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你要好好爱自己 毕淑敏 你要好好爱自己。这话来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你要好好爱自己 

毕淑敏

你要好好爱自己。这话来自一句叮嘱。最早向我们说起它的人,可能是我们的父母,可能是我们的师友……他们也许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说:冷了要添衣,热了要洗脸;不要熬夜,不要一忙就忘了吃饭;要和大家伙儿搞好关系,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早睡早起……

如果从来没有人对你说起过这些絮絮叨叨啰啰嗦嗦的话,那你的童年和少年加上青年时期,孤寂荒凉。你未曾被人捧在手心,极少承接过温情。

不过,这没什么了不起的。要紧的是——你要自己对自己说这句话——你要好好爱自己。 

好好爱自己,是简单朴素的常识。可是这世上有多少人,能够懂得能够记住能够做到呢?放眼四周,谬爱种种。有人年轻时不顾死活拼命挣钱,预约给自己年老的时候可以肆意享乐,他们以为这就是爱自己。有人以为让罕见的山珍野味把肚腹撑得两眼翻白,这就是爱自己了。有人以为把身体安置在一个庞大的屋舍内,再用很多名牌将自己掩埋,这就是爱自己了。有人以为把自己的腿最大限度地闲置起来,抵达任何一个地方都由汽油和钢铁代步,这就是爱自己了。有人以为让面容在层层化妆品的粉饰下,显出不合时宜的嫩相。严重者不惜刀兵相见大胆斧正自我,甚至可以将腿骨敲断以求延展下肢增加身高,就是狠狠地爱自己了。有人以为让嘴巴说言不由衷之话,让表情肌做不是发自内心的谄媚之态,让双膝弯曲,让目光羞于见人,这都是爱自己。

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以上诸等,皆是对不起自己,害了自己。

爱自己是需要理由的。我们的爱要想持之以恒,先要明白自己究竟是谁。

最明确的结论是——自己首先是一个身体。千百万年进化的水流,将身体打磨成健全而温润的宝石。

大脑的功用是思考,而不是他人任意抛洒塑料袋的垃圾场;凡事用自己的脑袋想一想,做出最合乎理性的决定,这就是对自己的脑袋好。眼睛要看洁净美好之物,看出潜在的危险找到安全方向;眼睛还有小小的癖好,爱看草木的绿色和天空的湛蓝,爱看书本和笑靥;满足它的愿望,非礼勿视,这就是对眼睛好。鼻子希望呼吸到清新的空气,闻到花香,不喜欢密不通风的腐朽之气和穹顶之下皆是雾霾,让它远离这样的环境,才是对鼻子的爱惜。嘴巴希望讲的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话,摄入到富有营养的本色食品,而不是混杂三聚氰胺和地沟油的伪劣食物,不说口是心非的谗言。双手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美好生活的物质基础,而不是扒窃抢劫和杀戮,这就是手的幸运了。我们的脏腑希望它能劳逸结合,不要总是爆满,不要连轴转,不要被塞进太多赘物,不要无端地损耗它们的能量。脊骨希望自己能够庄严地挺直,快乐向前;这不但是生理的需要,也是心理的需要:一个卑躬屈膝的人,谈不上尊严;而没有尊严的人,不会好好对待自己,因为他看不起自己,以为自己只是蝼蚁之物。我们的肩膀,希望能担负一定的担子。不要太轻,那样就失去了肩负的责任;也不能太重,超过了负荷,肩周就会发炎。双脚,希望坚稳地站立在大地之上;那种为了显示自己比实际高度更高的内外增高鞋,骨子里是虐待双脚的刑具。我们的皮肤,希望能顺畅地呼吸,而不是被厚厚的脂粉糊满,戴一张石灰盔甲。我们的头发,希望按照它的本来面目,风中舒展。黑就是黑,白就是白,黄就是黄;而不是像鸡毛掸子似的五颜六色,被反复弯曲和拉直,好像它是多变的小人。

我惊叹人体的奥秘,身体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都遵循颇有深意的蓝图构建起来并完整地传承,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只有爱自己的人,才有可能爱别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断不会心细如发地爱别人。爱己爱人都是一种能量,它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通过感知和模仿,通过领悟和学习,才慢慢积聚起来,直至蔚然成风。

所有人的身体,都理应洁净而温暖。在身体里,还有无比尊贵的主宰,那就是我们的灵魂。爱惜灵魂,是好好爱自己的最高阶段。

我相信在美好的身体里,一定安住着同样精彩的灵魂。它是人类最优秀的价值观之总和,是我们瞭望世界的支点。它凝聚了人类所信仰所尊崇所畏惧和所仰视的一切,在肉体之上,放射明亮光芒,穿透风雨迷蒙照耀着引导着我们。

如果这一世,你能爱惜身体珍重灵魂,那么从这个港口出发,你会成为一个身心平和的幸福小舟,一步步安然向前,驶入珍爱他人珍爱万物珍爱世界的宽广大海。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两项是

A. 作者认为,如果从来没有人嘱咐你“要好好爱自己”,那么你就从来没有被人捧在手心,没有承接过温情。

B. 文章以要自爱、谬爱、如何爱、升华爱为线索,向读者传达了对个体生命的关爱,以及博爱的情怀。

C. 作者认为,也许爱我们的人会一再叮嘱我们“要好好爱自己”,但具备“自爱”的自觉更重要。

D. 文章运用了许多比拟的修辞手法,如将我们的身体比作“健全而温润的宝石”,认为我们不但要注意保持健康,还要注重精神享受。

E. 文章多使用干脆利落的短句,节奏明快,读来如同亲朋邻里说话一样,亲切、自然,而又耐人寻味。

2.文章标题是“你要好好爱自己”,却从种种“谬爱”的表现写起,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用意?请简析。

3.结合文意,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好好爱自己”内涵的理解。

 

1.AD 2.结构上:先写“谬爱”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或引起下文,1分),并与下文形成对比,突出了正确的自爱方式(1分,答“对照”、“先抑后扬”、“先破后立”都可以)。内容上明确了作者的态度,认为真正爱自己就不应该一味的追求物质享受、不能接受自己的缺点、委屈求全、虚伪谄媚。 3.好好爱自己,首先是珍爱自己的身体。身体的每个细枝末节都很重要。好好爱自己,更是珍爱珍重自己的灵魂。灵魂也同样精彩(或是尊贵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要珍爱自己的身体,确保健康,珍惜生命;同时也要珍爱自己的灵魂,这样才能安稳幸福地生活。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选项在原文第4自然段,原文说的是“极少承接过温情”,选项表述绝对。D例句是比喻句,而非比拟。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情节安排的用意,其实就是这样安排情节的作用。主要从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从种种“谬爱”的表现写起,结构上:先写“谬爱”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与下文形成对比,突出了正确的自爱方式。内容上:明确了作者的态度。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句内涵题目,语句内涵的理解,要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理解。“好好爱自己”,首先是珍爱自己的身体,更是珍爱珍重自己的灵魂。灵魂也同样精彩(或是尊贵的)。可以结合现实谈谈启示。如珍惜生命;同时也要珍爱自己的灵魂,这样才能安稳幸福地生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论述类文本阅读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符瑞,或称之为“祥瑞”“瑞应”“祯祥”“符应”“嘉瑞”“嘉祥”等,是古代帝王承天受命、施政有德的征验与吉兆。殷周之际新天道观念的形成是其产生的关键因素,图腾崇拜、征兆信仰、史官文化等因素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符瑞文化的产生,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宗教、礼制、文学等众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符瑞文化是一种政治文化,政治功能是其基本功能。首先,符瑞文化具有政治建构功能。符瑞文化为王权政治的合法性提供了强有力的天命依据。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较为普遍的思想信仰与观念是:王权嬗替乃天道必然,一切政权的更迭皆由乎天命,取乎天道。然而,“神道阐幽,天命微显”,天命又需要借助符瑞现象来显示。因此,符瑞实际上起着昭示天命、彰显德行的重要作用。正如沈约所说:“夫龙飞九五,配天光宅,有受命之符,天人之应。”其次,符瑞文化具有政治评价功能。符瑞不仅是王者承天受命的天意灵征,更是王者圣德充溢的天意嘉奖。符瑞文化构建了统治阶级自我肯定、自我宣扬和自我美化的评价机制,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提供了有力的思想资源。最后,符瑞文化具有政治调节功能。符瑞显现促使统治阶层调整统治策略:或改元以应天瑞,或立祠设祭,以合符应,或赏赐功臣、大赦天下以收揽人心。这些举措缓和了阶级矛盾,加强了统治阶级的凝聚力,形成了统治阶级内部别具特色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完善的运行机制。

符瑞文化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或宗教意识的一部分,强化君权天授的政治观念,具有巨大的道德作用,同时也具有劝善惩恶的宗教功能。尤其是随着谶纬神学的盛行,符瑞文化中德行因素得到凸显和泛化,不仅是统治者的为政之德,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道德伦理规范也都与符瑞相关涉。《孝经左契》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则凤凰巢。”《瑞应图》曰:“王者仁义,则紫脱见。”《礼稽命征》曰:“王者制礼作乐,得天心,则景星见。”这些文献中,孝悌、仁义和礼乐等德行范畴都被包括进去。凡恪守德行规范,天便降下符瑞,否则就降之以灾异。这种思想信仰的内在逻辑是“以类相召”的“天人感应”观念。实际上是“善恶报应”思想的反映,是对中国古代“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之类思想的继承和提升。

在符瑞文化流行的时代,文学创作“用瑞”是极其普遍的现象。“用瑞”是指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援引符瑞或直接以符瑞为述写对象。“用瑞”是文学与符瑞文化关联的重要形式。文学创作“用瑞”含有颂美时政、粉饰太平的政治目的。文学创作“用瑞”的普遍性,既表征符瑞文化在此时期的流行,又表明文学文本、颂美主题与符瑞所具备的颂美功功能相契合。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一旦文学创作较多地关注政治,服务王权、歌颂帝德,符瑞文化潜在的颂扬功能便会被激起。

(选自2017年8月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符瑞是古代帝王承天受命、施政有德的征验与吉兆,也是对王者盛德的天意嘉奖。

B. 符瑞文化能够为王权政治的合法性提供天命依据,这正体现出它的政治建构功能。

C. 符瑞文化有劝善惩恶的宗教功能,其德行因素随着谶纬神学盛行得到凸显和泛化。

D. 符瑞具有颂美功能,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符瑞文化潜在的颂扬功能常常会被激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主旨明确,主要阐述殷周之后符瑞文化对中国古代众多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

B. 文章主体部分层层深入,从政治、宗教、文学三个角度论述符瑞文化的重要作用。

C. 《孝经左契》《瑞应图》等例子,证明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道德伦理规范与符瑞相关。

D. 第④段通过文学创作过程中的“用瑞”现象,阐述了符瑞文化与文学的相互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武则天在位21年用了18个年号,这是她统治策略和符瑞文化政治调节功能的体现。

B. 符瑞文化实现了天命征兆与王权德行的完美契合,论证了古代王权政治的合法性。

C. 《窦娥冤》中“六月飞雪”这一情节与符瑞文化劝善惩思的思想有不同的内在逻辑。

D. 文学创作“用瑞”美时政、粉饰太平,“用瑞”越普遍说明符瑞文化在当时越流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近年来,不少高校通过自主招生的方式选拔人才,结束了此前高校只能在每年同一时间招考的历史。各所高校自主招生都旨在选拔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但具体考查方式同中有异,主要有三种方式:其一是以“偏题”“怪题”为主的专业笔试;其二是围绕考生提交的创新性成果、论文等材料进行的素质能力面试;其三是高校组织的夏令营活动考查。

请根据材料,比较上述三种方式,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被誉为“语林啄木鸟”的《咬文嚼字》杂志社从2006年起至今,连续数年关注央视春晚,在每年春晚结束,杀个“回马枪”,考察当年春晚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为这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纠错,把好语文关。下面,也请你小试身手,指出2016年的春晚的下列歌曲类节目歌词中存在的语病,作简要分析。

(1)TFBOYS演唱的少儿歌曲《幸福成长》,其中有句歌词是:“青春有太多未知的猜测,成长的烦恼算什么。”

(2)胡歌和许茹芸合唱的《相亲相爱》歌词中有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的例子,如歌词“我喜欢一家人心朝着同一个方向眺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 

习近平主席在去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摘编自2014年8月11日中国经济网)

材料二:

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北京举行。

连接历史与未来,沟通中国和世界。“一带一路”被誉为“几十年来由一个国家发起的最广泛、最全面的国际性经济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三年多来由官方主办的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

(摘编自2017年5月3日南方网)

材料三:

5月5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抛出颇有意味的一个问题:西方有一种声音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并非“共赢”,而是中国在“掌控”。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再过几天,中国就将迎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时提出此问题,实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小伙伴们莫生气,我们机智的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耿爽掷地有声回击了此问题。

总结耿爽发言,主要有三句话:

一是“这完全是出于定式思维的误解”。

西方文明的扩张史以“征服”为基本模式。赤裸裸的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者,以传播文明之名肆意掠夺与奴役。

回首中国近代史,对一国将自己意志强加给别国的行为,中国有切肤之痛,怎会己所不欲,施于他人?

用西方定式思维去解释中国兼容并包的“交流”实践,实则谬以千里。

二是“中国无意唱独角戏也不搞一言堂”。

西方惯用的强权思维不符合我们的逻辑;“共商、共建、共享”才是中国的逻辑。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本次论坛,与会国家将共同达成一份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性文件,很可能将起到类似“宪法”的作用。而此“共商”产物的权威性,就来自百余国家的共同协商和支持。

这样广泛的国际民主,在强调“掌控”的西方思维下,根本不可能实现。

三是“天下大同,中华文明古已有之”。

回溯历史,无论何时代对何国家,中国从不曾扮演掠夺者和欺凌者的角色。

深层原因是,中华文化古已有之的“天下大同”理念,包容共享的价值观,及对“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高度尊崇。中华文明崇尚的是不施刀兵,自使人心悦诚服,乃有“万国来朝”的胜景!

君不见:“一带一路”计划将给相关国家带来超过1万亿美元的基建资金,很多国家都会因此受益。这条共赢之路已获得中国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多个沿线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中国还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提供融资支持。

而这些的根本出发点,源于中国对全球局势深刻的洞察之一:人类的未来,在于融入“命运共同体”。

在国际社会处于全球化最不确定之时,中国提出“命运共同体”概念,及具操作性的“一带一路”中国方案,无疑给世界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通过打造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我们可以为人类奉献一个更多繁荣、更少冲突的世界!

我们坚信,新丝绸之路,必将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摘编自2017年5月7日新浪国内新闻)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表明,由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合作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参与国仅限古代陆路及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沿线国家。

B. 三则材料显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相关战略构想、合作倡议后最高规格的主题论坛。

C. 与会国家将在论坛上达成,并将起到类似“宪法”作用的成果性文件,是“一带一路”属于“共商”产物而非中国一言堂的佐证。

D. 上述三则新闻,都关注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深远意义,以及对促进中国和世界沟通的积极影响。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 在材料三中,有部分语言带有明显的情感倾向,而新闻的倾向性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与新闻的客观性并不互相影响。

B. 材料三引用精确的数据,呈现“一带一路”惠及参与国的事实,是对“中国在‘掌控’,并非‘共赢’”这一论调的有力回击。

C. 材料三以“注入强心剂”比喻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中国,在全球局势动荡下,以“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方案对世界的贡献。

D. 从“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的内涵来看,“一带一路”参与国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既是利益共享,也应责任共担。

E. 材料三报道了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对不实言论的回应,还结合发言人的观点作了新闻背景、相关史实的拓展,削弱了新闻的时效性。

3.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在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你对解决此问题有何建议?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见这样一类人:一面鄙视他人不遵守交通法规,一面自己闯红灯;一面指责他人在公交车上不给老人让座,一面自己在公交车上和老人抢座。

请写一篇文章,对这类人的做法加以评说。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