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 李光① 过桐江,经严濑②,慨然有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

李光①

过桐江,经严濑②,慨然有感。予方力丐宫祠,有终焉之志,因和致道《水调歌头》,

呈子我、行简。

兵气暗吴楚,江汉久凄凉。当年俊杰安在?酌酒酹严光。南顾豺狼吞噬,北望中原板荡, 矫首讯穹苍。归去谢宾友,客路饱风霜。

闭柴扉,窥千载,考三皇。兰亭胜处,依旧流水绕修篁。傍有湖光千顷,时泛扁舟一叶, 啸傲水云乡。寄语骑鲸客,何事返南荒?

注:①李光:南宋词人,时忤秦桧,意乞去。②严濑:严光,与汉光武刘秀同学,后刘 秀做皇帝,他隐居富春山耕钓,后人把他钓鱼的地方叫“严陵濑”。

1.本词上阕表达了词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文本概括。

2.下阕写词人归去后的读书生活,其中“兰亭修篁”、“湖光扁舟”两幅图景有什么样的 文化含义?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1.慨叹吴楚兵乱、江汉凄凉,追思隐者严光,痛惜国土沦亡,萌生去意。 2.兰亭:东晋王羲之和其他文人于兰亭修禊,感受自然的美好;湖光:文人归隐,有扁舟 一叶,渔樵江渚的愿望。寄寓了作者远离官场、寄情山水的理想。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情感,首先要了解诗词作者及相关背景,然后认真揣摩诗歌的意象和语言风格,最后结合以上信息准确分析出整首诗歌的情感。本题答题区间是上阕,词一开首就概括了当时的时代面貌。“吴楚”指地域,“江汉”指河流,是一样的地带。由于金兵的南犯,这一带都笼罩着战争的气氛,故说“兵气暗”;由于战争的频繁,人民都饱受战争的痛苦,故说“久凄凉”。在这种情势之下,是亟需俊杰来赶走敌人,扫除战祸的,然而当时是投降派当权,有名的战将都被压抑或杀害了,当年的名将怎么都看不见呢?这一提问是包蕴着无限悲愤的心情的。词是作者经过严陵濑的时候写的,就把这提问转到严光身上,“酌酒酹严光”。一方面已含有“有恨无人省”的苦衷,另方面也说明这时候告退是出于万不得已。严光一名遵,字子陵,少时和汉光武刘秀同学,后来刘秀做皇帝,他隐居富春山耕钓,后人把他钓鱼的地方叫“严陵濑”。浅水流沙石上叫“濑”。“酹”,以酒沃地祭神。“南顾”至“风霜”,进一步具体说明当时极其恶劣的社会现实和他饱经风险、无能为力的情状,为后片写告退生活做好前提条件。“南顾豺狼吞噬”的“豺狼”,当指当权派;“吞噬”是说任意杀戮和敲剥。这表示作者对权奸的愤恨。“北望中原板荡”,“板”与“荡”本来是《诗经·大雅》里的两篇诗名,都是描述周厉王时动乱的情况的,后来就合成一个辞汇作为乱世的代称。这是指北方沦陷区的情况,表示作者对北方沦陷区人民的关心,自然也包含有收复失地的意愿。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只有抬起头来,怀着满腔激情,对着苍天,作无可奈何的呼吁而已。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对天出神,向天申诉,凡是一种激情达到了这样的程度,都是表示痛愤至极,不由自主的心理状态。跟着就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斗争到底,矢死不渝;一种是避免斗争,高飞远飏。前者是积极的,值得称赞的;后者是消极的,应该批判的。作者是走后面这条路子,所以要“归去谢宾友”。因为在现实斗争中已经饱受了风霜之苦,“风霜”是象征现实的险恶,不能再斗争下去了。 2.试题分析:后片紧承上片的结尾描绘“归去”后的悠然自得的生活面貌。“兰亭”两句是写室外的景物。“兰亭”在浙江绍兴县西南,晋永和(东晋穆帝司马聃年号)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朋友们雅集的地方。王羲之作《兰亭集序》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一个风景秀美的地点,这里借用它,所以指出“依旧流水绕修篁”。“修篁”即修竹。“傍有”三句更把境界扩大了,生活美化了,有时在空阔无边的湖光荡漾中,撑一只小艇,旁若无人地在那儿吟啸自得,除了水云相伴外,谁也不过问,这是多么畅快的生活!“啸傲”是吟啸倨傲,言动毫无拘束的神态。“水云乡”,水云聚集的地方,云是从水里看到的,水和云一起提,当然是很清澄的水,即指那千顷的湖。结尾两句劝勉他人也表示自己告退意志的坚定。“骑鲸客”指远离尘俗、遁迹沧海的人,从上面的“水云乡”再扩展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下列小题。

孔坦字君平,少方直,有雅望,通左氏传,解属文。元帝为晋王,以坦为世子文学。东 宫建,补太子舍人,迁尚书郎。

咸和初,迁尚书左丞,深为台中之所敬惮。寻属苏峻反,坦与司徒司马陶回白王导曰: “及峻未至,宜急断阜陵之界,守江西当利诸口,彼少我众,一战决矣。若峻未至,可往逼 其城。今不先往,峻必先至。先人有夺人之功,时不可失。”导然之。庾亮以为峻脱径来, 是袭朝廷虚也,故计不行。峻遂破姑熟,取盐米,亮方悔之。坦谓人曰:“观峻之势,必破 台城。自非战士,不须戎服。”既而台城陷,戎服者多死,白衣者无他,时人称其先见。及峻挟天子幸石头,坦奔陶侃,侃引为长史。时侃等夜筑白石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咸 惧来攻。坦曰:“不然。若峻攻垒,必须东北风急,令我水军不得往救。今天清静,贼必不 动,决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果如所筹。时郗鉴镇京口,侃等各以兵会。既至,坦 议以为本不应须召郗公,遂使东门无限。今宜遣还,虽晚,犹胜不也。侃等犹疑,坦固争甚 切,始令鉴还据京口,遣郭默屯大业,又令骁将李闳、曹统、周光与默并力,贼遂势分,卒 如坦计。

及峻平,以坦为吴郡太守。自陈吴多贤豪,而坦年少,未宜临之。王导、庾亮并欲用坦 为丹杨尹。时乱离之后,百姓凋弊,坦固辞之。导等犹未之许。坦慨然曰:“昔肃祖临崩, 诸君亲据御床,共奉遗诏。孔坦疏贱,不在顾命之限。既有艰难,则以微臣为先。今由俎上 肉,任人脍截耳!”乃拂衣而去。导等亦止。于是迁吴兴内史,封晋陵男,加建威将军。以 岁饥,运家米以振穷乏,百姓赖之。

坦在职数年,迁侍中。及帝既加元服,犹委政王导,坦每发愤,以国事为己忧,尝从容 言于帝曰:“陛下春秋以长,圣敬日跻,宜博纳朝臣,咨诹善道。”由是忤导,出为廷尉, 怏怏不悦,以疾去职。

疾笃,庾冰省之,乃流涕。坦慨然曰:“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 问邪!”冰深谢焉。俄卒,时年五十一。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八》)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庾亮以为峻脱径来               脱:失去

B. 遂使东门无限                   限:险阻

C. 遣郭默屯大业                   屯:驻守

D. 陛下春秋以长                   春秋:年龄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坦少年时就端方正直,有美好的名声,精通《左传》,会写文章。

B. 与苏峻作战的过程中,孔坦通过观察天象而料敌动向,并分析敌情作出正确筹划。

C. 平定苏峻后,孔坦慷慨陈词,讲述自己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最终当上了丹杨尹。

D. 孔坦认为皇帝不应只委政王导,而应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从而违逆了王导。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观峻之势,必破台城。自非战士,不须戎服。。

⑵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邪!

4. 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孔坦任职时有哪些特点。

 

查看答案

下列诗词的作者或内容都与江苏地域无关的一项是

A.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D.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查看答案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 您的管见让我获益良多,在此谨表谢意。

B. 昨天心浮气躁,有唐突处万望海涵。

C. 鄙意以为此事宜慎重,不可草率行之。

D. 前月所借之书已读讫,不日璧还。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2016 年 9 月 28 日,国家图书馆发布新闻,同时启用“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 数据库”与“中华古籍资源库”两个客户端,服务于大众阅览与学术研究。

B. “飞花令”是本季中国诗词大会新增的特色答题模式,它原本是古人的一种酒令, 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C. 作为一名历史学者,40 年的学术生涯,周新国承继了祁龙威等先师在史学上的 精研笃道,同时也观照现实,秉持着中国传统儒者士人的经世济用精神。

D. 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语文学习的关系,要听从老师的指引意见,同时也不能不发挥 学习计划在统筹学习时间、分配学习任务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查看答案

列诗句与“残雪压枝犹有橘”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A. 鸿雁悲鸣红蓼风

B. 蛛网添丝屋角晴

C. 田园荒尽尚征苗

D. 冻雷惊笋欲抽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