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丢脸。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午饭已经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啦。”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像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是“克里格多村”的“老农民”的一推一吼,把高纳大爷最终推向了死亡境地,但他并非是导致高纳大爷死亡结局的最为关键的人物。

B. 小说开头描写集市广场的人物和气味,为人物出场营造背景,集市广场也是一个容器,是小说的结构要点,贯穿始终,成为小说的线索。

C. 小说通过叙述奥士高纳大爷捡到绳子,被冤家陷害,受众人奚落,最后忧郁而死的故事,表现了人物的命运悲剧源自其自身性格的主题。

D. 本文起伏跌宕,一波三折,经过乡丁发布丢失皮夹子通知和对质、搜身后乡长还不相信等铺垫转折后,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交还皮夹子使情节发展到高潮。

2.请简要分析奥士高纳大爷的形象特点。

3.阅读本文后,你在为人处事方面获得了哪些道理和启发?

 

1.A 2.①是一个因捡了一段绳子被人诬告、误解最后含冤而死的老实人形象。②有勤俭精神,捡起一段绳子。③真诚质朴,捡绳被人看见,颇感丢脸,有羞愧感,因别人误会而生气恼怒,为自己反复辩解以明清白,因愤怒和羞耻而含冤死去。 3.①只要自己清白,不必向他人多作辩解;②为人品质如何,交给时间验证;③不要诬陷他人;④应相信他人,不要无端不信任;⑤政府应有所作为来纯化人性,提升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B项,“集市……贯穿始终,成为小说的线索”说法错误,集市广场没有贯穿始终,也非小说的线索。C项,“人物的命运悲剧源自其自身性格”不是本文主题,本文通过绳子的故事表现了诚实淳朴者的死亡结局,反映了重大的道德和人性主题;D项,“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交还皮夹子使情节发展到高潮”说法错误,小说的高潮是“克里格多村”的“老农民”一推一吼的情节。故选A。 2.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请简要分析奥士高纳大爷的形象特点”,是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能力。答题关键词“形象特点”,筛选相关情节,概括形成答案。奥士高纳大爷因捡了一段绳子被人诬告、误解最后含冤而死他勤俭节约;诚实善良;认真执拗;结局凄惨,令人同情。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各题。

中国如何在世界范围发挥自己的文化影响力?

我们的文化历来提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意思是指不同因素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如和六律才有悦耳动听的音乐,和五味才有香甜可口的佳肴,如果都是同一个音符,便不成曲调。我们发展文化影响力,寻求的并非中国文化的单边统治,而是世界文化的多元共生。在一个多元的交响乐里,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声部,参与其中,共同解决世界难题,开创一种新的精神世界。

那么,中国要发展文化影响力,应该用什么来面对世界?如何面对世界?

我们可以在纽约时代广场放一部广告,也可以在海外搞一场很精彩的演出或展览,但这些是否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最核心东西?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断言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因为中国没有独立的、足以影响世界的思想;西方对于中国,也往往赞扬中国的古代文化,甚少尊重当代文化。到了21世纪,情况已有所改变,中国正在产生一些新的中国思想,引起了世界性的震动,得到了世界性的认同。比如,一些中国的青年学者,提出冲突最小化是利益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引发热烈讨论。这些中国思想并不是凭空诞生,它们从中国文化的根底发芽,由中国和西方学者共同研究、共同提倡,继而让全世界受益。

可见,中国文化要产生影响力,就要向世界贡献新的思想,能够同他人一起解决人类共同的难题。

林语堂在上世纪30年代时,用英文写就《吾国与吾民》和《生活的艺术》,在国外非常畅销,直到今天仍有很多人在阅读。为什么林语堂这么受欢迎?在我看来,这主要基于他对中国文化有相当深刻的了解,把外国读者当朋友看待,以和平的心态、自由的精神和杰出的文字从容自若地娓娓道来。

但直到今天,为何还没出现一本能与以上两本书的影响力媲美的作品?我想主要还是态度不对:要么逢迎西方思想和外国读者;要么就是大国主义、与之不来往

不同文化的交流,本质上是一种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并非以思想统一为目的、以覆盖或同化对方思想为手段。多种文化的共处,更要强调不同、差异、尊重别人的意见,因为不同更易摩擦出新火花。

中国文化面对世界的根本态度,应是对自己的文化自觉而且热爱,对他人的文化同情而且了解,唯此,大家才能产生互动和共鸣。

(节选自《中国应向世界贡献思想》,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如何在世界范围内发挥自己的文化影响力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发现文化影响力,寻求的并非中国文化的单边统治,而是世界文化的多元共生。

B. 在纽约时代广场放一部广告或在海外搞一场很精彩的演出或展览。

C. 不同文化的交流本质上是一种对话关系,我国文化历来提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D. 中国应向世界贡献新的思想,能够同他人一起解决人类共同的难题。

2.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在一个多元的交响乐里,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声部,只要参与其中,就能开创一种新的精神世界。

B. 因为中国没有独立的、足以影响世界的思想,所以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

C. 林语堂基于他对中国文化有相当深刻的了解,把国外的读者当成朋友看待,所写的《吾国与吾民》和《生活的艺术》深受外国读者的欢迎。

D. 一些中国青年学者提出冲突最小化是利益最大化的必要条件中国思想,从中国文化根底发芽,保有中华民族特色,因而能让全世界收益。

4.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逢迎国外读者,接受西方思想,毕竟外国文化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B. 强调不同与差异,尊重别人的意见,与多种文化和谐共处,对自己的文化自觉且热爱,对他人的文化同情且了解。

C. 以思想统一为目的,以覆盖或同化对方思想为手段,广建孔子学院,发扬中华文化。

D. 各国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很多是无法学习与沟通的,因此不必学其他国的文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语文必修四《信条》这篇文章中,美国作家富尔格姆提出了生活、做事和为人的信条,如:“有东西大家分享”“公平游戏”“交还你捡到的东西”“惹了别人你就说声对不起”“吃东西之前要洗手”“便后冲洗”“生命会死亡”“当你们出门,要注意来往车辆,手拉手,紧挨一起”——人生原来可以如此简化的,简化为幼儿园学过的基本规则。

对于以上的“信条”,你怎么看?请从中选择两三则信条,写一篇文章向你的同学好友小明分享一下或者表达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姓名;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现在,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如果有机会,我们要在家乡办图书馆,因为只有开办图书馆,才会让“空巢老人”充分利用好时间,为他们安心读书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而有了舒适的环境,必将充实自我,也就一定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愉快地安度晚年。

①开办图书馆未必能让“空巢老人”充分利用好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青年兴则国家兴, ________。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 ________;是我们这一代的, ________。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摘自《十九大报告》)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昨日拜读了张先生的作品,真是受益匪浅,其中略有瑕疵,我一定及时斧正。

B. 他是我多年不见的老乡,今日特意为我捎来了家乡的土特产,我推辞不了,只好笑纳了。

C. 真是抱歉!因航班延误,舍父未能及时赶回参加此次活动,故托我前来向您表示祝贺。

D. 今年庙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他一边慢慢行进,一边说着“借光,借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