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论语 子罕》中,与“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面对惨案后各方沉默的现实,发出了 “ _________________ ,就在沉默中灭亡”的呐喊。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不在沉默中爆发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鹰、浅、斯、昼、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1929年10月11日是重阳节。这年5、6月间,红四军攻占龙岩,蒋介石组织兵力围剿红军。红四军主力配合当地游击战争,9月21日攻占上杭,击败敌人的围剿。

1.对上面这首词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句化用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写出了人生的感慨。人生因有情而易老,天因无情而难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无限惆怅。

B. “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

C. 战地黄花分外香——经历过战火洗礼的野花都比以往更芬芳,可见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诗人。“黄花”的描写虚实相生,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

D.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秋风比春风更强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瑰丽;后一句更表现出诗人乐观、开阔的情怀。

2.下片上句说“不似春光”,下句又说“胜似春光”,是不是自相矛盾?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案堵”:安居,“案”通“安”。

1.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父老秦苛法     苦:以……为痛苦    B. 沛公其计    然:认为……是对的

C. 沛公又不受     让:责备,责怪    D. 乃以秦王吏  属:交给(主管官吏)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B.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C.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D.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邦进入咸阳城后采取了一系列安抚百姓的政策,如封府库、约法三章、不受酒食等,深得民心,以至人“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B. 刘邦、项羽两大阵营中都有私通对方的奸细,但两人对己方奸细却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刘邦是严惩,而项羽是采信。

C. 本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特别是写刘邦入关与民“约法三章”,而项羽入关后则烧杀屠戮,暗示了后来刘邦的成功与项羽的失败。

D. 刘邦有政治才能,以“柔”得民众;项羽有军事才能,以“刚”(武力)进行征服,但百姓不服从项羽。

4.把文中画线句子和课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查看答案

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除”,任命,授职。古代表示官职任命的词语还有拜、举、封,表示官职提升的词有拔、擢,表示官职降低的词有谪、迁。

B. 号,又叫别号、表号,一般自己取定,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如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C. “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乡举行一次的考试,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D. 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其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按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欲呼张良与俱去  ④以其无礼于晋 ⑤毋从俱死也  ⑥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⑦是寡人之过也 ⑧沛公安在  ⑨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⑩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A. ①③⑤/②④⑧/⑥⑦/⑨⑩    B. ①⑨/②⑧/③⑤/ ④⑥/⑦⑩

C. ①/②⑧/④⑥/⑦⑨⑩/③⑤    D. ①③⑤/②④/⑥⑦⑨/⑧ ⑩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樊哙侧其盾撞                 ②若舍郑为东道主

B. ①臣壮也,犹不如人             ②举所佩玉玦以示者三

C. ①项王按剑跽曰                 ②夜缒出,见秦伯

D. ①以其无礼晋                   ②或重泰山,或轻于鸿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