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表现不同的交际情境,其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某外地游客在武汉老...

下列各句表现不同的交际情境,其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某外地游客在武汉老字号“蔡林记”品尝了正宗的武汉热干面,赞不绝口。店主说:“欢迎以后常来啊!”该游客说:“一定一定!下次来武汉,一定还光临贵店。”

B. 高考在即,学校领导为了让同学们减轻心理压力,以更好的心态迎接高考,在同学们必经的大门口贴出一副对联,上写道:“逆境捶打造强者,烈火焚烧试真金。”

C. 某医生医术高明,治好不少患者多年的顽疾,解除了患者的痛苦,患者对该医生十分感激。其中一位患者特地制作锦旗表示感谢,上写道:“杏林高手,医者仁心。”

D. 某工地发生火灾,当地电视台当天及时发布有关部门通报:目前,该事故已造成8人死亡,35人受伤;我市领导高度重视,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目前事故家属情绪稳定。

 

C 【解析】试题分析:A项,“光临”是敬辞,用于对来客所说的话,敬称他人的来访,客人的来临。B项,对联的内容不适合此处情境,临近高考,对联中的话“逆境”“捶打”“烈火”“焚烧”之类只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C项,的“杏林”是医学界或医家的代称,典故出自三国时期名医董奉,他隐居庐山,行医不取一文钱,只要求病患者栽种杏树,积年蔚然成林。要注意与“杏坛”区别开来,“杏坛”是教育界的代称,相传孔子在杏树下设坛讲学,后因泛指授徒讲学的场所。D项,在事故刚刚发生不久,事故家属作为正常人,情绪不可能稳定。“目前事故家属情绪稳定”之类用语十分不人道,无视人之常情,只会增加事故家属的痛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科普工作需要加强专家资质与能力的审核把关,选择真正的权威专家,提高相关知识的权威性与可信度,避免杂乱甚至错误的知识给公众带来困扰。

B. 目前,中国经济不仅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发动机”,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宏观经济“稳定器”,中国经济能否健康发展是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C. 根据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初中学历者的压力感强度最小,研究生学历者的压力感强度最大,而研究生和本科生学历的人对压力的承受力也最差。

D. 从统计数据来看,相较之前的两批督察工作,此次督察在举报案件以及责令整改、约谈、问责等处罚方面都有明显提升。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建军大业》 真实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诞生的历史境遇:那是豺狼当道,进步人士与工人群众的生命被黑色帮会屠杀的岁月… …

②对于客砚上相时强大的人类来说,既然自然世界的巧夺天工赋予其强大的力量,就意味着其应具有更为宽广而慈悲的胸怀。

③目前“一带一路”涉及的官方语言共约53 种,如果加上少数民族语言和当地的土语,恐怕要达到200 多个语种,真是骇人听闻

④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拾翠”“妙趣剪纸”“东家”“手工客”“哇陶” “慢艺手工汇”等手工艺类移动应用纷纷面世,数量之多罄竹难书

⑤央视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 苏东坡)刚一播出,就受到很多人的关注,苏轼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归根结底依靠的不只是作品,更是人格。

⑥只有看到事物的内在联系性,才不至于在应对顾此失彼,左支右绌;只有认识关系的错综复杂性,才不至于在处理时挂一漏万,倚轻倚重。

A. ①③⑥

B. ①⑤⑥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空缺部分。

(1)人们经常通过对花草的描绘表现一个地方的美好,陶潜的《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桃花林的美景。

(2)韩愈《马说》中,既包含作者的悲愤情感,又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郦道元的《三峡》中,表现三峡春冬之水清澈异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操《观沧海》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陶潜《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别吴仲俊

[宋]吴锡畴

背人春事①水趋东,浅紫深红次第空。

宿霭未干桑叶雨,薄罗初试棟花风。

诗联锻炼微吟里,豪气施行半醉中。

此去相逢堪几度,别怀作恶②老来同。

〔注〕①春事:春意,春天的景象。②作恶:指忧郁不快。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从离别之时的自然貝象人笔,全诗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离别之情。

B. 颔联中“未干”既指桑叶上的雨水未干,也指诗中的人物因为离别而整夜流泪、此时泪水未干的情景。

C. 颈联从前两联对景物的描写中跳出,侧重写人,“微吟”“半醉”等词通过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凸显人物情态。

D. 尾联虚实结合,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场景渲染得真切动人,同时最后一句中的“老来同”也暗示了诗人的年龄。

E. 全诗在结构安排上富有章法,“起”“承”“转”“合”四部分层次清晰,其中第三联成功实现由景到人的转换。

2.“背人春事水趋东,浅紫深红次第空”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济,巨川。其先真定人,父恕,后唐时童子及第,开宝中,知秀州。会盗起,城陷,为盗所杀,将并害济济伏枢号恸,谓贼曰:“吾父已死,吾安用生为?但恨力不能杀汝,以报父仇尔!”贼义之,舍去。济携父骨匿山谷间。既而官军大集,济脱身谒其帅朱乙,陈讨贼之计。乙嘉之,遗以束帛,奏假驿置遣归。再调胙城尉,徙临河主簿。转运使王嗣宗被诏举法官,以济名闻。光禄寺丞、权大理丞,改刑部详覆官、通判镇州。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舍为盗。一夕,报有火,济部壮士数十潜往侦伺,果得数辈并所盗物,即斩之。驰奏其事,太宗大悦。召判登闻鼓院,拜监察御史。上疏陈统天下之术、节民物之道,大者有十。其言切于时,词多不载。

景德初,徙知河中府。三年,判司农寺。时周伯星【注】见,济乘间言曰:“昔唐太宗以丰年为上瑞。臣愿陛下日慎一日,居安虑危,则天下幸甚。”受诏与刘综改定茶法,颇易旧制,由是忤丁谓、林特、刘承规辈,因与王钦若迭诋訾之。四年,拜本曹郎中,出知杭州。郡城西有钱塘湖,岁久湮塞。济命工浚治,增置斗门,以备溃溢之患,民颇利之。大中祥符三年,徙知洪州,兼江南西路安抚使。属岁旱民饥,躬督官吏为糜粥,日亲尝而给之;录饥民为州兵,全活甚众。是岁卒,年五十九,遗奏大旨以进贤退谀佞、罢土木不急之费为言。

济颇涉经史,好读《春秋左传》,性刚直,无所畏避。少时,深州刺史念金锁一见器之,且托后于济。金锁没,济抚其孤,授置禄仕。素与内臣裴愈有隙愈坐事上怒甚命宪府鞫之济适知杂事力为辨理遂获轻典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三》)

【注】周伯星,星名,有象征祥瑞和灾凶两种说法,此处象征祥瑞。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素与内臣裴愈有隙/愈坐事/上怒甚/命宪府鞫之济/适知杂事/力为辨理/遂获轻典。

B. 素与内臣裴愈有隙/愈坐事/上怒/甚命宪府鞫之/济适知杂事/力为辨/理遂/获轻典。

C. 素与内臣裴愈有隙/愈坐事上怒甚/命宪府鞫之/济适知/杂事力为辨/理遂/获轻典。

D. 素与内臣裴愈有隙/愈坐事/上怒甚/命宪府鞫之/济适知杂事/力为辨理/遂获轻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童子”, 童生是文童的别称。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或儒童。

B.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原职叫迁复。

C. “开宝”是宋代的一个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可以表示年份,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D. “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或尊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济不畏强权,在做镇州通判时,一些旧臣武将十分傲慢,他们手下为非作歹,王济毫不屈服,抓住机会狠狠打击,受到了皇上的肯定。

B. 王济正直有为,受到朝廷赏识,被朝廷召判登闻鼓院,授予监察御史的重要职务。王济曾上疏陈述统一天下、节省百姓财力的十点决策,言辞切合时政。

C. 王济颇有政绩,在杭州任职时,兴修水利,百姓获利很多;在洪州任职时,遇到旱灾,亲自为百姓煮粥,录用灾民做州兵,许多人得以度过饥荒。

D. 王济重视承诺。年轻时,他曾深受深州刺史念金锁的器重,在念金锁死后,王济完成当年念金锁的嘱托抚养他的后代,并帮助他的后代走上了仕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盗起,城陷,为盗所杀,将并害济

(2)济命工浚治,增置斗门,以备溃溢之患,民颇利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