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怼”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字,今天却成为了网红,请你阅读下列语句,在百度百科里为...

“怼”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字,今天却成为了网红,请你阅读下列语句,在百度百科里为它编一个词条,标注读音,概括字意。。

①怼,怨也,从新对声,丈泪切(《说文解字》)

②怼琼蕊之无微,恨朝霞之难挹。(晋.陆机《叹逝赋》)

③别的酒桌已经开怼了,咱们怎么还不动筷啊?/小伙子,再怼个鸡腿吧!(河南方言)

④出门小心点,别让车怼上了(鲁西南方言)

⑤USB的借口松了吧,往里怼一下。(北京方言)

⑥苏宁强调,京东停用天天快递,是因为苏宁投资了天天,京东也不甘示弱,立刻回怼:“苏宁,请收起你的玻璃心”(微博)

⑦说话喜欢怼人是带着一种什么心理?(《知乎问答》)

⑧因“你愁啥”两对男女互怼并出现打斗,致一人轻伤一人昏迷。(新闻标题)

 

怼:音dui或dui。古义是怨恨的意思在方言里表示进行、打击、冲撞等,可以替代很多动词。在网络用语中则是指责、反驳、批评等意思。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注意编写词条的格式,先注音再解释古义和现在网络上的意思,解释古义注意对方言的意思的归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国人海外抢购的原因,媒体总结不外乎看重质量、价格、诚信。同样的商品,①__________,消费者当然以脚投票来选择国外产品。此前曾有媒体报道,国内儿童药研发缺乏动力性政策,投入高、利润偏低;再加上后续市场发展不健康,药品能否进医院常常不取决于药品本身的质量,而是医药企业、销售者和主管部门、医院或医生的关系。潜规则盛行之下,约企也就普遍没有动力花财力、精力来专注质量,提升消费者体验。这不是单纯的企业能力问题,而是市场秩序问题。好的市场秩序下,消费者和企业相互满足而走向共赢:坏的市场秩序下,②___________。看着国人海外抢购,相信企业家比我们这些旁观者更敏感。但能不能“雪耻”,提升国货的品质和吸引力,③__________,还需要中国的各级政府积极行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偶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

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31日

1.对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一句“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起到了总领全诗的作用,后文的内容都围绕这句展开。

B. 第二句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同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冰结、窒息的生命力。

C. 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D. 诗歌多次出现“重到”“再看见”“再听见”“重开”等字眼,隐含有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

2.如果从揭示中心的角度为这首小诗换一个标题,下面四个短语最恰当的是

A. 春天重到    B. 解冻    C. 迢遥的梦    D. 花儿重开

3.结合诗句内容和写作时间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表感?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个小题)

(1)甚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意常在沛公也。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仁。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为鱼肉,何辞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惧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B.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C.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D.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平旦、黎明等与之意思相同。

B. 败北:打不过转背而逃,即战败。北,引申为与胸相对的背部。

C. 亭长:官名。秦汉时,十里一亭,设亭长一人,管诉讼等。

D. 侯:古代有公、伯、侯、男、子五等爵位,侯是第三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羽性格豪爽,多愁善感。在垓下之围中,他预料了到失败命运,唱出了柔肠百转的《垓下歌》,可谓是“猛虎细嗅蔷薇”。

B. 项羽勇猛无敌,但也自负得意。东城快战,连斩敌将,只用眼神和声音就吓退了敌兵;乌江边,面对必欲杀之以邀功的“故人”,他慷慨赐头。

C. 项羽知耻重义,心地仁善。在乌江岸边,亭长劝他登船离开,以图东山再起,他拒绝好意;他还不忍爱马被杀,赠马亭长。

D. 作者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项羽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囚绿记

陆蠡

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窗是朝东的。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

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拨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以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便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

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 《囚绿记》回顾了一年前在北平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概括地描绘了常春藤在自由环境中活泼可爱的情貌和被囚禁后的反抗精神,从而显现其令人敬仰的品格。

B. 《囚绿记》除运用托物抒情的手法以外,还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绿色是多宝贵的啊!……也视同至宝。”直接倾诉对绿的热爱和渴盼,表现出作者对当时北方都市沉闷环境的厌倦和不满,既指自然环境,也指当时的社会环境。

C. “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责怪常春藤,表达对绿的自省的心理活动,对绿的认识逐渐起了变化,但仍然不肯彻底改变自己的决定,反映了作者对绿爱得“执着”。

D. 《囚绿记》塑造了两个艺术形象:绿的标志物“常春藤”和作者自述性的代言人“我”。这两个形象中,“我”是主角,“常春藤”是配角。

E. 《囚绿记》正是作者心灵的忏悔录。文章不但真实地记录了他爱绿、赞绿的心,记录了他囚绿的行,更记录了囚绿时他日渐遭受的心灵折磨以及内心的不安宁和伴随而来的自责和忏悔。

2.在作者眼里,这刻意描写的绿色的常春藤有着怎样的特点?请简析。

3.有人认为这篇文章是表达作者自己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也有人认为这篇文章是表达“渴求民族解放的执着的爱国主义情怀”。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