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首先需要深入研究中华文化,不断探究中华文化精神。

研究中华文化,就要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整体性和发展的过程性。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域板块、各民族群体都为中华文化发展增添了不同的文化要素,共同铸就了中华文化的辉煌。比如,少数民族的大量文学作品,就给整个中华文化增添了不少光彩。以史诗为例,由于受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影响,中原文化中的史诗和神话传说得不到完整记载,散落成为“碎金”状态,以致黑格尔说“中国没有史诗”。但是,如果把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计算进来,中国就是史诗的富国和强国。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有六十万行以上;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也有十几万、二十万行。许多少数民族的神话史诗、民族起源史诗、民族迁徙史诗等有几百种之多。因此,探究中华文化精神,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也要善于从整体上利用好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

中华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既呈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品格,也有自大封闭导致落后的遗憾,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汉唐时代,中国具有一流的综合国力和文化实力,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唐朝大规模汲取外来音乐,“南海舶”“西域舶”和日本“遣唐使”的船队络绎不绝。这种开放带来的繁华,使得中国人被尊为 “汉人”“唐人”。然而,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北京进贡自鸣钟和世界地图时,万历皇帝只把自鸣钟看作洋玩意儿,把世界地图绣成壁画来欣赏。当时的统治者只知享受西方产品,却不思吸收借鉴西方文明,导致潜在的取法西方发展科技的契机无声无息地滑走了。到了18世纪,尽管清朝乾隆时期《四库全书》以考据学的功力展示了中国数千年博大精深的学术文化史,但可惜当时的体制不能使科学研究与创造发明相结合,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依然浪掷于以八股求利禄之中,无法开启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历史一再证明:开放包容则兴,自大封闭则衰。中华文化的发展不仅来自对本民族文化的充分自信,更要借助与世界其他优秀文化交流互鉴。近代以来,我们在在压抑中爆发、在挫折中提升,终于迎来中华文化的新发展,也迎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要接受历史的启示,在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道路上,一定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摘编自杨义《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不断探究中华文化精神,目的在于使中华文化再造辉煌,进而使国运兴。民族强。

B. 中国是史诗的强国,如《格萨尔王传》等史诗之艺术水平丝毫不比西方史诗逊色。

C. 中国久久未能开启工业化进程,根本原因在于国人把聪明才智都浪掷到了八股中。

D. 唐人特别开放,无论音乐来自“南海舶”“西域舶”,还是日本“遣唐使”都会被接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中提到《江格尔》等是说中国不缺少史诗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的辉煌。

B. 第二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又以具体事例阐述了从整体上研究中华文化的必要性。

C. 第三段举万历皇帝之例论述了学习西方就会使国家昌盛,拒绝就会导致贫穷落后。

D. 文章首尾呼应,开头讲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结尾进一步讲如何铸就文化新辉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只有善于从整体上利用好中华文化的丰富资源,才能很好的传承其精神。

B. 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说法导致中原文化没有史诗,招致了黑格尔的错误判断。

C. 设若明朝时中国人就开始吸收借鉴西方文明,中国的科学史就可能会被改写。

D. 即充分自信本民族的文化,又善于借鉴其他优秀文化,这就是我们应有的做法。

 

1.A 2.C 3.B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B项,“艺术水平丝毫不比西方史诗逊色”说法属于无中生有,文中没有对艺术水平作比较;C项,“根本原因在于国人把聪明才智都浪掷到了八股中”曲解文意,未能开启工业化进程的原因是体制不好,原文说的是“当时的体制不能使科学研究与创造发明相结合”。国人把聪明才智浪掷于八股之中,只是表现,不是根本原因;D项,“无论音乐来自‘南海舶’‘西域舶’,还是日本‘遣唐使’都会被接纳”说法错误,“南海舶”“西域舶”和日本“遣唐使”的船队络绎不绝,与唐人大量汲取外来音乐是并列关系,并非是说音乐是这些船和人带来的。故选A。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C项,“第三段举万历皇帝之例论述了学习西方就会使国家昌盛,拒绝就会导致贫穷落后”分析错误,这属于对论点的分析错误。文中举万历皇帝的例子,是说中国丢掉了向西方学习的机会。故选C。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题干要求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B项,本选项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自然段,选项有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是“中原文化没有史诗”,原文说的是“中原文化中的史诗和神话传说得不到完整记载”,并没有说“原文化没有史诗”。第二个错误:被黑格尔判断的,不是孔子的说法。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从下列人物或词语中任选两三个作为关键词,写一篇文章。

蔡元培、鲁迅、余光中、张纯如、史蒂夫·乔布斯、大国工匠、科学、纪念、不忘初心、家国情怀。

要求: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按照(1)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当前朋友圈广为流行的“儿童票”成为争论的焦点,很多父母为孩子拉票,他们将帮孩子拉票的信息在微信朋友圈里肆意传播。有人认为,参赛的过程中,把孩子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出来,通过票数的增多,能够让孩子更有自信心。也有人认为这种投票方式将孩子推到了社会舆论的中心,势必造成孩子的虚荣心。许多人建议,健全网络监督体系,就能解决孩子们健康、合理、全面发展的问题。

(1)票数增多不一定能让孩子更有自信心。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变成了“一阵风”。甚至说孩子们还没摸到传统文化的皮毛,____,反映出一些学校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落实不到位。这样的传统文化进校园,初衷也许是好的,____,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传统文化进校园,不但要能进得去,____。如何留下来?既可以融入学生们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也可以融入老师的日常教学。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这次犬子婚宴,多亏你多方筹备,找人帮忙协调安排,明天我将登门致谢,请你一定在家恭候。

B. 对于此次作文大赛的有关事宜,我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因此特地垂询组委会,希望得到明确答复。

C. 曹丕是建安文学的代表,擅长诗文及辞赋,对当时文坛很有影响,所以忝列“三曹”之中,不足为怪。

D. 这幅《大漠苍鹰图》是鄙人年轻时代的涂鸦之作,完成于20年前,能够获得国家大奖,实属侥幸。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全球58%的企业承认在过去的12个月里至少遇到过一次数据泄露事件,原因是由于系统受到病毒的侵袭造成的。

B. 历代书家在体悟、回归、观察自然的过程中,提炼了书法的点画样式,丰富了其生命意象,升华了其审美境界。

C. 各级党组织只有秉持公道正派的工作作风,坚决抵制各种歪风邪气,才能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D. 受冷空气南下的影响,预计今天湖北省和湖南省的大部分地区将迎来降雪最强时段,请相关城市注意防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