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孔子对“言”的更切实的态度是“慎言”“讷言”,即少说话,说话时要谨慎。下列不能体...

孔子对“言”的更切实的态度是“慎言”“讷言”,即少说话,说话时要谨慎。下列不能体现孔子这种态度的一项是

A.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

B.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阳货》)

C.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

D. 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论语·宪问》)

 

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中外名著的能力。名著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的作家、作品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题中A项,此句孔子是主张学以致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习惯力量的深广非我们意料所及,沿着习惯的路子去做,总比新创省力,人生来有惰性,这常不知不觉地使我们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

B. 在观众影视审美水平日益增强的当下,拍热门电影、电视剧续集“卖情怀”已难以成为再造“爆款”的捷径,续集创作的创新压力很大。

C. 或许是为了替自己的胆怯和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他老是歌颂过去;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就是他的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D. “2017京津冀国际体育产业大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就京津冀三地冰雪运动体育旅游、体育场馆等为话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通过媒体的报道、人们的口耳相传、微信群及QQ群的扩散,越来越多的热心市民加入到慈善志愿者的队伍中来。

②这位姑娘朱唇玉面,明眸皓齿,身材姣好,姿态婀娜,好似芝兰玉树,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很是引人注目

③“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宋词《生查子·元夕》里的佳句,对于该词作者是朱淑真还是欧阳修这一问题,专家们历来莫衷一是

④他虽然读过不少书,学识颇丰,却总喜欢咬文嚼字、吹毛求疵,所以有时候反而难以做到前后贯通、把握大意。

⑤这几年小王在单位工作开展得很顺利,升职也很快,所以他有些得鱼忘筌,开始颐指气使,官主义作风遂渐抬头。

⑥不少金融专家表示,投资者需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态度,不要被短期的高收益冲昏头脑,而忽略了其中潜藏的风险。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③⑤⑥    D. ③④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作者自己不慕富贵、也不向往修仙成神的淡泊心态。

(2)庄子《逍遥游》中“ 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巨大的鹏鸟向南海迁徙时,振翼拍水、乘风飞上高空的情状。

(3)李密在《陈情表》中陈说自己长辈里无伯叔、平辈里无兄弟,同时感叹“ ______________”很晚才有子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邕

李峤落日荒郊外,风景正凄凄。离人席上起,征马路傍嘶。

别酒倾壶赠,行书掩泪题。殷勤御沟[注]水,从此各东西。

[注]御沟:流经宫苑的河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的首句选择了典型意象“落日”“荒郊”为离别设置了宏大壮阔的背景。

B. 颔联的“席上起”与首联的“落日”照应,表明时间已晚,友人不得不动身离开。

C. 颈联用倒装句式,强调饮尽的是赠别之酒,含泪题写的是送行文字,突出了“送别”。

D. 尾联的“殷勤”意为勤劳,此联是说御沟水不停流淌,相送友人远去,从此两人各奔东西。

E. 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本诗深情,王诗豁达,二者风格不同。

2.本诗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抒写离情,请写出任意三种并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弥逊字似之,苏州吴县人。弱冠登进士第。宣和末,知冀州。金人犯河朔,诸郡皆惊备。弥逊损金帛,致勇士,修城堞,决河护堑,邀击其游骑,斩首甚众,兀术北还,戒师毋犯其城,靖康二年,建康府牙校周德叛势猖獗梦弥逊以江东判运领郡事单骑扣贼围以蜡书射城中招降贼通款开关迎之弥逊谕以祸福勉使勤王时李纲行次建康,共谋诛首恶五十人,抚其余党,一郡帖然。知饶州,高宗召对,首奏“当坚定规模,排斥好言”,帝嘉其谠直。绍兴七年冬,试中书舍人,时驻.跸.未定,有旨料舟给卒以济宫人,弥逊缴奏曰:“时方孔艰,宜以宗社为心。不宜于内幸细故,更勤圣虑,事虽至微,惧伤大体。”帝嘉纳之,迁户部侍郎。秦桧再相, 惟弥逊与吏部侍郎晏敦复有忧色。八年,赵鼎罢相,桧专国,赞帝决策通和,弥逝逊请对,言金使之请和,欲行君臣之礼,有大不可。帝以为然,诏廷臣大议,即日入奏。弥逊手疏力言,力陈不可者三。桧尝邀弥逊至私第,曰:“政府方虚员,苟和好无异议,当以两地相浼。”答曰:“弥逊受国恩深厚,何敢见利忘义,顾今日之事,国人皆不以为然,独有一去可报相公,”桧默然。次日,弥逊再上疏,言愈切直,检大怒。弥逊引疾,帝谕大臣留之。时和议已决,赖弥逊廷争,桧虽不从,亦惮公论。再与金使者计,议和不受封册,如宰相就馆见金使,受其书纳入禁中,多所降杀,惟君臣之礼不得尽争。九年春,再上疏乞归田,改知漳州。十二年,桧乘金兵既败,收诸路兵,复通和好,追仇向者尽言之臣。嗾言者论弥逊沮和议,于是弥逊落职,二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李弥逊传》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河朔,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朔”本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这里指北方。

B. 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年号是汉武帝首创,一个皇帝的年号有一个的也有多个的。

C. 驻跸指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也指皇帝后妃外出,途中停留暂住。

D. 乞归田指古代官员向朝廷委婉表达辞官归里的请求,类似说法还有“乞骸骨”等。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弥逊有胆有识,威慑敌军,金军进犯河朔,各州郡都惊恐戒备,时任冀州知州的他重金招募兵士,修筑城防,截击金兵,使金军心存忌惮。

B. 李弥逊正直无畏,直言进谏。担任饶州知州时,他直言朝廷弊政,并进言皇上不应因为宫中宠幸之人的小事影响大局,他的劝谏得到高宗赞许。

C. 李弥逊一心为国,不为利诱。秦桧辅助高宗做出与金议和的决策,他极力申说君臣之礼不可接受;当秦桧以官位相许拉拢他时,他断然拒绝

D. 李弥逊年少得志,深受赏识,他弱冠之年即考中进士,并累迁至户部侍郎,深受高宗赏识;后因得罪秦桧而称病辞官时,宋高宗让大臣挽留他。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李纲行次建康,共谋诛首恶五十人,抚其余党,一郡帖然。

(2)桧乘金兵既败,收诸路兵,复通和好,追仇向者尽言之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