州通判,此诗即作于赴任西行途中。

1.诗中哪些内容扣住诗题“晚泊”?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所谓“精神”就字源来讲,“精”是细微之义,“神”是能动的作用之义。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就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定文化创造出来,并成为该文化思想基础的东西。

中国文化丰富多彩,思想博大精深,因而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这个体系的要素主要有四点: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其中“天人协调”思想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崇德利用”思想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和与中”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君臣、父子、朋友等人伦关系;而“刚健有为”思想则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人生总原则。四者以“刚健有为”思想为纲,形成中国文化基本思想的体系。

“刚健有为”的思想源于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周易大传》已见成熟。《周易大传》提出来的“刚健有为”思想包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个方面。《彖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体运行,永无已时,故称为“健”。君子法天,故应“自强不息”。“自强不息”也就是努力向上,绝不停止。《周易大传》所说的“刚健”,还有“独立不惧”、“立不易方”之义,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

《彖传》又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即顺,“地势”是顺,“载物”就是包容许多物类。君子应效法大地的胸怀,包容各个方面的人,容纳不同的意见,使他人和万物都得以各遂其生。《周易大传》认为,健是阳气的本性,顺是阴气的本性,在二者之中,阳健是居于主导地位的。而从上述两句话的关系来看,自强不息是自立之道,厚德载物是立人之道;自立是立人的前提,立人是自立的引申。可见,刚健有为的思想以自强不息为主,同时包含厚德载物的系统。

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刚健有为”精神,其具体表现或凝结的文物、制度、风俗,可谓俯拾皆是。以文学人物形象而言,《列子·汤问》中每日挖山不止的愚公、鲁迅笔下“每日孳孳”的大禹,都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以文学艺术题材而言,从古至今无数骚人墨客所吟咏、所描绘的青松、翠竹、红梅之类,也都体现着这种精神。以制度风俗而言,只要翻一翻历史,就不难发现中国的农民起义、变法革新何其多,而把“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当作变革和革命的理论根据又何其多。

厚德载物精神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一样,也是中国文学艺术的重要主题。北宋哲学家程颢说:“万物之生意最可观”,可以说为中国的以山水花鸟虫鱼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的一般主题做了诠释。汉唐时期,中华民族对域外和少数民族的文化产生极浓厚的兴趣,大力搜求,广泛吸收。从名马到美酒,从音乐到舞蹈,从科学到宗教,无不兼容并包,其气度之闳放、魄力之雄大确实令人赞叹。这是厚德载物精神在对待外来文化方面的表现。

(摘自张岱年《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文化种类繁多,蕴含的思想博大精深而自成体系。“刚健有为”思想作为中国文化体系的总纲而处于该体系的核心地位。

B. “精”的意思是细微,“神”的意思指能动的作用;一个国家的文化所具有的基本精神既是其文化创造的结果,又是该文化思想的两个方面。

C. 《彖传》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代表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思想的两个方面。

D. “刚健有为”精神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指导着民族文化不断向前发展。从孔子到《周易大传》,刚健有为思想逐渐发展成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体现出的独立人格精神,与《周易大传》中“刚健”所具有的“独立不惧”“立不易方”的含义相同。

B. 《周易大传》认为,在“健”和“坤”二者之中,阳健处于主导的地位;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代表着立人与立己,二者互为前提,不可分离。

C. 天体运行永不停止,君子效法于天,故提倡自强不息;大地包容万物,君子效法于地,故提倡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应是对君子的要求。

D. 刚健有为精神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随处可见,它广泛地存在于文物、制度、风俗等之中。文学作品中的愚公、大禹身上都蕴含着这种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厚德载物精神在对待域外和少数民族文化时,表现出了对各种文化的兼容并包、闳放的气度和雄大的魄力,这在历史上的汉唐时期得到了有力的体现。

B. 王安石的《梅花》、陈毅的《咏松》与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起义看似无关,但如果从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角度来审视,则它们都体现出了刚健有为的精神传统。

C. 我国传统的山水类画作多以山水花鸟等为题材,这是厚德载物精神在中国文学艺术中的体现,程颢“万物之生意最可观”为该类题材作品的一般主题做了阐释。

D. “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三种基本思想都是以“人”为中心,解决人与周围事物关系而形成的思想,它们与刚健有为思想一起构成统一体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李嘉诚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励志格言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表述你的观点。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茕茕独立,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___________。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4)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_________。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 (王实甫《长亭送别》)

(5)盖文王拘而演《周易》;_________;屈原放逐,_________ (司马迁《报任安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 (《韩非子·五蠹》)

1.关于治国治民,孔子主张_______,韩非子主张______

2.根据材料,简要分析孔子与韩非子的主张为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