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水浅而舟大也。____________ ,_...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水浅而舟大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逍遥游》)

(2)暴秦之欲无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国论》)

(3)闾阎扑地,舸舰迷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滕王阁序》)

(4)虎鼓瑟兮鸾回车,_______________ 。(《梦游天姥吟留别》)

(5)____________ ,只是朱颜改。(《虞美人》)

 

(1)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3)舸舰弥津, 青雀黄龙之舳 (4)仙之人兮列如麻 (5)雕栏玉砌应犹在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根据上下文默写,注意“舸”“舳”“砌”的写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1.本诗尾联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场景,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诗人通过“岩屝”“松径”写出了山间的无限寂寥,通过“自来去”写出了自己的超脱、悠然之态。

B. 句中的“幽人”,即隐居者,此处为诗人自况;庞德公曾隐居于此,诗人步其后尘,亦隐居于此。

C. “惟有幽人自来去”句与颔联“余亦乘舟归鹿门”句相互映照,以虚写实,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愿望。

D. 尾联除了使人感受到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外,还感受到其中隐藏着的仕途无望的强烈不平之气。

E. 诗人真实地写出了自己的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表现出一定的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2.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请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

 

查看答案

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②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④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A. ①句七组叠词连用,奠定了全词情感基调,写出了诗人若有所失的状态、孤独寂寞的处境以及凄慘、悲戚的心情。

B. ②句意思是说天气忽暖忽寒,身体也就难以适应,诗人以”乍暖"之乐景反衬自己心中难以消除的无限悲哀之情。

C. ③句中本欲用以御寒、浇愁的“三杯两盏淡酒”,却连傍晚的冷风都难以抵御,更无法消除内心的无限忧愁了。

D. ④句空中飞过的大雁是来自北方的旧时相识,它能够按时南来北往,而诗人却漂流困顿,寄离异乡,更加伤心。

 

查看答案

阅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阔,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膩,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縵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凡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王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之而不鉴之,亦使人而复哀后人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杳不知其所也         之:到

B. 一肌一容,尽态极      妍:奢华

C. 几世几年,掠其人      剽:抢劫、掠夺

D. 戍卒叫,函谷          举:拔、攻占

2.下列句子,不属于描写阿房宫建筑规模和特色的一项是

A.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B.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C.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D.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开篇只用十二个字就勾勒出秦统一天下的气势和阿房宫的建成,笔法凝练,简洁有力。

B.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描绘了走廊、屋檐的形状和楼阁钩连、环绕的气势,对阿房宫进行了总体性描述。

C.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两句揭示了秦人对待珍宝毫不爱惜、奢侈浪费无度的状况,为下文论述天下兴亡的道理作了铺垫。

D.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的灭亡,与篇首的铺排描写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4.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科学院近日发布了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取得的首批成果:FAST 首次发现脉冲星,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 6 颗通过国际认证。这是我国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发现脉冲星只是研究的第一步,未来将进一步进行各项基础研究,FAST将“开启中国射电波段大科学装置系统产生原创发现的激越时代”。

脉冲星由恒星演化和超新星爆发产生,因发射周期性脉冲信号而得名。脉冲星的本质是中子星,具有在地面实验室无法实现的极端物理性质。因此,脉冲星被认为是理想的天体物理实验室,通过对其研究,有希望得到许多重大物理学问题的答案。

银河系中有大量脉冲星,但由于其信号暗弱,易被人造电磁干扰湮没,目前只观测到一小部分。具有极高灵敏度的 FAST 是发现脉冲星的理想设备,未来将有希望发现更多守时精准的毫秒脉冲星,对脉冲星计时阵探测引力波作出原创贡献。   

(摘编自齐芳《“中国天眼”发现一批脉冲星》)

材料二:

(资料来源于央视新闻)

材料三:

从1994 年开始,年近 50 岁的南仁东开始主持国际大射电望远镜计划的中国推进工作。他大胆提出,利用我国贵州省的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建设巨型球面望远镜作为国际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的单元,并立即启动贵州选址工作。经过多年的论证,20077 月,FAST 作为“十一五”重大科学装置正式被国家批准立项,之后开始建设。

2016 年 9 月 25 日,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竣工,最终建成的 FAST 拥有 500 米的口径、相当于 30 个足球场的接收面积。如果在国际上做一个横向比较,FAST 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 100 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 10 倍;比排在“阿波罗”登月之前、被评为人类 20 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阿雷西博”305 米望远镜,综合性能提高约 10 倍。建造 FAST 的“窝凼”——几百米的山洼被四面的山体环绕,正好挡住外面的电磁波。这个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可以观测脉冲星、中性氢、黑洞等等这些宇宙形成时期的信息,以及捕捉来自外星生命的信号。

从1994 年开始主持 FAST 项目的选址、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主编科学目标,指导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其模型试验,历经 22 年,南仁东带领团队克服了不可想象的困难,最终建成了“中国天眼”,实现了由跟踪模仿到集成创新的跨越。“南老师推动了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FAST 项目副总工程师李菂说,“他的执着和直率最让人佩服。”

(摘编自詹媛《人生为一大事来——记“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材料四:

记者:能介绍一下我国 SETI(搜寻地外文明)科学的发展吗?

南仁东:我国还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高强度支持 SETI 这类探索。目前我国以 SETI 科学为主要目标之一的大射电望远镜(FAST)预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FAST 能在贵州建成,将把目前世界上 SETI 使用的设备能力提高 10 倍,这无疑对SETI 科学是一个巨大贡献。   

(摘编自李兰《我们是谁?我们从哪儿来?我们孤独吗?——关于地外生命的访谈》)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FAST 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一种观测天体的射电波段大科学装置,我国利用 FAST 发现了一批脉冲星,有 6 颗获得了国际认证。

B. 研究脉冲星很有意义,脉冲星具有在地面实验室无法实现的极端物理性质,通过对其研究有望解答许多重大物理学问题。

C. 脉冲星发射的信号难以观测,但 FAST 设备先进,将来有望发现更多的脉冲星,对脉冲星计时阵探测引力波作出原创贡献。

D. 射电望远镜在观测射电波时,如果口径越大,那么其分辨率就越高,因此可以测量天体射电的强度、频谱及偏振等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南仁东耗费了大量的心血,贡献了不少智慧,带领团队在中国建成了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因而被誉为“中国天眼”之父。

B. 在“中国天眼”的选址、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的工作上,南仁东体现出他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C. 喀斯特洼地具有独特功能,能够有效地屏蔽外界电磁波的干扰,所以我国选择贵州省一个喀斯特洼地作为“中国天眼”的“窝凼”。

D. “中国天眼”从被国家批准立项到最终建成,历经近 10 年,成功实现了我国天体观测技术由跟踪模仿到集成创新的重大跨越。

E.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建成,以及我国在 SETI 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是我国对 SETI 科学的巨大贡献。

3.为什么说南仁东推动的 FAST 是目前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塞罕坝的月光     何申

塞北天高,秋阳明艳,田野里的庄稼散发出成熟的味道。那是 1994 年中秋节,我带着几名记者从承德市匆匆奔向塞罕坝机械林场。

车子向前行驶着,忽然就有白沙打在挡风玻璃上,哗哗作响,看看又不像沙子,从吉普车窗外伸手抓一把,“沙粒”小米般硬硬的,但很快就觉出湿润——不是沙,是雪!

谁能想到,塞罕坝农历八月就下雪了!看来,“胡天八月即飞雪”,用在这里也完全合适。坝上的天气变化快。将近傍晚,虽然雪粒仍留脚下不肯化去,如同为大地铺了一张白宣,但苍穹却早已深静高远,风息星现,只是那星星并不繁耀,好似知道今夜天上的主角,是那一轮圆月。

吃过晚饭,记者小张说:社长,咱们与其在这冻着,不如去我舅舅家,他家肯定暖和。我惊讶:你舅舅在这里?

小张说:我舅舅从林大一毕业就到这里了。

我说:那敢情好,我也想看看他们是如何过中秋节的。

家属区并不大,小张也是很久没来,在几户院外转了又转,终于走进一家,可还是差了,他舅舅家在隔壁。

屋里果然暖和。三间,中间一间屋有大灶,灶膛暗红,热气从锅盖缝隙飘出。一张圆桌上,摆着三份碗筷,当中有个盘子,扣着大碗,那是怕菜凉了。西屋里跑出来个中学生模样的女孩,先是好奇地打量我们,然后欢喜地叫小张哥,问啥时来的,等等。

小张舅妈身高马大,东北口音。她快人快语,说,你们来得正好,今天是八月十五,他舅一会儿就从分场回来,你们一起喝顿酒。

我有些尴尬,但也不便走,于是坐在东屋聊起来。聊天中得知,小张舅妈是锦州人,毕业于东北林学院,和小张舅舅同年来到塞罕坝,俩人有三个孩子。老大两口子也在林场工作,二儿子念书后留在省会石家庄了。老闺女就是西屋的女孩,今年初三,想着高中去承德市里念,就怕考不上。至于这家的男主人,小张的舅舅,眼下是一个分场的场长,平时不回来,说好了今天回家一起过八月十五,可到这会儿也不见人影。

不知不觉,月光已从窗户透进来,其间小张舅妈添了两次火,却依然不见小张舅舅回来。后来有人在院外喊:来电话了,分场今晚防火情况紧,不回来了,别傻老婆等汉子了。小张舅妈说,得了,又空欢喜一场,咱们一块吃吧。

那哪成,于是我们告辞。小张舅妈看留不住我们,忽然悄悄拉了我一下,说:有件事想麻烦您,不知行不?

我说:您说。

她说:我老闺女念高中,您给帮帮忙……

我没法拒绝:到时候,尽力、尽力吧……

她说:别尽力,一定帮,一定帮!

出来,走在坚硬的泥土路上,十五的圆月已高悬在深黛色的夜空中,给塞罕坝的大地抹上一层厚厚的金辉。

小张和他的表妹从后面撵上来,手里拎着怀里抱着不少串成一串的干蘑。我说,你们这是干什么。小张说,是我舅妈送给你们的,没准备,现摘下来。我说,不能收。小张表妹把干蘑硬塞给我,说,这是我暑假里采的,一定收。说罢转身跑进月光中。

我不由地生出点异样感觉,坝上人太直了,也不怕强人所难。忽然间,我意识到这里有一个问题,问小张:你表妹今年初三,最小也十五岁,生她的时候已经开始计划生育,况且你舅妈那时年龄也不小了。

小张四下瞅瞅说:也不瞒你们,我这表妹不是我舅妈亲生的,她的父母原都是这场里的,出车祸没了。是我舅妈把她带大的,并发誓要把她培养成大学生。

我惊讶,一股惭愧之情从头顶一直渗到脚底。继而是一种敬佩,博大辽阔的塞罕坝,养育了多么宽广的胸怀。这无边无际的林海,既是对上天的告白,又是对人间的表述。

我在塞罕坝的月光下行走,脚下是中秋节粒粒白雪。

那一夜,我无眠。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用诗句“胡天八月即飞雪”写塞罕坝的天气,表达了作者的讶异之情,也让读者可以由此想见塞罕坝人工作和生活的不易。

B. 本文叙事简洁,叙述常暗含情感,比如写院外喊话,既交代了小张舅舅不回家过节的事由,也暗含对塞罕坝人粗犷朴实的欣赏。

C. 无边无际的林海是“对上天的告白”“对人间的表述”,作者这样说既是对林场垦荒造林成就的赞誉,也表达了人定胜天的自信。

D. 本文记述塞罕坝一个普通职工家庭的中秋节生活,真实地展现他们的生活场景和状况,并没有刻意表现他们的辛劳和贡献。

2.作者对小张舅妈的印象经历哪些变化?本文这样写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3.本文标题“塞罕坝的月光”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