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重聚 【美】约翰·契弗 我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是在纽...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重聚

【美】约翰·契弗

我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是在纽约中央车站。我写信告诉父亲,因为要在纽约换另一班火车,我会在那儿停留一个半小时,并问他,我们能否一起吃午饭。

他的秘书回信告诉我说,父亲那天中午将在车站的咨询台和我碰面。12点整,我看见他从人群中走来。他对于我来说是个陌生人——母亲3年前和他离婚了,自那以后我再也没见过他。但是,我一看到他,就感觉到他是我的父亲,是我的肉和血、我的未来和命运。父亲是个高大、相貌英俊的男人。能够再见到他,我开心极了。他一边拍拍我的后背,一边和我握手。

“嗨,查利。”他说,“嗨,孩子。我想带你到我的俱乐部去,但它位于第60街。如果你得赶早班火车,我想我们最好在这附近吃些东西。”

他单臂搂着我,我用母亲闻玫瑰花的方式闻着父亲身上的气味。那是一种成分丰富的气味,混合着威士忌酒、须后水、鞋油、羊毛衣物以及一个成熟男人的味道。我希望有人看见我们在一起。我希望有人拍下我们在一起的照片。我想要一些关于我们在一起的记录。

我们走出车站,沿着一条小巷往上走到一间餐馆。时候还早,餐馆空空的。有一个穿着一件红大衣的很老的侍者蹲在厨房门边。我们坐下来,父亲大声地召唤侍者过来。

“伙计!”他又是法文,又是意大利语地吼着,“侍者!酒保!嗨,你!”他的大声喧嚣在空空的餐馆里,显得格格不入。

“能不能给点儿服务呵!”他嚷道。

“快点,快点!”说着,他拍了拍手掌。这才引起了侍者的注意,他慢吞吞地朝我们餐桌蹭了过来。“你是朝我拍掌的吗?”他问道。

“别急,干嘛火气那么大,冷静点,”父亲说,“如果不过分——如果没有太超越你的职责之外,我们想要两杯吉卜森马丁尼酒。”

“我不喜欢被人拍手示意。”那个侍者说道。

“我应该把我的口哨带过来。”父亲说,“我有一只口哨,只有老侍者们的耳朵才听得见。现在,拿出你的小便笺簿和小铅笔,看看你能否拿齐这些东西给我们:两杯英国卫兵牌吉布森鸡尾酒。跟着我重复一遍:两杯英国卫兵牌吉布森鸡尾酒。”

“我想你们最好到别的地方去。”那个侍者轻声说道。

“是我这辈子听到的最了不起的主意了。走,查理,谁稀罕这个鬼地方。”父亲说。

我跟着父亲走出那间餐馆,来到了另一间餐馆。我们要的酒送来了。他反复询问我关于棒球赛的点点滴滴。然后,他用餐刀敲打他面前那个空玻璃杯的边缘,又开始大叫起来:“伙计!侍者!嗨,你,能不能麻烦你再给我们两杯同样的。”

“这个男孩多大了?”侍者问道。

“关你屁事!”父亲说。

“对不起,先生,”侍者说:“我不能再卖酒给这个孩子了。”

“喔?这我倒要告诉你个大新闻,”父亲说,“非常有意思的大新闻。你们这儿可不是纽约唯一的餐馆。街口刚开了一家。无礼的庸人,走,查理。”

“我得赶车了。”我说。

“对不起,宝贝。”父亲说,“真的很抱歉。”他的手臂紧紧地搂住了我。“如果还有足够的时间带你去我的俱乐部看看就好了……”

“没关系,爸爸。”我说。

“我去买份报纸给你。”他说,“我去买份报纸给你带上火车看。”

“我必须走了,爸爸。”我说,“时间很晚了。”

“马上,就等一会儿,宝贝。”他说,“就等一会儿。”

“再见,爸爸。”我说。然后我走下台阶,登上了我乘坐的那班火车。

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父亲。

(选自《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集》,有删节)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心理描写生动。因为要和父亲见面,查理“开心极了”。虽然只有短短的90分钟时间,但他希望能和父亲合影,留下父子共度时光的一点记录;他也希望留在父亲身边,因为他对家庭生活充满渴望。

B. 父亲在见面中两次提到想让儿子去他的俱乐部看看,这一细节也许表现了父亲想向儿子证明自己的身份,由此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C. 在父亲第二次准备转换到另一家餐馆时,查理用“我得赶车了”粗暴的打断了父亲,说明他的忍耐到了极限,他看不惯父亲的所作所为但又不想伤害他。

D. 文中的酒是表现人物关系的重要事物,是父子见面后建立父子关系的纽带。查理的父亲通过喝酒凸显了自己的地位,也让他和儿子的关系变得亲密。

E. 小说叙写父子分别三年后90分钟重聚的经历,男孩从父亲的言行中感到父亲的粗暴无礼,孩子渴望亲近父亲,而两人缺乏感情交融,让心唏嘘。

2.小说以“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父亲”结尾,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刻画父亲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全文分析。

 

1.BE 2.①从结构上看,首尾呼应,形成完整的圆形结构。②从思想情感看,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失望与不满,以后不再见他。③从人物形象看,通过这个结局强化了父亲在儿子心中的负面形象。④从艺术表现看,言有尽而意无穷。小说以短短的一句话结尾,却意味深长,含蓄地表明了父亲当天的表现导致了父子关系更加疏远,甚至不再相见。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对父亲的行为进行思考,思考小说的深层意蕴。 3.①酗酒。在短暂的见面时间里,父亲是想以喝酒来度过重逢的时光,且两次转换地方都是为了喝酒。 ②强烈的身份和地位认同意识。(答“看重身份和地位”,或“对自己身份的焦虑,缺乏安全感”也正确。)父子见面之前,父亲并没有亲自回复儿子请求一起吃饭的来信,而是把整个事交给秘书安排;见面中他几次提到想让儿子去他的俱乐部看看。由此想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③为人粗暴,总想显示自己的威严。(或: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高人一等。)他对侍者的态度粗暴无礼,说话大声吼叫,对侍者拍掌,都体现他在儿子面前想表现自己的地位和威严。 ④对儿子有所爱意,但关心不够。他愿意和我见面,“他反复询问我关于棒球赛的点点滴滴”,说明他对儿子并非漠不关心。面对三年未见的儿子,父亲依旧沉迷于酒精,并且毫不顾忌自己对他人语言上的冒犯。远远没有表现出一个父亲对孩子应该有的体贴和关心。见面过程中,父亲三句话不离酒并且三番五次的对餐厅服务生发号施令。他没有问过儿子的生活近况。直到父子分别时,他也没能好好的对儿子说再见。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手法,其余选项考核情节,其中A项,原文“我希望有人看见我们在一起。我希望有人拍下我们在一起的照片。我想要一些关于我们在一起的记录。”,查理“开心极了”。说明孩子依恋父亲。但,并不是简单的希望合影,不是希望留在父亲身边。C项,查理用“我得赶车了”打断父亲,并非粗暴,儿子对父亲的表现虽然不满意,但是没有 强烈的鄙视、厌弃。D项,喝酒让他和儿子的关系变得亲密,不对。父子显得有些疏离,缺乏细腻的感情交流。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赏析文章的结构的能力,重点考核小说的结尾,注意从小说的结构、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以及艺术效果的角度分析,此题“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父亲”从结构上看,首尾呼应;从思想情感看,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失望与不满,以后不再见他;从人物形象看,通过这个结局强化了父亲在儿子心中的负面形象;从艺术表现看,言有尽而意无穷,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如可根据“在短暂的见面时间里,父亲是想以喝酒来度过重逢的时光,且两次转换地方都是为了喝酒”等情节概括其“酗酒”的性格特征;根据“父子见面之前,父亲并没有亲自回复儿子请求一起吃饭的来信,而是把整个事交给秘书安排;见面中他几次提到想让儿子去他的俱乐部看看。由此想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等情节概括“强烈的身份和地位认同意识”等性格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民族传统手艺及其价值,正在被人们认识,其独特的技艺和工艺价值,也正在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而被人们关注。在许多地方,传统手艺正在成为一种人文资源,被用来建构全球一体化语境中的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被激活成当地文化和经济的新的建构方式。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转型,也是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保护方法。民族传统手艺生态化保护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是要想办法让其“活”在当下。

留住手艺,就是留住文化记忆。为了留住文化记忆,就要进行本真性传承。在当代语境中,传统手艺并非只是传统农耕文化遗留下来的“古俗”或“遗物”,它容纳了丰富的历史社会信息,表达了一方水土的集体情感和意志,具有情感交流与生活交际的价值。存活于乡土社区的传统手艺,其价值和意义是在乡土语境中生成和实现的。由于全球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无论是其技艺传承还是生产规模,都不可逆转地在现代社会走向衰落。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不在于其产品,而是要确保其核心技艺不再失传,它涉及技艺本身的传承与记录、传承人的保护和手艺生态语境的恢复三个方面。

留住手艺,只有本真性保护是不够的,赋予传统手艺以生命,让其“活”在当下,尚需很好地开发与利用。衍生性生产就是在充分尊重传统手艺形式、内涵和基本元素的前提下,通过题材的转换、内容的变化、功能的放大或用途的改变,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形式。仅就功能而言,既可从物用形态向精神形态衍生,也可从物用形态向文化形态衍生。如景德镇陶瓷工艺的现代转型衍生出的美术陶瓷,使现代景德镇陶瓷发展出了对审美性、艺术性、文化性的追求。再如,传统的刺绣枕片、石雕木雕等非常实用的产品,已纷纷被移植到显示古老文明和民俗的装饰之中。从生态学角度看,这种衍生性生产不仅保护了传统手艺,而且还通过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增强了传统手艺“自我造血”的能力,赋予了手艺与时俱进的品格。

生态化保护还需让传统手艺创意性发展。文化生态论认为,文化传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传统手艺的传承也需要创意性发展,它不是新与旧的简单更迭,而是传统智慧与当代生活的有机融合,需要更多汲取传统手艺的理念和经验,形成面向生活的应用和表达。传统手艺及其对物的循环再造、对生态自然的依存,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低碳、环保、循环经济的理念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在当代,一批有眼光的设计师走出工作室,走进田间地头,与传统手艺人有效合作,取得了可贵的创意。以此创意生活,不仅可以继承和延续传统,而且彰显了一种具有积极的时代性的生活态度。 

(摘编自王祖龙《生态化保护:让民族传统手艺“活”在当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代表着民族政治、文化主体意识的传统手艺,正成为地方上文化和经济新的建构方式。

B. 传统手艺的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是保存核心技艺,特别是对生态语境的恢复性保护。

C. 实现传统手艺产品从物用形态转向精神或文化形态,是进行衍生性生产的重要途径。

D. 将传统智慧和当代生活有机融合,才能保护和传承文化传统并彰显积极的生活态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民族手艺的留传问题,从多个方面探讨了传统手艺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 文章以当代语境下民族传统手艺必然衰落为立论前提,由此引出生态化保护的观点。

C. 文章以景德镇陶瓷工艺的现代转型为例证,表明了传统手艺衍生性生产的重要意义。

D. 文章第一段提出论点,总领全文,并与末段遥相呼应,形成“总-分-总”的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民族传统手艺能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并得到人们关注,就有可能避免走向衰落。

B. 因为民族传统手艺对乡土社区的高度依存,所以建设生态化新乡村是未来发展方向。

C. 将民族传统手艺完整地保留在博物馆中,这不是对传统手艺真正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D. 继承延续民族传统手艺,使其创意性发展,能够让其在当代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 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请认真阅读《弟子规》中的这段话,结合你的理解,联系社会现实,谈谈你对“做人”与“处世”的看法。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原创题为:上面是《弟子规》中的一段话,你读了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选择其中两三点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手机充电遇到停电时,我们一般是“放任”后等待来电。这样做很危险,因为最初恢复送电时,电压会突然增大,如果此时手机插头仍然连上电源,可能会导致手机烧坏,手机烧坏就会导致火灾发生。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现在很多同学已经意识到用电安全的重要性,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事故。

①手机烧坏不一定就会导致火灾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遗传和环境不能完全解释天才。①_______,至于能否拿这笔本钱去做出生意来,则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有些人天资颇高却成就平凡,他们好比有大本钱而没有做出大生意;也有些人天资并不特异而成就斐然可观,②________。这中间的差别就在努力与否了。③________,但是能发明创造者却大半是下过死功夫的。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小弟有些心事,别人面前不好说,我兄垂问,敢不实言?

B. 我们回到母校拜望王老师,王老师也回赠我们几个高足礼物。

C. 今天是令郎大喜之日,鄙人有幸受邀,拨冗参加,深感荣幸。

D. 我已经及时拜读了您的大作,并对其中几处斗胆进行了教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