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独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独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的复杂关联。除了自然界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的影响之外,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也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影独坐,促织鸣壁,枫叶绕船,则有余悲。”在不同的人眼中,自然的面貌原本就是不同的,给人的感触也不一样。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两种形态:一方面,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使人产生或悲或喜之情;另一方面,人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本无情感知觉的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了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从而在自然施与人巨大影响的同时,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

对这种人与自然之间奇妙的生命共感现象,西方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自然变化、草木荣枯使古人看到自己的影子,觉察到自己的生命,并联想到万物与人的生死。因此,在古人的诗文中,纯粹的自然现象是没有的,流动的水,吹过的风,开落的花,都与人自己的命运休戚相关。

生命的共感帮助我们理解了自然物与人的生理心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却难以解释为什么有的自然物可以引起人的快感,有的则引起人的悲感。这就需要探讨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的问题。

异构,指二者之间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同质,指两种物质之间本质的相同。前者将两种物体区别开来,后者则将两种物体联系在一起。人类和自然,无论形式差异多大,都遵循生命的规律,如生老病死、兴衰荣枯。只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具有更强烈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介入,因此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都是人赋予它的。但久而久之,这种内涵脱离了人的主观赋予而内化为物的客观属性了。比如,人愤怒的时候就像江海中翻滚的波涛,于是有人便赋予波涛以愤怒的含义;在悲伤的时候泪如雨下,于是有人便赋予雨以悲伤的含义。可是随着这些含义日趋固定,当后人写“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时,写“泪飞顿作倾盆雨”时,谁还会为这些自然物的原初含义而大动脑筋?在人们看来,这些自然物所包含的愤怒、悲伤、愉悦等含义似乎是它们与生俱来的。

自然物之所以能表现人的心理情感,除了人赋予它以意义之外,它本身必定也具有能够使人赋予这种意义的某种特质。这种特质,被西方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称为“力的结构”。由于人的情感也受着形式不同但实质一样的力的结构的制约,所以,人便自然地从外部事物中观察并提取与自己心理情感相一致的内在意义,从而将该事物作为表现自己某方面的情感的特定载体。

由此可见,人们观察自然并借以表现自我情感,是一种主客观相互包容、渗透、影响的活动。这个活动中人的心理情感的作用会得到强化,但自然的物性特征也不可忽略。

(摘编自尚永亮《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与异构同质》)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论述了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的问题。

B. 第1段运用了引证法,引用了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说的是为了说明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也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的观点。

C. 第3段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生命的共感难以解释的现象引出了对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问题的探讨。

D. 第4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如“人愤怒的时候就像江海中翻滚的波涛”“在悲伤的时候泪如雨下”等使语言形象生动,更具说服力。

2.下列各项中的情境,不能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生命共感”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中,暮春时节,林黛玉来到大观园,看到繁花落尽,满地堆红,于是带着扫把、篮子、花锄,扫起落花,埋在土里,做成花冢。

B.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回到家,端起酒杯自斟自饮,看到院子里的松树傲然挺立,菊花灿然怒放,他感觉到心中涌出一种久违的快乐。

C.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严冬时节,林冲看到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大雪纷纷扬扬,他觉到身上寒冷,为了御寒,便挑起酒葫芦出外买酒。

D. 《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坐在被竹林和树木包围着的小石潭边,四周寂静无人,寒气透骨,幽静深远,感到过于冷清,心神凄凉,于是起身离去。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中,自然界的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施加着一定的影响,而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

B. 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是人赋予它们的,只不过时间久了,这些特定的精神内涵就成了这些自然物与生俱来的东西。

C.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体现着人与自然的生命共感现象,也体现着自然与人异构与同质的问题,它是主客观相互包容、渗透、影响的活动。

D. 要让某个自然物表现人的某种心理情感,除了人赋予它以意义之外,这个自然物本身也必须具有能够使人赋予其这种意义的某种特质。

 

1.A 2.C 3.B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以偏概全。本文论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更表现在精神方面的复杂关联”,“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的问题”只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更表现在精神方面的复杂关联”的一个方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个屡遭挫折、穷困潦倒的人准备跳崖自尽。崖边一株低矮的树听到这个人的痛苦经历后,也不禁流下了眼泪。人问其故,树说:“我怕是这世界上最辛苦的树了。你看我,生在岩石缝隙之间,食无土壤;渴无水源,环境恶劣,让我枝干不得伸展,形貌生的丑陋;根基浅薄,又使我风来欲坠,寒来欲僵。看我似坚强无比,其实我是生不如死呀。”

人劝树与他一同赴死。树说:“我死倒是极容易,但这崖边便再也无其他的树了,所以不能死呀!”人不解。树接着说:“你看到我头上的这个鸟巢没有?此巢为两只喜鹊所筑,一直以来,他们在这巢里栖息生活,繁衍后代。我要是不在了,那两只喜鹊可咋办呢?”

人听罢,忽有所悟,就从悬崖边退了回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B.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C. 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D. 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李清照”,并称“唐宋八大家”。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B.五大道历史体验馆项目以五大道历史为背景,以洋楼文化为主线,结合历史图片、历史资料、历史物品、历史人物,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当年的洋楼生活。

C.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D.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否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他的著作《朱镕基讲话实录》和《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一经问世,便________ ,成为风行一时的畅销书。

运动员参赛,在展示自身竞技水平之外,张扬、创意的个性表达________ ,但要守住底线,我们对那些损毁国家形象之事绝不可姑息。

沿着西湖走一圈,传来阵阵婉转动听的越剧。76岁的杨师傅虽不是地道的戏迷,但从小       ,也能吟唱几句。

A. 洛阳纸贵    无可厚非    耳濡目染

B. 洛阳纸贵    无可非议    耳闻目睹

C. 奇货可居    无可厚非    耳闻目睹

D. 奇货可居    无可非议    耳濡目染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专家提醒,许多人办公座椅的高度都存在一定问题,久坐会______疲劳感,并出现腰酸背痛的毛病。

②最近一段时间国际油价持续走低,由于价格属性的变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的走势还很难        

③长期以来,人们把图书馆当成“知识宝库”,当成“知识殿堂”,似乎对图书馆崇敬有加。一些人从不进图书馆,恐怕同这种心态不无关系,图书馆      “宝库”“殿堂”,     “知识公园”。

A. 引发  琢磨   不应是 / 而应是

B. 产生  捉摸   不应是 / 而应是

C. 引发  捉摸   不仅是 / 而且是

D. 产生  琢磨   不仅是 / 而且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