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潍坊市积极推进“四个城市”建设,...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潍坊市积极推进“四个城市”建设,以市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打造文化品牌,增强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品质。

②岁末年初是消费旺季,可最近闹得纷纷扬扬的电商平台“二选一”事件,让一些从事网上经营的商家有点闹心。

③黄旭华的履历看上去“很简单”,从志在必得的少年到白发苍苍的老年,他只做了研发核潜艇这一件事。

④近日,国家大剧院迎来建院十周年,在一年一度的“公众开放日艺术节”期间,走进剧院的游客不绝如缕

⑤这家企业一直处于破产的边缘,新厂长上任后内抓生产,外拓市场,经过近一年的惨淡经营,终于使企业扭亏为盈。

⑥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很多心宽体胖的人改变饮食结构,加入减肥者的行列。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本题要求选择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此题可以用排除法。①“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成语使用正确。排除A项、B项。③“志在必得”:解释为指立志要得到或完成某种愿望。成语使用正确。排除C项,故该题选D项。⑤“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成语使用正确。②④⑥成语使用不正确。②“纷纷扬扬”:(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应用“沸沸扬扬”。④“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应改为“络绎不绝”。⑥“心宽体胖”:心胸开阔,体貌泰然安详。望文生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君子之交人也,欢而不媒,和而不同,好而不佞诈,学而不虚行,易亲而难媚,多恕而寡非,故无绝交,无畔朋。(徐幹《中论·法象》)

“友善”是我们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人与人之间要亲近和睦,要像朋友那样友好相处,但交友要有方法。细读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出3条交友之道,每条不超过8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慎独”是儒家提倡的修身之法,指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时刻注重道德修养。下面的语句与“慎独”无关的一项是

A.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增广贤文》)

B.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淮南子·说山训》)

C.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D.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中庸》)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示诗人醒悟出仕已错,归隐未晚,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尚可把握。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谴责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苛刻的剥削和掠夺之上并且还挥霍无度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行健,_____________;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

辛弃疾

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

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注】①此词写于南宋宁宗泰嘉四年(1204年)作者初到镇江知府任上。郡治,郡府官署所在地。②矻矻,勤劳不懈的样子。③金山,在镇江西北的长江中,唐朝镇江节度使李琦另命名为“金山”。后李琦反叛,被朝廷腰斩。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悠悠”“矻矻”等叠词的运用,使语言富有音韵之美,写出了大禹治水的功业流传千古以及当年治水的辛劳。

B. 鱼儿自在地游入深渊,人们安稳地定居平原,人间万物各得其所,直接评价了大禹当年治理洪水的功劳。

C. 红日白浪,交相辉映,景象开阔壮美;西沉东去,无限苍凉,令人感慨万端。隐含岁月如流之意,情调凄惋。

D. 全词吊古感今,发思古之壮怀,上下阕浑然一体,意境奇特,造语清俊,在小令中实为不可多得的佳作。

E. 该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不同,前者整篇都是怀古忆昔,用典较少;后者先怀古后伤今,用典较多。

2.结尾句“我自思量禹”历来为人称道,被誉为“一语抵千言”,请分析其蕴含的思想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昌,字公明,汴州开封人也。出自行间,少学骑射。史朝义遣将围宋州,昌在围中,连月不解,城中食尽,贼垂将陷之。刺史李岑计蹙,昌为之谋曰:“廪中有数千斤曲,可以屑食。计援兵不二十日当至。东南隅之敌,众以为危,昌请守之。”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救军至,贼宵溃。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

李灵曜据汴州叛,刺史李僧惠将受灵曜牵制,昌密遣曾神表潜说僧惠。僧惠召昌问计,昌泣陈其逆顺,僧惠感之,乃使神表赍表诣朝,请讨灵曜,遂翦灵曜左翼。

李希烈陷汴州,人心震恐。时昌以三千人守宁陵,希烈率五万众阵城下,昌深堑以遏地道,凡四十五日,不解甲胄,躬励士卒,大破希烈。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未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贞元三年,委昌北出五原。岁余,授泾州①刺史。昌躬率士众,力耕三年,军食丰羡,名闻阙下。受诏城平凉,扼弹筝峡口。旬余毕。平凉居北地之要,分兵援戍,遏其要冲,遂以保宁边鄙。

昌初至平凉,收聚亡殁将士骸骨坎瘗之。分为大将三十人,将士百人,葬于浅水原。建二冢,大将曰“旌义冢”,将士曰“怀忠冢”。昌盛陈兵设幕次,具牢馔祭之。昌及大将皆素服临之。诸道师徒,莫不感泣。

昌守西边十五年。及婴疾,约以不日赴京求医,未发而卒。年六十四,赠司空。

(节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二·刘昌传》,有删改)

【注】①泾州:地名。辖区在今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北。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救军至,贼宵溃            今其智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B. 希烈率五万众阵城下        徘徊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C. 扼弹筝峡口                然秦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贾谊《过秦论》)

D. 旬余                    余固笑不信也(苏轼《石钟山记》)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未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B. 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未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C. 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未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D. 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未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昌有勇有谋,临危主动请缨。宋州被围数月,危在旦夕,他提出以酒曲充饥的建议,主张坚守城池,等待援军,并主动要求守卫东南角。

B. 刘昌御敌有方,率部以少胜多。他率三千人抵御李希烈的五万大军,对外据天堑防守,对内激励士气,军队坚持四十五日,终于打败敌军。

C. 刘昌尽职尽责,戍边不辱使命。他任泾州刺史时,亲率士兵耕作,保障了军粮的供应;他奉命修筑平凉城,并派兵把守,保障了边地的安定。

D. 刘昌有情有义,善待阵亡官兵。他初到平凉之时,将收集到的一百多位官兵的骸骨安葬好,并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他身穿素服到场祭奠。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