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题文)简答题 (1)《红楼梦》“投鼠忌器宝玉瞒赃 判冤决狱平儿行权”一回中,平...

(题文)简答题

(1)《红楼梦》“投鼠忌器宝玉瞒赃 判冤决狱平儿行权”一回中,平儿在事件处理过程中表现得细致周全。请联系她对不同人的不同做法,分析她的形象特征。

(2)“‘想不到爷爷这样狠心!一个死了,还要把另一个送出去。人家好好的女儿,为什么要这样地摧残?’觉民愤怒地说。”(《家》)上述引文中“死了”的人是谁?请简述与引文相关的情节。

 

(1)①对五儿和探春细心体察:心地善良。②对彩云暗示提醒:聪慧眼明。③对凤姐好言劝慰:忠心事主。(2)鸣凤。鸣凤是高公馆的丫头,被高老太爷作为礼物送给年已花甲的冯乐山做姨太太,最后绝望,投湖而死。后来高老太爷又用丫头婉儿来代替鸣凤出嫁。 【解析】试题分析:本小题是名著阅读简答题,第(1)题题干要求“平儿在事件处理过程中表现得细致周全。请联系她对不同人的不同做法,分析她的形象特征。”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由于本题涉及《红楼梦》第六十一回,所以要熟知这一回的内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要联系她对不同人的不同做法,分析她的形象特征,第六十一回主要内容写了平儿她在处理"茯苓霜失窃"一案,当水落石出时,她仍能瞻前顾后,既诫饬了窃者,宽容了窝主,又保护了好人,没有辜负宝玉的一片苦心。在这场茯苓霜和玫瑰露事件中,她对五儿和探春细心体察反映她心地善良;她对窃者彩云暗示提醒反映她的聪慧眼明;她甚至主动劝熙凤“得放手时须放手”,“什么大不了的事,乐得不施恩呢?说明她对主子的忠心。第(2)题考查的是巴金小说《家》关于“鸣凤之死”情节的简述,问题由觉民说的话引出,这样的题目才是考查名著题的好题目,只要是用心读了名著,都能得到分数,同时又要关注审题,分析人物说的话才能得到满分。书中关于这一情节主要是 :鸣凤与觉慧相爱,然而高老太爷把鸣凤送给冯乐山(冯四老爷)做妾,鸣凤与觉慧诀别,可是觉慧忙着读书写文章,未能体会她的心情。鸣凤为了逃脱魔爪,最后投湖而死。后来高老太爷又用丫头婉儿代替鸣凤出嫁。据此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张飞常因嗜酒败事,如他在安喜县鞭督邮致使刘备逃匿,在徐州痛打曹豹被吕布打败,在瓦口隘险被张岱生擒,在阆中鞭打末将遭杀害。

B. 爷爷离世,傩送离家,翠翠内心十分痛苦,但她并没有倒下;她拒绝船总的帮助,继续守着渡船,等待傩送归来,这表现了她柔中有刚的一面。

C. 《呐喊》里的“看客”,既有统治者及其帮凶如赵太爷、红眼睛阿义等,也有处于被统治地位的酒客、未庄男女等,鲁迅借此揭示国民普遍存在的劣根性。

D. 《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独自一人在海上钓鱼以及钓到那条大鱼后返回港口的几天里,虽然带的食物足够,但极度缺乏淡水。

E. 《哈姆莱特》中,年轻美丽的奥菲利亚深爱着哈姆莱特,却因哈姆莱特的出走和父亲被杀死的双重打击而精神失常,后来失足落水而死。

 

查看答案

一、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盖自宋室不竞,冠屦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驯 致 夷 狄 处 上 中 原 处下 一 时 君 相 犹 然 处 堂 燕 鹊 纳 币 称 臣 甘 心 屈 膝 于 犬 羊 已 矣。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是故愤二帝之北狩,则称大破辽以泄其愤;愤南渡之苟安,则称灭方腊以泄其愤。敢问泄愤者谁乎?则前日啸聚水浒之强人也,欲不谓之忠义不可也。是故施、罗二公传《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传焉。

(节选自李贽《忠义水浒传序》,有删改)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文中的“施、罗二公”分别指(姓名)。

3.结合文段,简要说明施、罗二公“以忠义名其传”的原因。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接力跑,是田径运动中唯一的集体项目。以队为单位,每队四人,每人跑相同距离。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

庞朴

①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试图寻找一个简明的概念,来概括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中国文化。有一位学者指出,中国文化的深层特质在于“忧患意识”;另一位学者声言,中国文化是“乐感文化”。

②忧乐这两种精神,有时分别统领了两个不同时代的文化风貌,如西汉的雄浑与魏晋的清远。有时又常常分别代表着不同人士的神韵情采,如杜甫的沉郁与李白的飘逸。甚至同一个人,在一个时期里会意气风发,受“忧”的精神鼓舞,“猛志固常在”;到另一个时期里又超然物外,本“乐”的精神为怀,“悠然见南山”。以上种种忧乐杂陈的状况,不能归结为我们的文化传统不具完整的性格,相反它们恰好表明了中国文化同时兼备这两种精神。这两种精神的理想地结合,便构成了忧乐圆融的中国人文精神。

③在这方面说得最为深入浅出的,大概要推孔子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了。第一句“发愤忘食”是忧,第二句“乐以忘忧”是乐,第三句有从忘食忘忧而到达忘我的意思,便又无忧无乐可言,世界同一而无特定情感了。

④孟子称伊尹为“圣之任者”,因为他能以天下为己任;称伯夷为“圣之清者”,因为他洁身自好;称柳下惠为“圣之和者”,因为他“不羞污君,不辞小官”。但三人都不及孔子集三人之大成,成为“圣之时者”。所谓“时”,是进退、出处、远近、迟速,都能因其所宜而为之,这是统摄忧乐而又超越忧乐的境界。

⑤在庄子谈到人格类型时,我们也看到了任、清、和、时的影子。在《应帝王》篇中,有一位壶子,能显四种相,其一是“地文”,相当于孟子的“圣之清”;其次是“天壤”,相当于“圣之任”;再次是“太冲莫胜”,相当于“圣之和”;最后也是最高的相叫“未始出吾宗”,相当于“圣之时”。

⑥佛学有所谓四门诀——无门、有门、亦有亦无门、非有非无门,与孟子的四圣、庄子的四相,完全是一个套路。这一切又都可以化约为忧和乐,归之于忧乐的圆融。

⑦圆融既被推为儒道各自学说的最后一言和人格的最高境界,恰好成了检验他们的学说能否贯彻到底和考验他们的人格能否臻于至上的试金之石。所以,他们走了“仇必和而解”的光明大道,互相圆融起来建成中国文化的独特传统。圆融也成为一种优势,使得中国文化能顺利迎接外来的佛学,不盲从和自馁,相反却以圆融去容纳和包涵,并终于汇成了源远流长的忧乐圆融的中国人文精神。

⑧这个人文精神作为文化传统,铸就了我们民族的基本性格;它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变异,呈现为不同的时代精神。但在近代以前,变化是不大的。时至今日,它正迎接着新的挑战。我们久已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应该敬重这种精神,发扬这种精神。

(选自《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有删改)

1.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2.根据第二段,概括“忧乐杂陈的状况”表现在哪些方面。

3.为什么“我们应该敬重这种精神,发扬这种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老谈的江湖

张虎生

与老谈的结识,场面有点另类。一日路过古董市场,信步斜入,不料晚了,唯见边角处还剩一中年男子,守着个报纸大的小摊,孤零零的模样。倒是他的头发,象牙一样的白,半尺那么长,在八月黄昏的热风中,一阵阵地扬起,有点意外的醒目。

我向前时,他突然叫住我,声音很轻,有点含混:“买下这串念珠吧,就20。”他悄然竖起两根指头,同时隐隐约约的,一丝酒气飘了过来。细聊起来,得知眼前这位衣着有点落拓的谈先生,并不是做买卖的熟手,那串念珠,他花了15块的本钱,熬了一整天,也没卖掉。举着一个酒瓶,老谈讪笑道,“就挣顿酒钱”。那个扁扁的酒瓶是装二两五二锅头的,当时也就三五块钱。我收下念珠后,老谈顿时松快了许多,“还有点东西,有兴趣,你就看看,买不买没关系”。他抬起身,打开当作小凳的木盒,木盒一尺见方,塞得满满的,竟然全是印章。“你刻的?”我有些惊异,老谈轻声“嗯”了下,脸上浮起些许红晕。带着疑惑,我一枚枚地端详。印文镌篆的功力相当不俗,布局走刀,既守着端庄矜持,又稳中求变,疏密收放,甚是老到。

后来成了朋友,方知老谈篆刻的资历很是高深,是南京印社的早期会员,与他同期的,不乏响当当的大名家。人家的行情,一方印,硬是5000起步。反观老谈,就便宜到家了,开价二三百,机灵的买主,当然还得杀杀价。我问他是否搞这个专业,老谈眉眼微蹙,依旧低声悄语地说,“副业,副业,”然后又添上一句,“专业也是操刀,不过是把大刀”。听了这话,再瞧瞧眼前这位神态弱弱的老夫子,我一时惊诧莫名。被我催逼,老谈断断续续地道来:念初中时,父亲亡故,他十几岁就顶职进了肉联厂,一直到下岗,始终专业杀猪匠一名。说起这些,老谈慢悠悠的,云淡风轻的坦然。

老谈的中餐,一律就在摊前。惹人注目的,是老谈与酒菜之间那种难言的微妙。一个中午,摊子跟前,老谈照例摆出一壶一盅,几个小菜,抿上一口,细细地嚼着,渐渐的,面颊微酡了,话头也密了起来:你们插队吃不上肉吧,我倒是整天泡在肉窝子里。实在饿了,刚出锅的油渣,又酥又软,抓一把,三口两口大嚼一番,那才叫个油水……我还沉浸在他描摹的胜景中,他又连连自嘲道:“油渣青春,油渣青春,根本不值一提。”

确实,虽油水丰厚,老谈却不甘肉食,早早迷上了篆刻。乔布斯说,“你须寻所爱”,而这位杀猪的老谈,早就践行了一步。他秉性勤奋,又拜得名师,一块冷硬的石头,一番心思过后,古老的艺术之花,就在手指间,一朵接一朵地绽放开来。在那文化贫瘠的年岁里,这无疑是一份精神的膏腴,老谈的心,因此而愈加柔软,愈加丰厚。

世事难料,他50岁时,肉联厂被卖掉,老谈猛地跌入下岗大潮。空荡荡的手里,只剩一把刻字刀了。可他迂腐,奉行着艺术至上的圭臬,羞于卖印换钱,只好到处找些零工做,又无法专心治印。我一再劝他放下:“人家齐白石能卖画,你为什么不能卖印?以一己之长挣钱,你的艺术才有可能续命存活。”

又几年过去,现在老谈的印章,已经成了古董市场的一大卖点,生意不错,价格却一直没涨。遇到懂行且对他的道行啧啧称赏的,老谈就会喜不自禁,当场开上一堂洋洋洒洒的篆刻课。也有喜欢然而缺钱的穷学生,期期艾艾地舍不得走,老谈见状,爽快对折,半卖半送,附赠若干小窍门。资本当道,难免有心人把老谈当作潜力股,提出诸如工作室之类的待遇包装,老谈却从没应承。也许,大凡遭遇过失业的人,心里不免还留着隐痛,但我想,年届耳顺,尘埃落定,老谈已经寻得了那份手是自己手脚是自己脚、自己领导自己的自由自在。一天两遍酒,一日一方印。不求闻达,但愿无忧。江湖深阔,老谈仅取方寸;刻印换钱,老谈从不逾矩。

老谈的江湖,就这么大。

(选自2017年3月《新华日报》,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2.文中画线句表达了“老谈”什么样的心理?

(1)老谈轻声“嗯”了下,脸上浮起些许红晕。

(2)老谈眉眼微蹙,依旧低声悄语地说,“副业,副业,”然后又添上一句,“专业也是操刀,不过是把大刀”。

3.文中为什么多处写到老谈刻的印章?请简要分析。

4.请探究最后一段的意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