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 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鹜、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 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 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 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

A. 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 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 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 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3.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

 

1.A 2.AE 3.问题:①技术上有差距.②缺乏工匠精神: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上有差距,整个制造业比较浮躁。③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力不足。④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对策: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①人入手,重塑人力基因,注重人才培养;②从理念入手,企业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超越世俗的成就动机;③大力倡导“工匠精神”。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最重要”并无根据。 2.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不在……而在”说法错误,原文是“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C项,偷换概念,原文是“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而非“生产一支圆珠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流放地①

契诃夫

外号叫“明白人”的谢苗,同一个谁也不知名字的年轻鞑靼②人,坐在岸边的篝火旁。谢 苗是个六十岁上下的老头子,瘦骨嶙峋,掉了牙,但肩膀宽,看上去还挺硬朗,这时已醉醺 醺的了。

鞑靼人生了病,很难受,他裹紧破衣衫,正在讲他的家乡辛比尔斯克如何如何好。 “那当然,这儿不是天堂。”谢苗说。 “不好,不好!”鞑靼人说着,担惊受怕地朝四下里张望。鞑靼人抬头看一下天。满天星星,跟他家乡一样多,周围也是一片黑暗,可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在家乡,完全不是这样的 星星,这样的天空。

“不好,不好。”他连连说道。 “你会习惯的!”谢苗说,笑了起来,“现在你还年轻,傻,嘴上的奶味还没干,凭那股傻劲你会觉得,这世上没有比你更不幸的人,可是总有一天你会说:‘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 过上这种生活!’你瞧瞧我,再过一个星期,等水退下去,我们要在这里安置渡船,在这两岸 间摆过去渡过来。就这样我一干就是二十年。”

谢苗拿起酒瓶,猛喝了一大口,接着说:“我呀,伙计,可不是普通的庄稼汉,也不是出 身卑贱的人,我是教堂主管的儿子。想当年我自由自在,进进出出穿着礼服。可现在,我把 自己磨炼到了这种地步:我能赤条条躺在地上睡觉,靠吃草过日子。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 能过上这种生活。当年,我从俄罗斯发配到这里,从头一天起我就咬牙顶住:我什么也不要!”

鞑靼人浑身发抖,费劲地搜罗着他所知道的有限的俄语词汇,结结巴巴地说:“上帝保佑,千万别在外乡得病,死掉,埋进这片寒冷的铁锈般的土地里。” “你会习惯的!”谢苗说完就走啦。

鞑靼人带着憎恨对谢苗说:“上帝创造人,是要人活,要人高兴,要人伤心,要人忧愁可是你,什么也不要,所以你,不是活人,是石头、泥土!”

鞑靼人独自留下,他又添些枯枝,侧身躺下,望着篝火,开始思念起家乡和妻子来。红 土高坡,驳船,河流,不怀好意的异乡人,饥饿,寒冷,疾病——所有这一切或许实际上并 不存在;或许这一切仅仅是梦中所见。

天亮了。正下着雪。 “喂!”对岸有人在喊叫,“放渡船过来!” “行了,急什么!”谢苗说。那种口气仿佛他深信不疑:这世上的事都用不着去着急,因为照他看来,急也不管用。 等船的是个瘦高个子的老头。他们把马车拖上驳船,又往回划去。谢苗叫他瓦西里·谢尔盖伊奇的那个人,在大家划船的时候,一直站着不动,咬紧厚嘴唇,眼睛望着一处地方发 愣,马车夫请求他允许在他面前抽烟,他什么也没有回答,好像没听见似的。谢苗用肚子压 着船舵,瞧着他挖苦说:“即使在西伯利亚,人们也照样能生活。活得下去的!”

大家都笑起来。鞑靼人厌恶地皱起了眉头,一挥手,裹紧破衣衫,朝篝火走去。几个船 工和谢苗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小木屋。

“好冷啊!”一个船工声音嘶哑地说。他在潮湿的泥地上躺下去,伸直身子。 “是啊!不暖和!”另一个附和道,“苦役犯的生活……”

大家都躺下了。门被风吹开了,雪飘进屋里。谁也不想爬起来去关门:他们怕冷,懒得 去关门。

“我挺好。”快要入睡的谢苗迷迷糊糊地说,“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 “你呀,当然,服了一辈子苦役,连鬼都抓不住你。”外面传来狗吠似的呜呜声。 “这是什么声音?谁在那儿?”“是鞑靼人在哭。” “瞧他这……怪人!” “他会习——习惯的!”谢苗说完,立即睡着了。其余的人也很快进入梦乡。

那门就这样一直没关!

一八九二年五月八日

(选自《契诃夫小说选》,有删改)

【注】①一八九一年,契诃夫抛弃了托尔斯泰的“勿抗恶”的哲学,他理性地认识到,托尔 斯泰的哲学只是空想而不能实行的高尚的忍受哲学,对于现实不适用。契诃夫反托尔斯泰哲学而写了小说《第六病室》和《在流放地》。②鞑靼:俄国境内少数民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的谢苗与年轻鞑靼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这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作者肯 定了后者,否定了前者。

B. 小说在刻画谢苗这个人物形象时采取了多种方法如肖像动作神态等描写给谢苗起 外号明白人有讥讽之意。

C. 小说叙写以谢苗与年轻鞑靼人为代表的流放者的生活,突出了流放者艰辛、凄苦的状态表达了要奋起反抗的主题。

D. 谢苗知道要适应流放地的生活多次对年轻鞑靼人好言相劝年轻鞑靼人虽然憎恨他 对他的帮助还是非常感谢。

2.小说在刻画谢苗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写那门就这样一直没关,请结合全文,探析作者这样结尾的意图。

 

查看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

相较于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诗意色彩,灰色鲜有被提及,歌德在著作《色彩论》中描述: “在尊贵的灰色面前,我们会体验到一种提升感;在平凡的灰色面前,我们会体验到谦卑。”

作为彩色系里的调和色,灰色一直是隐性的身份,自古被烙上阶级属性与情感特征,其 所指有宗教与文化、艺术与哲学不同层面的解读。灰色“集彩性”的低纯度功能不言而喻, 是集中多种彩色后的简单而丰富,既影射着自然地理的客观地貌,作为表现形式与手段,也 丰富着人文艺术领域的深度思考,其优质的视觉协调性促使灰色成为绘画与设计、艺术与商 业领域的表现媒介。

灰色广义上的模糊既指所有事件的不明朗、非良性的状态,同时也包含人生与艺术某阶 段的方向迷失,后者如毕加索的灰色时期的绘画,这个时期,毕加索的生活条件很差,作品 弥漫着一片阴沉的忧郁。灰色的象征性有着显性的贬义和隐形的文化内涵。“灰色”广义上的 哲思显然适用于文学艺术等社会学门类,如文学诗词的灰色意境则是:幽、寒、雨、暮、荒、 苍、雪、愁、恨等如泣如诉的古典诗意色彩。《道德经》的无为哲学以空灵淡泊的精神本质契 合了黑白水墨画的灰色美学,以墨色胜于五彩、五色、五音的视觉语汇成为灰色最早的美学 代言,在此,大美、大音及大象在洗尽铅华后定格为无言、稀声、无形的精神追求,灰色的 墨韵在唐代传统书画中以“枯湿浓淡”“运墨而五色具”的气韵概括了世界万象的空灵与洒脱, 至宋代则在“逸、神、妙、能”中开拓了意态的文人挥毫,及至元代“作画贵有古意”的“逸 笔草草”,灰色的笔墨气韵形成一种沉寂、肃然,进而产生了一种温雅淡泊的审美意味,流动 着静、虚、恬、淡的古意。灰色的墨韵循环流动在阴阳五行的虚实水墨中。

法国印象派画家德加热衷于表现舞女的动态“印象”,灰色的介质与朦胧图底的关系有利 于表现书法线条般的人体曲线美。与德加温润的灰色相比,热衷于以灰色、紫罗兰、绿色等 打底画纸作画的古典主义大师丢勒的细密画则注重严谨的逻辑,《祈祷的手》、《横躺的阿格妮丝》等结实的典型性造型在灰色背景中体现了画家精于概括、重于塑造的无限洞察力。如果说德加的色粉笔游走在快乐的舞台范围里,那科勒惠支的素描则借助黑白灰表现生与死的精 神呼啸,《哀悼》、《抱婴儿的母亲》及《离别》等无不寄托着画家悲天悯人的情怀。其实,灰 色不过是艺术媒介里的表象,艺术的本质一如罗丹所说:“最纯粹的杰作是这样的:不表现什 么形式,线条和颜色再也找不到,一切融化为思想和灵魂。”

(摘编自韩天腾《灰色在艺术与设计中的灰线性解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灰色作为彩色系里的调和色自古被烙上阶级属性与情感特征其含意可以从宗教与文化、 艺术与哲学不同层面进行解读。

B. 毕加索的灰色时期的绘画表现了灰色广义上的模糊性包含人生与艺术某些阶段的方向迷 失,也指所有事件的不明朗、非良性的状态。

C. 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作者引用罗丹的话揭示出艺术的本质不表现什么形式也找 不到线条和颜色,一切融化为思想和灵魂。

D. 法国画家德加热衷于表现舞女的动态印象”,其作品中的灰色显得温润灰色的介质与朦 胧图底的关系有利于表现书法线条般的人体曲线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灰色最早的美学代言是以墨色胜于五彩五色五音的视觉语汇所以《道德经的无为 哲学与黑白水墨画的灰色美学相契合。

B. 元代作画贵有古意逸笔草草的出现使得灰色的笔墨气韵形成一种沉寂肃然的特点, 产生了一种温雅淡泊的审美意味。

C. 灰色的墨韵在我国唐代传统书画中主要表现为枯湿浓淡”“运墨而五色具的气韵概括 了世界万象的空灵与洒脱。

D. 《祈祷的手》、《横躺的阿格妮丝》等画,其结实的典型性造型在灰色背景中体现了丢勒精 于概括、重于塑造的无限洞察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尊贵的灰色面前人会体验到一种提升感在平凡的灰色面前人会体验到谦卑这告诉我 们:因灰色的类别不同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

B. 灰色的集彩性具有低纯度功能灰色的优质的视觉协调性是灰色成为绘画与设计艺术 与商业领域的表现媒介的原因。

C. 灰色的象征性有着显性的贬义如文学诗词的灰色意境

文化内涵不如赤橙黄绿等色彩深厚。

D. 科勒惠支的《哀悼》、《抱婴儿的母亲及《离别借助黑白灰表现生与死的精神呼啸, 无不寄托着画家悲天悯人的情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最近,央视又推出力作《朗读者》,董卿为制作人和主持人,播出后获得广大观众的好评,随即“文化飨宴”“综艺清流”“唤醒文学”等堪称殊荣的标签出现。然而,也有人对此不看好,说“碎片化朗读”“名人光环”等,挽救不了国人甚少读书和不爱阅读的事实……

作为中学生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标题自拟,观点明确,结构完整,书面整洁。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肖全的照片呈现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精英的生动形象,被视为中国现当代先锋文化现象珍贵的影像资料。

B. 日前,四川发布《四川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提出“独生子女照料假”,拟规定独生子女父母年满60周岁,患病住院治疗期间,给予子女每年累计不低于3天的照料假。

C. 《镜子》没有回避激烈的言辞,直面各种冲突,长期贴身跟拍,用几个“问题少年”背后的“问题家庭”的样本,将中国目前亲子关系中的若干问题曝光于社会大众面前。

D. 2015年3月,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宣布撤回十个旗下学术期刊已经发表的六十四篇中国作者的论文。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只有个人胸怀对祖国的感情、对历史的敬重、对精神的尊崇,才能用“最正确的姿势”,来聆听或同唱国歌这来自历史的回响、居安思危的冲锋号。

②蔡元培先生办北大,真称得上珠联璧合,他聘请了李大钊、胡适之、周树人等大批人来北大做教授。

③电视剧版《白鹿原》日前收官,该剧命运多舛,历时17年才得以完整呈现,在盖棺定论时获得了它应有的尊重。

④之前红红火火的“半份菜”作为光盘行动的“招牌菜”,却在三年之后“折戟沉沙”,原因耐人寻味。

⑤夜幕下的西湖,灯红酒绿,游人如织,正应了那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

⑥被称作香港“舞台剧女王”的焦媛用扎实的表演技巧和强大的舞台能量,把曹七巧这个敢爱敢恨却被压抑、扭曲到歇斯底里的人物演绎得酣畅淋漓

A. ①②④    B. ②③⑥    C. ①④⑤    D. ③⑤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