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年4月1日,网络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年4月1日,网络问答社区“知乎”推出首款付费看答案的产品“值乎”。2016年5月15日,“在行”推出了付费语音问答应用“分答”,随着一些公众人物和知名机构的入驻,公众对其关注热度居高不下。这也正式叩开了“知识付费”的大门。

知识付费是斯文扫地,还是时代进步?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

 

知识付费,时代的进步 当“知乎”给知识打上了标价,“知乎”成了“值乎”;当“在行”孕育了“分答”,每一句话必千金可贾。就这样,一个时代——“知识付费”的时代,訇然开启。 随之而来的,自然少不了那些“汹汹”舆论。它们或夹枪带棒,或飙血厉命,或呼天抢地:腐朽的拜金主义岂能猖獗于世?经济社会的糟粕必除之而后快!呜呼,我堂堂中华斯文扫地矣! 面对诸如此类的聒噪闲碎,当如何处之?我的回答是:走自己的路,且让它们无路可走! 互联网时代,人们早已养成了通过网络百科、搜索引擎等免费获取海量信息的习惯,所以当“知识付费”一出现,那种积习自然会遭受颠覆性的冲击,它必然玩命地抵抗。但是,时代的洪流岂是碎坷浮芥所能阻挡? 人类花了足足上百年才从斗转星移中看出点头绪,总结出客观的定律;又花了几百年才从这些定律中总结出那更接近事物本质的相对论。求获新知的道路如此艰辛漫长,可见一斑。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说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劳而获就必须付费。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没有任何理由免费获取别人的劳动成果。“知乎”“在行”等网络平台推出知识付费相关产品,旨在告诉我们:知识来之不易,专业而正确的解答必须获得其应有的尊严。 为知识付费,是为那些拥有知识的人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买单,是对知识分享者的感谢和补偿。“知识付费”不是拜金主义,而是对知识人的感谢和尊重,是“人性”主义,也不是经济糟粕,而是合乎现代社会经济规律的交换方式。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还是为知识付过费的,只是我们可能更习惯于为看得见、触摸得到的事物付费,比如,我们花钱去琴行学乐器,缴费去培训机构补习,等等。而对于那些来自虚拟世界的知识,我们还没有付费的意识和习惯。这或许是古代读书人那清高的背影还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以至于我们把“视金钱为粪土”作为读书人的戒律,把所有与金钱有关的行为都斥为“铜臭”。所以当虚拟的网络开始提出知识付费时,我们便顽固地认为是“斯文扫地”。其实,它恰恰是现代文明的体现,是契约精神的注解,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知识付费”的制度建设、具体的收付标准、实际的管理措施等等一系列的政策也将逐步完善。 知识,切实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它对人类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为其付费理所应当,情所应当,法所应当。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题,根据作文要求,可以确立两个立意方向。方向一:知识付费是时代进步。有效论证这一观点,需要思考两个问题:(1)知识是否有价?(2)为知识付费是否是时代的需要?我们知道,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成果,它包括对事实、信息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我们可以从知识中汲取科学及人文养料,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然而,知识从来就不是免费的。波斯著名诗人萨迪说过:“知识是取之不尽的源泉,用之不竭的财富。”对于拥有知识的人而言,知识是安身立命之本。那么,理所当然,获取财富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你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或者用金钱去交换。自古以来,人们为探求知识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向孔圣人求教,尚要备“束修”之礼;向诸葛亮求教“如何匡扶汉室”的问题,刘备的大礼更是“大得吓人”——军师、丞相的恩宠。同时,时代呼唤人们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呼唤网络平台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网络不应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外之地,而是知识产权保护的示范区。方向二:知识付费是斯文扫地。考生可以做如下思考:中国是个尊师重教的国度。人们尊重教师,将教师视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根本上讲,是人们尊重知识、敬畏知识的具体表现。而知识付费可能导致两种不好的结果。一是将知识的传授过程变成了冷冰冰的交易,通过付费,获得知识的求知者多了理所当然,少了谦敬之心;通过贩卖知识获取利益的知识拥有者,多了功利欲念,少了无偿分享知识的温情和高尚。历史上被人们记住的知识传授者大多是品德高尚无私付出的人物,苏格拉底有教无类,从不收学费;当代“博物君”张辰亮,无偿为网友科普,微博粉丝已逾550万。二是当下不少知识付费平台赚人气的并非知识交流,而是明星、网红的私生活咨询。当付费平台被明星、网红等占据,本该去中心化的知识型社区又被踹回中心化的境地,这种偷听机制也极易滋长出职业咨询者和职业提问人,毕竟,靠回答日赚上万元、靠提问日赚数千元的情况都已出现,长此以往,将陷入职业人刷流量赚钱工具的死胡同,那些真正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个人见解的小V和中V将难觅生存空间。当知识社区成了网红们的主场,付费平台就只是披着知识技能类分享平台的狼皮,在进行着网红经济的勾当的系统,那些求学若渴的求知者就会被冷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近几年,手机作为人类现代文明的成果是否应该进入校园,引起了学校、社会、国家的关注。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当代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立朗中学从2017年4月份开始开展“阳光手机”活动。

为确保这一活动顺利展开,学校团委决定于201 7年3月26日15: 00在报告厅举行一场大型的辩论会,辩题是“高中生在校园使用手机是利还是弊”,同时邀请部分家长组成评委团,亲临辩论会的现场。

请以立朗中学校团委的名义,给受邀家长发一份邀请函。

要求:符合应用文格式要求,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查看答案

请根据《琵琶行》内容,在下面一段新课导入语中续写一句话。要求:续写句子与画线的句子大体相似。

两千多年前,一个是文人雅士,一个是山野樵夫,是音乐使他们共同演奏了一曲永世流传的高山流水。在那个偶然的黄昏,鹦鹉洲的萋萋芳草,郁郁葱林,共同见证了一段知音相惜的佳话。

一千多年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遇琵琶女而写出的新乐府诗《琵琶行》。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祠内信步,那里一泓深潭,这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有细流脉脉,如线如缕;________,如锦如缎。更可爱的是水清得让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渠、潭、井,(只有/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丝纹可见。而水势又不大,清清的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玉栏倒影,________,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至此,曾赞叹道:“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写翠娥。”

A. 林中有碧波闪闪   织成了一条条的大飘带

B. 林中有波光粼粼   织成了一条条的大飘带

C. 林中有碧波闪闪   一条条大飘带就此织成

D. 林中有波光粼粼   一条条大飘带就此织成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检方在调查中发现,不但朴槿惠向崔顺实泄露了国家机密,还涉嫌与崔顺实等人同谋,强迫国内大企业为Mir财团及K体育财团出资。

B. VR体验收费较髙,据调査数据显示,38%的消费者能接受的VR体验价格在30元以内,仅有14%的消费者即使人均100元也愿意体验。

C. 在上级公安机关的统一指挥下,宜宾警方经过努力,一个涉及全国31个省市的专业盗骗汽车团伙被成功打掉,挽回经济损失9814万元。

D. 无论从案件发展的戏剧性、复杂性、特殊性看,还是从纠错过程的时间长、难度大、关注多看,聂树斌案都堪称中国司法的标志性案件。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有人误将贵阳目前的经济总量与一线城市同日而语,是因为在过去的一年里,贵阳奇迹般地创造出五个“中国第一”,大有弯道超越的势头。

②在对待利比亚的局势的态度上,英国又一次紧跟美国顺风吹火,这纯系英美关系的惯性使然,尤其显示了它们当前特别需要相互借重的一面。

③王校长的一席话果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与会的人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④河西走廊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这里还留存着大量的石窟群,大小石窟俯拾即是,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积淀下蔚为壮观的历史文明。

⑤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写手逐渐作为一个职业发展起来。一时间网络平台的文坛泥沙俱下,多数作品难称文学之名。

⑥微信朋友圈中有少数人常把一些不经之谈当作新闻来分享,对某些言论不加分辨就转发到朋友圈中,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A. ①②⑤    B. ②⑤⑥    C. ①③④    D. ③④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