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小题。 寓哲于画,自古而然。高士明在《山水的危机》一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小题。

寓哲于画,自古而然。高士明在《山水的危机》一文中将山水提高到世界观的高度,应引起艺术界的思考。宗炳“澄怀观道”“含道映物”,董其昌“以禅喻画”,都在试图以山水画这一艺术载体表达一己之情感,社会之文明,自然之运化。“道”就是自然界的总规律,山水画触及这里,自然就离不开哲学了。山水画要适应时代发展并与古人拉开距离,这就是一个突破口。。

艺术与哲学的巧妙结合,可使山水画折射出崇高精神之奥义,最大限度地包含反映人类智慧所能认知的深刻哲理,使人的精神世界得以升华,审美范畴获得拓展,比一般的惯常思维的山水图式具有更深、更高的文化意义。当然这不是轻而易举的,结合得不好,会使绘画流于对哲学意念的简单的标签式诠释,从而伤害到绘画本体的审美价值。要通过视觉形象来联系哲学思维,传导一定的精神特质,不是强加给观众一堆不知所云的干巴巴的哲学概念。艺术性与精神性的关系,必然是最大限度地相反相成,二者互相矛盾又互相包容,这是达成视觉与精神圆融关系的关键。

相反相成的概念,是指事物双方是可以互化互生的,在矛盾双方运动到极端状态,互相互生的关系才会发生,艺术上的大美才会出现。比如著名画家黄宾虹画山水画“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就是典型例子。古人说“执其两端而用中”,矛盾的一方不是尽想着消灭对方。为什么讲和谐社会?要让对方存在,要化相反之力为促进之力。艺术的相反之力,是促进艺术之力,艺术的高层次和谐是靠相反的两极——艺术和精神,在激烈的矛盾运动中达成的一种平衡状态。

艺术与哲学合观的艺术实践从“问天、问史、问我”入手。问天,问天地造化,问宇宙玄机,探究了解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了解山川、宇宙的发展状态和变化规律。问史,问古问今,问人文世事,更迭变迁、继承发展。问我,即清浊排污,澄怀静虑,以利明志。这种内省的自我观照是为了把握一己之个性,明了自己的性格、精神、情绪等艺术特质,从而在艺术实践中顺应之、强化之、发扬之。问,是思考的过程,学习前人要问,但问不仅于此,还可以是疑问、质问,乃至否定。所以,学问——反问——疑问,是进行形而上思维的一般过程,从恭问老师前人是怎么做的,到以自己的眼光反问为什么这么做,到对一切事物的疑问,有肯定,有否定,哲学思维的形成和个人独立思考的价值就体现其中。

将艺术思想落实到艺术实践中,这个个过程非常苦。我常说自己“又笨又慢”“蜗行有痕”“十年一剑”,就是强调再高明的理念都得靠艰苦的实践去落实。

(摘编自贾又福《艺术与哲学合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士明在《山水的危机》一文里提出了值得艺术界思考的观点,他首次指出,山水不是单纯的山水,山水中蕴含着哲理。

B. 今天我们画家画的山水画如果不突破哲学,是难以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的,也难以超越古人山水画的艺术水平。

C. 将艺术和哲学结合的山水画,折射出崇高的精神意义,比一般的惯常思维的山水图式具有更深、更高的文化意义。

D. 艺术与哲学的结合,不是把一些不知在说什么的抽象的哲学概念强加给观众,而是通过视觉形象来传导一定的精神特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引用宗炳“澄怀观道”“含道映物”、董其吕“以禅喻画”的绘画特点,是为了论证古人用山水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个观点。

B. 文本引用句子“执其两端而用中”,是为了说明不要因艺术性而否定精神性,也不要因精神性而不讲艺术性,而要把握好两者的分寸。

C. 本文开头阐述艺术与哲学的关系,接着从艺术与哲学的结合、相反相成两个方面进行论证,然后阐述艺术与哲学结合的艺术实践问题。

D. 本文最后用自己在艺术实践中“十年一剑”等例子作为论据,论证将艺术思想落实到艺术实践中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宾虹的具有“干裂秋风、润含春雨”风格的山水画,表现出艺术上的大美,体现了艺术性与精神性相反相成、可以互化互生的辩证关系。

B. 如果山水画的艺术性与精神性达到了高层次的和谐,那么此时其艺术性和精神性是处在激烈矛盾运动中达成的一种平衡状态。

C. -个艺术家从“问天、问史、问我”人手,进行自我内省,把握自己的个性,明确白己的艺术特质,可以在艺术实践中顺应、强化、发扬这种艺术特质。

D. -个人的哲学思维是在“学问——反问——疑问”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个人独立思考的价值是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质疑、否定而体现出来的。

 

1.D 2.A 3.D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首次指出”错,参见原文“寓哲于画,自古而然”。B项,“如果不突破哲学”表述错误,根据原文第一段“寓哲于画,自古而然”“‘道’就是自然界的总规律,山水画触及这里,自然就离不开哲学了。山水画要适应时代发展并与古人拉开距离,这就是一个突破口”可知,突破口应该是“寓哲于面”,而不是说要“突破哲学”。C项,表述绝对化。参见原文“结合得不好……从而伤害到绘画本体的审美价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六一”儿童节是中国孩子盼望的节日,可不少青年却热衷“蹭六一”。“本宝宝的节日到了,你们准备好礼物了吗?”随着“六一”儿童节的到来,在许多社交工具聊天时输入“六一”等字眼,还会下起“红色气球雨”。越来越多青年人“蹭”入了“六一狂欢”的队伍。

请以“_____——致青年的一封信”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把标题补充完整,统一以“刘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某学校举行经典诗文朗诵晚会。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常常会报幕,在朗诵《岳阳楼记》之前,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报幕词。要求:所写内容与《岳阳楼记》密切相关,衔接自然,至少引用《岳阳楼记》中的一个句子,字数80110。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我们的大脑容易被既定的观念限制,看似精明却往往漏洞百出。当我们在看世界时,_________,还是只是“间接”看到了世界呢?事实上,我们只是间接看到了世界。我们的各种感觉和经验,完全是大脑解码后传递给我们的产物。大脑通过感官,把外在世界的能量和信号转变成电生理信号,_________。我们所体验到的,就是这些由大脑产生的知觉意识。换言之,我们的知觉意识,完全是大脑创造出来的知觉假象,由于是大脑模拟的虚拟现实,__________。这就是大脑容易受骗的第一个原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在北京参加干部培训班学习期间,有幸到老革命家朱仲丽的寓所接见了她。

B. 他接受采访时说:“我的这张玉照拍摄于2009年1月的一天,背景是我的家乡。”

C. 印度部队与巴基斯坦武装人员在边境爆发激烈冲突,巴军一高级军官被击毙。

D. 唁电:惊悉一代高僧性空长老安详圆寂,深感悲痛,谨此奉唁,望节哀顺变。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整体上看,我国制造业质量改善速度仍然滞后于市场需求变化,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以价格为主的产品竞争格局亟待改变。

B. 记者近日从雄安新区联合考古队获悉,经过数月的紧张勘探,发现了面积约18平方公里的东周、汉代以容城南阳遗址为中心的遗址群。

C. 从深圳的做法看,取消医生编制之后,政府按照服务质量、数量、患者满意等给予补贴,医生得到合理的报酬,待遇不会降低。

D. 在有关部门支持下,我国在空间太阳能电站方面经过十余年持续研究,已经大幅缩小了与国际先进国家的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