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可燃冰,也叫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燃烧值高、清...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可燃冰,也叫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的新型能源,视为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B. 城市竞争力就是城市创造价值的能力,以及为居民提供福利。这个“价值”有两层涵义,一是当前创造价值的能力,一是未来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

C. 《索玛花开》是国内第一部反映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现实主义农村题材电视剧,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创作背景,反映彝族贫困百姓在扶贫干部的带领下,经过艰苦努力脱贫致富的喜人变化。

D. 泸州市合江地处山区,当地党委政府根据地缘优势,发动群众在山地成片规模改种蜜柚,目前成为四川最大的荔枝种植基地。

 

C 【解析】试题分析:A项,“可燃冰,……视为未……”偷换主语,“视为”改为“被视为”。B项,“以及为居民提供福利”成分残缺,应改为“以及为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D项,“当地党委政府根据地缘优势……目前成为四川最大的蜜柚种植基地”偷换主语,“成为四川最大的蜜柚种植基地”前加“眉山市盘鳌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进入8月,沪指连续四周下跌,很多被套股民备受煎熬,想尽快弥补巨额亏损,因此一度消失的非法“代客理财”又东山再起

②随着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航展正承担起新的国家使命,从珠海航展出发,配置全球资源,更高水平的蓝天盛会也将粉墨登场

③如果没有经理当初煞费苦心的筹划,这个公司怎么会由一个十几个人的小公司发展成如今闻名一方的大企业。

④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

⑤《中国往事》的每一个主人公,都各自代表着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中的一个群体,有的已存在了数千年,有的却是中西矛盾纠结的新产物。

A. ①③    B. ④⑤    C. ②③    D. ③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表现作者感叹光阴无情流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类比联想是联想的一种形式。《琵琶行》中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琴声联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3)《过秦论》第五段逐层分析各方面的力量对比,其中武器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采桑子  欧阳修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1.以下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词的开头两句特意将知颍州和“爱西湖”联系起来,表现了自己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夙志。

B. 词的上片“富贵浮云”运用了借代的手法,指从政为官、功名富贵就好似变幻莫测的浮云一样难以把持。

C. “归来恰似辽东鹤”过片点明视富贵如浮云以后的“归来”,与上片起首“来拥朱轮”恰成对照。

D. 此词以清新质朴、自然流畅的诗化语言和清疏隽朗的风格,词作中的用典,不但给读者以审美想象,而且引起读者的思考。

E. “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这三句紧承上句,一气直下,尽情回忆当年的豪迈。

2.结合全词,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尹师鲁墓志铭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

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废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元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B. 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C. 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D. 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或高其议论,或其材能        多:赞美

B. 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部将          贷:宽恕

C. 长于《春秋》                  《春秋》:是指中国现存的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作为鲁国的编年史,由孔子修订而成,中国古代儒家典籍“五经”之一。

D. 遭父丧,服除                  服除:守丧期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师鲁具有“忠义之节”。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

B. 师鲁仕途不太顺利。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C. 师鲁军事才能突出。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D. 师鲁可谓勤政爱民。在潞州任职,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选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2)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3)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毒舌男”叔本华

叔本华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绕不过三件事:一,创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二,诋毁女人;三,骂黑格尔。叔本华将对母亲的厌恶之情很不理智地上升到对天下所有女人的厌恶,在一次和女邻居的争吵中,他粗暴地将对方推倒,导致邻居致伤致残,法院判他给女邻居支付一辈子的生活费,于是就有了那句著名的“老妇死,重负释。”

叔本华非常讨厌黑格尔,叔本华到柏林大学当老师时,黑格尔正在柏林大学如日中天,他的哲学课不仅座位上坐满了人,过道上还站满了人。为了和黑格尔分庭抗礼,顺便证明下自已,叔本华很自负地将自己的课程排在和黑格尔同一时间段。于是乎,这样的场景就出现了:上课时隔壁黑格尔班上门庭若市门都快被挤坏了,这边叔本华班上冷冷清清两三个学生。叔本华彻彻底底沦为了黑格尔的手下败将。从此后,叔本华骂黑格尔就骂上了瘾。

叔本华30岁就写出了《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写完后,他出门旅了个游,内心焦灼不安地等待着大家的赞美或是批评,可悲剧的是,竟然没人搭理他,他的书完全卖不出。其实,我知道有很多人喜欢叔本华的悲剧哲学观,主要是他们太闲了,日子太平淡于是就有了大把时间和精力可以去抱怨生活。除此之外,大家喜欢叔本华,是因为《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本哲学书里没有康德学究式地概念,黑格尔的嗨涩文笔,斯宾诺莎的高深几何学方法,它风格清晣明了,偶尔还有个小幽默,全文都紧凑地围绕着一个主题,那就是:“世界的本质是意志,人生就是斗争,就是一部悲剧的苦难史!”

叔本华指出世界就是意志,所以它充满着痛苦和狰狞。意志即是欲望,欲望总是沟壑难填。欲望永远不能满足,意志永远是饥渴的意志。对于人生,痛苦就是基本刺激,而快乐无非是痛苦的暂时中断,如果你此刻没有被痛苦所包围,那很快无聊就会侵入。

如果你的痛苦比别人多,不是因为你感情丰富没事干悲天悯人,是因为你比别人聪明。草履虫不怎么痛苦,是因为它的感官系统还有待进化,而聪明人总是见多识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们记忆力强,对感受的痛苦比一般人多,所以,天才其实最痛苦!

既然人生就是意志,意志就是斗争,意志就是痛苦,那如何消解痛苦,摆脱意志呢?叔本华提出了两条道路:一,通过艺术审美来暂时遗忘痛苦;二,通过理论和行动彻底摆脱痛苦。

尽管尼采和叔本华都认为人生就是悲剧,但二者解决问题的方法却不一样,叔本华付诸消灭意志,尼采付诸强化意志。

西方晢学从苏格拉底开始,就提倡理性,黑格尔将理性主义推向了极致。在讲究理性主义的西方哲学界,叔本华的唯意志论甫一出场,根本得不到任何重视。然而,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人们的价值观幻灭了,理性主义灰飞烟灭,绝望和忧郁的唯意志论闪亮登场,叔本华在黑格尔死后不久,渐渐开始走红起来。

通过学习黑格尔和叔本华的斗争史,我们可以轻松的得出一个结论:想当大师,一定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充分条件是有一定的学问;必要条件是要活得长。

尽管叔本华的一生落落寡合神经敏感乖戾暴躁爱吵爱跳,不招人待见,可他在我心里,其实就是一个小孩,一个没有长大的小孩,一辈子缺的都是:爱。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对于黑格尔在柏林大学的超高声望,叔本华十分不服气。他将自己的课程排在和黑格尔同一时间段,力图来与对方分庭抗礼,这说明叔本华很自信,甚至可以说自负。

B. 作者在论说叔本华的唯意志论时以草履虫来形象地阐述最低等的生命能感受到很小程度的痛苦,一个人越是有智慧,他的痛苦就越多。

C. 已经30岁的叔本华创作出了《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之后出门旅游,内心焦灼不安地等待世人的赞美,而且他尖酸刻薄,争强好胜,从中可以看出叔本华本质上是一个骄傲自负的人。

D. 叔本华唯意志论的形成与他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而“唯意志论”的被世人认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也是密不可分的。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推断,恰当的两项是

A. 尼采和叔本华都认为人生就是悲剧,尼采通过强化意志来解决问题,而叔本华主张通过逃避来消解痛苦,摆脱意志。

B. 本文作者从黑格尔和叔本华的斗争史中得出一个结论,想当大师必须要有学问且要活得长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有学问且寿命长就可以成为大师。

C. 叔本华在女邻居死后,他说了那句著名的“老妇死,重负释”,说明了叔本华的自私和冷酷。

D. 叔本华非常讨厌黑格尔,甚至骂黑格尔上瘾,原因是黑格尔在柏林大学地位如日中天无法打败。

E. 张爱玲名言:“每一个男子都有过这样两个女人。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可以形象化地阐释叔本华“唯意志论”中的一个观点“意志即欲望”。

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叔本华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特点和内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