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各题。 与虫共眠 刘亮程 ①我在草中睡着时,我的身体成了众...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各题。

与虫共眠

刘亮程

①我在草中睡着时,我的身体成了众多小虫子的温暖巢穴。那些形态各异的卑小动物,从我的袖口、领口和裤腿钻进去,在我身上爬来爬去,不时地咬两口,把它们的小肚子灌得红红鼓鼓的。吃饱玩够了,便找一个隐秘处酣然而睡。

②我身体上发生的这些事我一点也不知道。

③那天我翻了一下午地,又饿又累。本想在地头躺一会儿再往回走,地离村子还有好几里路,我干活时忘了留点回家的力气。时值夏季,田野上虫声、蛙声、谷物生长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像支巨大的催眠曲。我的头一挨地便酣然入睡,天啥时黑的我一点不知道,月亮升起又落下我一点没有觉察。醒来时已是另一个早晨,我的身边爬满各种颜色的虫子,它们已先我而醒忙它们的事了。这些勤快的小生命,在我身上留下许多又红又痒的小疙瘩,证明它们来过了。我想它们和我一样睡了美美的一觉。有几个小家伙,竟在我的裤子里呆舒服了,不愿出来。若不是搔痒得难受我不会脱了裤子捉它们出来。对这些小虫来说,我的身体是一片多么辽阔的田野,就像我此刻爬在大地的某个角落,大地却不会因搔痒和难受把我捉起来扔掉。大地是沉睡的,它多么宽容。在大地的怀抱中我比虫子大不了多少。我们知道世上有如此多的虫子,给它们一一起名,分科分类。而虫子知道我们吗?这些小虫知道世上有刘亮程这条大虫吗?有些虫朝生暮死,有些仅有几个月或几天的短暂生命,几乎来不及干什么便匆匆离去。没时间盖房子,创造文化和艺术。没时间为自己和别人去着想。生命简洁到只剩下快乐。我们这些聪明的大生命却在漫长岁月中寻找痛苦和烦恼。一个听烦市嚣的人,躺在田野上听听虫鸣该是多么幸福。大地的音乐会永无休止。而有谁知道这些永恒之音中的每个音符是多么仓促和短暂。

④我因为在田野上睡了一觉,被这么多虫子认识。它们好像一下子就喜欢上我,对我的血和肉体的味道赞赏不已。有几个虫子,显然乘我熟睡时在我脸上走了几圈,想必也大概认下我的模样了。现在,它们在我身上留了几个看家的,其余的正在这片草滩上奔走相告,呼朋引类,把发现我的消息传播给所有遇到的同类们。我甚至感到成千上万只虫子正从四面八方朝我呼拥而来。我血液沸腾,仿佛几十年来梦想出名的愿望就要实现了。这些可怜的小虫子,我认识你们中的谁呢,我将怎样与你们一一握手。你们的脊背窄小得签不下我的名字,声音微弱得近乎虚无。我能对你们说些什么呢?

⑤当千万只小虫呼拥而至时,我已回到人世间的某个角落,默默无闻做着一件事。没几个人知道我的名字,我也不认识几个人,不知道谁死了谁还活着。一年一年地听着虫鸣,使我感到了小虫子的永恒。而我,正在世上苦度最后的几十个春秋。面朝黄土,没有叫声。

(选自刘亮程散文《遥远的村庄》,略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通过写自己在田头与虫一夜共眠,醒后思考虫子与人的生命状态,表达对自然、对人生的看法。

B. “这些可怜的小虫子,我认识你们中的谁呢,我将怎样与你们一一握手?你们的脊背窄小得签不下我的名字,声音微弱得近乎虚无。我能对你们说些什么呢?”句中“可怜”“微弱”“虚无”表现虫子的渺小,表现作者对虫子的怜悯之情。

C.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拟人化的笔法,想象小虫们美好的世界,表达出作者的欣羡与认可。

D. “我甚至感到成千上万只虫子正从四面八方朝我呼拥而来。我的血液沸腾,仿佛几十年来梦想出名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一句,写出“我”在虫界得到认可,受到欢迎,甚至有了成为名人的感觉,不再感到孤独。反衬在人世间人们因互相隔膜而寂寞孤独。

2.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第二届冯牧文学奖评委会在给刘亮程的获奖评语中说,他从村庄和田野中获得了单纯而丰饶的生命体验,并以中国农民在苍茫大地上的生死衰荣,庄严地揭示了生活中“素朴的真理”。以本文为例,从三个方面谈你所领悟到的“素朴的真理”。

 

1.C 2.⑴内容上,通过描写小虫子在“我”身上吃喝玩乐的各种形态和动作,表现了小虫子简单而快乐的生活和“我”对小虫子的喜爱;⑵结构上,引起下文作者对虫子生活的思考,并进而反思了人类的生存状态(或为下文作者思考的虫子生活,并进而反思了人类的生存状态做铺垫) 3.①作者试着在虫子的比照中发现人自身,我们人类应该用平等的眼光去关照自然万物。②在自然与人之间,不一定要征服自然或屈服于自然,我们可以与自然融为一体,包容万物,热爱生命,懂得人类与自然地和谐共存。③虫乐而人苦,虫子的生活因简单而快乐,人类因追求复杂而痛苦。大道至简,生命有不能承受之重,我们要善待自身,不必自寻烦恼。④虽然虫子个体渺小、短暂,但大地的音乐永无休止,由个体组成的群体却会强大、永恒。由此可知,个体的生命应该融入集体之中。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C项,“表达出作者的欣羡与认可”错误,表现的是作者对虫子的怜惜、怜爱之情。 2.试题分析:题干问“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文章开头部分的作用。作答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首先要弄清楚第一段所写的内容,即:我因为在田野上睡了一觉,我的身体成了众多小虫子的温暖巢穴,小虫子在“我”身上吃喝玩乐。然后考虑其在内容方面的作用,“温暖巢穴”一词,表现了小虫子“生命简洁到只剩下快乐”和“我”对小虫子的喜爱之情。结构方面的作用要联系自己所掌握的散文开头部分的作用来考虑,如照应标题“与虫共眠”,奠定作者对小虫子喜爱的感情基调;引出下文作者对虫子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它们短暂而永恒的生命的赞美,并为作者进而反思了人类“在漫长岁月中寻找痛苦和烦恼”,渴望实现人生价值,神经质般地想出名,或者每天默默无闻做着一件事等生存状态做了铺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任务驱动型作文”源自于西方国家日常语言教学和写作教学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这种语言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提出的,其核心是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完成语言交际口语或书面语表达。这种教学法,根据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互相影响把任务分成五类:拼板式任务,要求学生把散乱的若干信息拼成一个整体;信息式任务,给两个或两组学生有互补作用的信息,为了完成交际任务,双方必须协商以探清对方的信息;解决问题式任务,给学生一个问题及一系列信息,让其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决定式任务,给学生一个可能有几种结局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协调和讨论选择一种结果,进行论述;交换意见式任务,学生参与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须达成一致。

国内一些学者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驱动”一词,用于作文教学。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开明确提出了2015年高考课标全国卷作文的两道题目均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并对其概念做出阐释:“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如今年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他认为,在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能“较好地解决材料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是在承继材料作文“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又在避免套作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与传统的材料作文对比,“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具有特殊性。首先,材料的内容思想紧扣“主旋律”。正如张开所说:“作文试题凸显考试对人才培养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形成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其次,材料具有真实性的特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是新闻事件、社会热点,与传统的材料作文的审议故事、名言警句、诗词歌曲、图片漫画等有很大的不同,这种真实性暗含了鼓励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命题意图。第三,材料的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性。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表现在:材料往往具有争议性,争议性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关涉的人物对象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或几类人,这就保证“任务”的指向有多种选择;命题者对材料没有鲜明的感情倾向。这样的材料,能保证考生选择感受最为深刻的一点写作。同时,考生要把握好典型人物的特点和物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立意的主旋律,但一定注意不要“贴标签”、“穿靴戴帽”、空发议论。在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的同时,还可从反面针砭时弊,揭露社会上存在的某些消极落后现象,在对比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意义。

(节选自《语文周报》特邀专家:尤立增《怎样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中,学生的表达根据任务的指向采用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

B.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要求学生语言交际时完成核心任务。

C. 国内一些学者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直接引入作文教学中,拓展教学思想。

D. 把任务进行分类,学生可以有针对地参与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须达成一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细化为五种任务类型,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侧重点进行比较。

B. 文章援引专家的权威说法,例证确凿,对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转向进行诠释。

C. 围绕“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一核心概念,文章论述这一概念产生的历史沿革。

D. 本文逐层论述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特点,强调其相对传统作文材料的改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任务驱动型作文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创设出相对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B. 任务驱动型指令避免套作等行文方式,弥补传统材料空间大、立意多元的缺陷。

C. 近年高考,作文命题关注社会热点,突出育人功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 2015年高考课标全国卷作文题引导学生辩证思考,但命题者本身对材料没有鲜明的感情倾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王浩然将于2018年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最近,他开始思考自己高考志愿的专业填报。在和家人朋友的探讨中,形成了四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一是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专业,二是根据自己的学科特长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专业,三是选择最热门、前景最广阔的专业,四是选择社会最需要的专业。

请同样面临专业选择的你,给王浩然写一封信,谈谈你对专业选择的思考、权衡和建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密个人信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童年经历,特别是家庭环境,对个人性格、行为、心理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富裕家庭物质生活优裕,会导致精神生活贫乏苍白。这样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缺少与人和谐相处的襟怀。走向社会之后,会因为自身家庭条件优越而损害甚至践踏他人权益。

①物质生活优裕不一定会导致精神生活贫乏苍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_____。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人们通过阅读,不仅能进入不同时空的世界,更为重要的是,_____: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_____;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没想到在机场又遇到了大名鼎鼎的于教授,他欣喜若狂,迎上前说道:“久仰大名,今日再次相见,倍感荣幸。”

B. 在校友徐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后,校长慷慨激昂地对同学们说:“这既是他本人的荣耀,也是敝校的荣耀。”

C. 作为负责接待的办公室主任,他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诚挚道歉:由于事务繁忙,照顾不周,请海涵。

D. 拿到来之不易的央视主播敬一丹的签名,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不停念叨:我一定好好惠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