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昆曲年华 孙可佳 我的年华好像一直是浸透在昆曲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昆曲年华

孙可佳

我的年华好像一直是浸透在昆曲里的。

说不上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动,在回眸浅笑低眉的瞬间,我感到了一种温婉的倾诉。音乐并不高亢华丽,曲笛缥缈,灵动若水,安安静静地把故事说给台下的人听。时光那么自然地被带回到故事里的年代,有着几分古中国的慵懒精致。故事也许平淡,却因这样一种讲述的方式变得动人起来。

昆曲之动人处,在于青春之美。你看杜丽娘是怎样“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又说着“你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你看春香和丽娘怎故作错拿了鸳鸯砚、薛涛笺戏弄老儒生陈最良,莲瓣踢裙,舞动腰巾,一派娇俏动人。你再看潘必正怎样“步虚声度许飞琼,乍听还疑别院风”,陈妙常怎样“岂无春意恋尘凡”,两个妙龄年华的年轻人那压也压不住的青春爱恋怎样舒卷开合……昆曲是唱给青春年华的恋歌,青春年华将永远不会老去。

欣赏昆曲是情绪在游走——情节之中抑或情节之外,缥缈浮动抑或寂然不动。水袖流转——翻袖,扬袖,磨袖,展袖,每一种动作附着不同的情绪。是谁说“世上真正的大问题都鸿蒙难解,过于清晰的回答只是一种逻辑安慰”,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观法,即便没有舞台、灯光,没有曲笛、三弦,昆曲依然可以被敏感的心灵捕捉。很难说只有《惊梦》才是昆曲,一句念白就不是昆曲。曲由心生,曲由心起。

昆曲,总让我心生忧郁深邃的感叹。生旦们用精美的舞台语言讲述着他们的爱欲、别离、理想、现实……忧郁常在别离中,“秋江一望泪潸潸,怕向那孤篷看”,妙常赶至江边,横在她面前的是奔腾的江水和幽默风趣的老年撑船人,永远也追不上时间的脚步了;“你看他两分襟,不把临去秋波掉。亏了俺桃花扇扯碎一条条,再不许痴虫儿自吐柔丝缚万遭”,香君和侯生背向而立,从此隔断了宿孽情根,将爱情与撕碎的折扇、逝去的家国一同埋葬;或是“一点一滴又一声,和愁人血泪交相迸。对这伤情处,转自忆荒茔”,唐明皇在“林中雨声,檐前铃锋”中追忆着故都旧梦和皇朝霸业。岁月年华里停驻着多少只能回过头看,却再也不能抓住的美好!然而我们却不得不前行。昆曲也像国画,有着大块留白,从而让人牵挂惦念,衍生出灵魂的奔腾与情绪的放逐。

最为倾倒的还是《桃花扇》。那是一个忧患老人沉重的叹息,叹息之中还有一种妩媚和舒展。起初以为是花间词,“楼台花颤,帘栊风抖……今宵灯影纱红透”,一个秦淮歌姬,一个复社文人,绵密绮丽,花好月圆;然而再看下去,悲伤与痛苦便不可抑制地汩汩涌出。听左良玉“高皇帝在九天,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声声哭出血泪;看李香君“溅血点作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守护着爱情的良知。一个王朝的覆灭,一段爱情的逝去,笙歌靡丽中故臣遗老在掩袂独坐,他追问着一个王朝三百年的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止于何地。能够回答他的不是斑驳的光阴,而是那彼此相爱的人,他们因家国不再无法生死相许,只得双双入道。内心的挣扎与外在的变迁,全由那一腔血染就的桃花扇自然地串联起来。《桃花扇》使明艳的昆曲变得厚重,原本轻盈的云步带着历史的沧桑。

痛苦与悲怆成全着美,美宣泄着痛苦抚慰着悲怆。年华易逝,多少青春年华、如花美眷、聚散离合都化作了岁月风云里的滚滚尘埃。然而艺术之美,令逝去的年华得到了纪念。

我喜欢昆曲。我喜欢在某个斜阳正好的黄昏里展开一本套曲。唱一曲悠长的歌……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08月11日)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设透”一词形象而生动,既突出了昆曲对“我”的浸润影响,也表达了“我”对昆曲的由衷喜爱之情。

B. 不同的人欣赏昆曲的角度会有不同,即便没有舞台,没有灯光和伴奏,也不会影响观众对昆曲的体验。

C. 首尾两段自然遥相呼应,突出“我”的感受,其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本文就是“我”献给昆曲的一首悠长的歌。

D. 文中大量引用昆曲经典曲目中的唱词,具体展现了昆曲动人的艺术之美,同时也使得文章平添了典雅的韵味。

2.昆曲有哪些动人之美? 请根据文中相关内容加以概括。

3.文章为何要以“昆曲年华”为题? 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1.B 2.昆曲旋律曲笛缥缈灵动,讲述故事温婉、安静、独特。具有青春之美。情绪丰富动人。充满浓重的人生感慨、历史沧桑。有着大块空白,让人牵挂想念。 3.突出了“我”的年华一直没透在昆曲里,深受昆曲的浸润影响。突出了“昆曲是唱给青春年华的恋歌,青春年华在昆曲中永远不会老去”。突出了昆曲艺术之美足以令所有“逝去的年华得以永生”。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是一道综合题,既有内容的考查,也有技巧的考查。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是“正确”还是“错误”,是“一项”还是“两项”。本题中,B项,“也不会影响观众对昆曲的体验”错误;文章第四段原句是“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观法,即便没有舞台、灯光,没有曲笛、三弦,昆曲依然可以被敏感的心灵捕捉”,文中说的是“依然可以被敏感的心灵捕捉”,“敏感的心灵”指的是对昆曲浸润颇深的观众,显而易见,一般的观众的体验是受影响的。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昆曲有哪些动人之美? 请根据文中相关内容加以概括”,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根据题干明确筛选的依据——“昆曲的动人之美”,“哪些”说明答案不止一点。然后回归文本圈出相关的文字,如第二段“音乐并不高亢华丽,曲笛缥缈,灵动若水,安安静静地把故事说给台下的人听……却因这样一种讲述的方式变得动人起来”,第三段“昆曲之动人处,在于青春之美”,第四段“欣赏昆曲是情绪在游走——情节之中抑或情节之外,缥缈浮动抑或寂然不动。水袖流转——翻袖,扬袖,磨袖,展袖,每一种动作附着不同的情绪”,第五段“昆曲也像国画,有着大块留白,从而让人牵挂惦念,衍生出灵魂的奔腾与情绪的放逐”,第六段“《桃花扇》使明艳的昆曲变得厚重,原本轻盈的云步带着历史的沧桑”,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文章为何要以‘昆曲年华’为题”,这是针对文章的标题设题。首先理解标题“昆曲年华”的含义,“昆曲”是“我”所喜爱钟情的对象,“年华”是指年岁,年纪,岁月,时光,一年中的好时节,从文中来看,“年华”是指“我”的年华,青春的年华,逝去的年华,标题把“昆曲”与人之年华合到一处,透露出二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回归文本,寻找指向二者关系的句子,如 “我的年华好像一直是浸透在昆曲里的”“说不上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动,在回眸浅笑低眉的瞬间,我感到了一种温婉的倾诉”,如“昆曲是唱给青春年华的恋歌,青春年华将永远不会老去”,如“年华易逝,多少青春年华、如花美眷、聚散离合都化作了岁月风云里的滚滚尘埃。然而艺术之美,令逝去的年华得到了纪念”,文章以“昆曲年华”为题,突出了人之年华与昆曲之间的关联,突出昆曲对人之年华的浸润和影响,可以说,本文就是“我”献给昆曲的一首悠长的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常格不破,人才难得。(包拯)

②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胡瑗)

③择之以才,待之以礼。(苏洵)

④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⑤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⑥才之用,国之栋梁也。(王安石)

宋代有关“才”的名言很多,发人深省。读了上面六句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的问题。

教育孩子不仅要注意大的方面,也应该在细微处下功夫。儿童犹如嫩芽,碰伤了就难以生长。父母也好,老师也好,要注意呵护她,要了解儿童的想法,父母和老师的言行都要具有示范性,因为他们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儿童,时时处处被儿童模仿。

①碰伤了就影响(不易)生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西瓜具有清热解暑、除烦止渴等作用,因此被称为盛夏佳果。西瓜不仅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______________。西瓜含有多种美容化学成分,用西瓜汁擦脸或西瓜片敷脸,可以使你的皮肤保持洁白亮泽。_________________,而钾是美丽双腿所必需的元素之一,多喝西瓜汁会让你获得漂亮的腿形。除此之外,____________________。头发掉落或因烫发而发质干枯的人,不妨多吃一些。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昨日您光临寒舍,我出差在外,未能见面,明日我将登门拜访,请您在家恭候。

B. 编辑部给李老师发来贺电:祝贺您的大作获得全国论文大赛一等奖,敬颂编安!

C. 既然令郎各项条件符合,且愿意到市物流公司的财务科工作,我一定玉成此事。

D. 大家都认可这幅书法,大李说:“这是拙荆的涂鸦之作,承蒙厚爱,不胜荣幸。”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单位应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确保社会安全稳定,以新气象新面貌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B. 适逢在南京大屠杀80周年之际,加拿大安大略省计划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却遭到了否认屠杀行为的日本政客的阻挠。

C. 环保部8月底通报,京津冀21家企业存在环境污染问题,河北和河南部分地区仍存在燃煤锅炉散烧整治不彻底,虚报完成情况,整改进展缓慢。

D. 每年秋季举行的军训是大学、中学新生履行国防教育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目的是使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