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选项中加线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对王菲离婚原因的猜测成为近期最热的话题...

下列选项中加线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对王菲离婚原因的猜测成为近期最热的话题,而有关近年来专心学佛的王菲欲在春节后出家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②“举火把”是传统的民俗活动,在正月十四这天,村民们明火执仗绕走在大街小巷,增添了无限欢乐。

③姚明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在他的感召下,很多人如过江之鲫,投身于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活动。

④为了把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12年之久。

⑤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⑥家长可以参与学校的管理,并提出积极的建议,但绝不能越俎代庖,学校也不应该把自身事务转嫁给家长。

A. ①②④    B. ③⑤⑥    C. ②③⑤    D. ①④⑥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①不胫而走:胫:小腿;走:跑。 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符合语境;②明火执仗:明:点明;执:拿着;仗:兵器。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不符合语境;③过江之鲫: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 “过江名士多于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多得很。后用以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但多含有盲目跟风之意。不符合语境;④惨淡经营: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原指之动笔前的精心构思,现在形容苦心筹划,营谋某事。(不用于经营不善)符合语境;⑤穿云裂石:意为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借以形容声音高亢嘹亮。不符合语境;⑥越俎代庖: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符合语境。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面的材料,按求作文。

百米赛短跑的输赢常在起跑线上,其要诀是起跑要先,处处要争先,其特点是一着主动全盘主动;马拉松长跑的输赢不在起跑线上,其要诀是不一味争先,不急功近利,其特点是笑到最后笑得最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梅花引•荆溪阻雪

蒋捷①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②,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③。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注 ]①蒋捷是南 宋词人,本词作于南宋灭亡之后。②灯晕舞:昏暗的灯光摇晃不定。③木棉裘:以木棉为絮的冬衣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词首句“白鸥问我泊孤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借白鹭的口,说出了词人孤舟夜泊的境况。

B.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渲染了词人此刻所处的环境之恶劣:天色昏黄,雪花纷飞,冰冷刺骨。

C. “有梅花,似我愁”一句再次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梅花愁于寒雪,更烘托出词人心境无限凄凉。

D. “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巧用反问,回答了前句提出的问题,词人泊船是因为心里情愿留下。

E. “花外楼,柳下舟”一句虚实结合,写了词人昔日和故友同游的情景,借繁华景物抒发愉悦之情。

2.本词中,词人的“愁”包含了哪些具体内容?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鄙视军阀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时表现大家同仇敌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论述“乐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在《颜渊》中提出的关于“仁”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对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是余有焉           叹:感慨

B. 以近               夷:平坦

C. 无物以之             相:帮助

D. 何可道也哉           胜:胜利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夫夷以,则游者众

B.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 可以无悔

3.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

A.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B.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 遂与之俱出

D. 此余之所得也

4.不属于“此余之所得也”的“得”这一项的是(     )

A.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B.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C.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杏花春雨江南

王清铭

①看过徐悲鸿先生的自题联“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印象特别深刻,每个人都有侠骨柔情的一面,骑白马驰骋在秋风萧瑟的辽阔塞上,马蹄得得,强劲的风刮动鬣鬃一般的头发,心头的豪情也随之猎猎作响。突然马一声长嘶,一个阳刚的形象镌刻在后人瞩望的视野。

②画家吴冠中先生把这一句改为“骏马秋风冀北”,意境相似,后一句则完整保留。画家李可染更是以“杏花春雨江南”为题,画了一幅水墨画。在很多人的心中,江南是故乡,是心灵的家园,也是感情的寄托。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在《听听那冷雨》中就这样写道:“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

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③江南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一种藏在心灵角落的柔情,是长期缠绕在思念之中的情结。我很有兴趣地查阅了“杏花春雨江南”的出处,它最早出现在元代诗人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画家柯敬仲要回江南,虞集写词相送:“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流传遍海内。特别是结拍处“杏花春雨江南”,入画入书或入印,还被人织成锦帕,为时所贵。由此可见,这句词曾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

④如果再往前到宋代,写杏花和江南雨的诗词非常多。陈与义写“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曾经得到宋高宗的激赏。诗人客居他乡,在诗歌的平仄中消磨时光,在淅沥的雨声中,杏花突然开放了,粉红腮颊,仿佛想念中伊人的脸庞,那押了韵的思念被雨声一遍又一遍地洗濯,诗人的心中布满了水意,那场春雨来自心头,仿佛就在他的眼眶里下着。

⑤江南是美丽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江南又是忧伤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或许是因美丽而忧伤,或是因忧伤而美丽?如果再往前到唐代,我们会遇上落魄的杜牧,沿着牧童手的指向,我们会在细雨霏霏的杏花村,端起盛满感伤的酒杯,与他隔着一千多年碰响这水底的火焰。

⑥我很奇怪,杏花开放带来的是热闹的春意,宋祁就写过“红杏枝头春意闹”,但我们想到南就想到柔情的雨,想到春雨就想到了在雨中开放和飘零的杏花。或许杏花春雨江南是一个缠绵的梦境,或是一种难以愈合的伤痛。或许,人生多苦难,生命的本质就是忧伤的,在我们远离故乡,或者感觉光阴悄然远逝,我们的心头就有杏花开放,就有江南雨犹如唐诗宋词一样,在我们梦的边缘平平仄仄地滴落,淋湿了我们押韵的心情。

⑦生命不可缺少诗意。我们也不难明白,春节晚会上那个《小城雨巷》的舞蹈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多现代人的情感共鸣。人们并不是真的要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去寻找“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样的诗意和浪漫在现代生活早已消逝,但并没有隔断现代人的向往。人们是怀旧的,也向往过上一种诗意的生活,这是日渐丰富的物质生活所无法弥补的心灵空缺。人们对杏花春雨江南的向往和怀恋,也是同样的情愫。

⑧余光中先生说:“无论工业如何发达,一时似乎还废不了雨伞。只要雨不倾盆,风不横吹,撑一把伞在雨中仍不失古典的韵味。”在杏花春雨的江南,也许我们不需要一把油纸伞,嗅着杏花的幽香,走在江南的雨里,被雨淋湿,也不失一种幸福。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杏花春雨江南”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它缠绕过落魄的杜牧、客居他乡的陈与义与写词赠友的虞集也让现代人十分向往。

B. 文中大量引用前人的诗句表现了“杏花春雨江南”的诗意内涵典雅隽永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C. 作者对“杏花”“春雨”等意象的着力描写渲染了江南美丽而忧伤的特质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故土的喜爱和眷恋之情。

D. 文章的结尾通过对江南春雨的直接描写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的被雨淋湿的幸福感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E. 人们对“杏花春雨江南”的向往是一种怀旧的情愫它既是对古典意蕴的怀恋又包含着对现代生活失去传统诗意的感慨。

2.文章以“杏花春雨江南”为题却在开头描写了一幅“白马秋风塞上”的图景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3.作者为什么说“或许杏花春雨江南是一个缠绵的梦境或是一种难以愈合的伤痛”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