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惊悉家父逝,足下不胜哀伤,特致沉痛哀悼,敬请...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惊悉家父逝,足下不胜哀伤,特致沉痛哀悼,敬请节哀顺变。

B. 请您不用担心,玉音已于前天收到,您的牵挂让我感动。

C. 因人手有限,凡超过三个月不见本社通知者,拙稿可以另行处理。

D. 编辑部贺电李老师:“祝贺大作获得全国一等奖,敬颂编安!”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A项,“家父”,是用来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活着的亲人,含有谦恭平常之意。B项,“玉音”,敬辞、尊称对方的书信、言词。D项,“敬颂编安”,是敬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电影选取”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等四个历史片段,构建起了影片的结构和场景,为我们讲述了一支具有革命信仰的军队,这是一部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作品。

B. 之所以中国商业房地产价格高得不正常,是因为它仅仅是我国所有房地产中的一小部分,大量的房子都不是可以用来在扩展的市场秩序里交易的。

C.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了解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在借鉴西方城市规划经验的基础上,城乡封闭住宅小区的内部道路逐步对外开放。

D. 由于在选材与工艺上独树一帜,郫县豆瓣未加香料却香味醇厚,不添油脂却色泽油润,是川味食谱中常用的调味佳品,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最近,一则女子带男友回家见父母,不想却开门揖盗,男子趁人不备窃取财物,最终被判处刑罚的新闻在微信圈广为流传。

②春天暖阳普照,池塘边垂柳绽绿芽,田野里百花齐放;冬天里万物回归沉寂,凛冽的北风吹来,雪花洋洋洒洒,大地白茫茫一片。

③朱日和沙场大阅兵展示了中国自主研究的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国外媒体包括华人报纸纷纷报道,无不侧目而视,赞叹中国人的创新能力。

④大厅里摆满名贵的花草盆景,墙面上挂着装裱精美的书画,办公室书柜里摆满未开封的精装名著,机关单位岂能如此附庸风雅

⑤近年来,为了满足社会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一些现代私塾渐渐兴起,很多孩子在暮鼓晨钟的作息模式中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⑥我们对文化的传承态度不应是胶柱鼓瑟,而应是尊重文化传统,注重社会实际,注重变通、创新、开放、多元,注重基础的传承。

A. ①④⑥    B. ②⑤⑥    C. ②③⑤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望》中描绘了长安城沦陷后的破败景象,寄寓了诗人感时忧国的深沉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了与友人夜晚泛舟赤壁时把酒吟诗的快哉乐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春雪咏兰

明·陈子龙①

问天何意,到春深。干里龙山飞雪?解佩凌波②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③。

当日九畹④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⑤。洛滨江上,寻芳重惜佳节。

注释:①陈子龙,反清复明志士,后兵败投水殉国。本词作于明亡之后。②解佩与凌波:典故,这里均指美女。③鴂:指杜鹃。④九畹:典故,指兰花。⑤金跳脱:手镯类饰品。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两项是

A. 本词一首咏物词。作者采用楚辞美人香草的比兴、象征手法,慷慨激昂,直抒胸臆,充分表现了词人爱国主义情怀。

B. “到春深”该是东风化雨、莺飞草长的时节,但天意反常,竟是”千里龙山飞雪”,在抒发愤懑之情的同时,也奠定全词感情基调。

C. “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词意至此一转,兰草并未灭绝,身处深山幽谷中仍有它嫣然笑容,口吻中不无自豪之意。

D. “数茎清露“则写兰草的其体形象,如同特写镜头:兰草茎叶上清露如珠,晶莹妩媚。这是比喻仁人志士当年忠贞的美德。

E. “王腕香销”一句,写出兰花从回忆中醒来,面向现实,发现美人不在。这表明兰花欲远离美人,通过自己的奋斗去追寻幸福。

2.古典诗歌中有“托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的传统,本词“兰花美人”也体现出比兴寄托的特点。请简要分析本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昉,博陵望都人也。父善,字孟良,大司农。从魏武入关,周太祖以为东梁州刺史。 昉性轻狡,有奸数。周武帝时,以功臣子入侍皇太子。及宣帝嗣位,以技佞见狎, 出入宫掖,宠冠一时。授大都督,迁小御正,与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并见亲信。及帝 不悆,召方及之仪俱入卧内,属以后事。帝喑不复能言。昉见静帝幼冲,不堪负荷。贰之。

昉素知高祖,又以后父之故,有重名于天下,遂与郑译谋,引高祖辅政。高祖固 让,不敢当。昉曰:“公若为,当速为之;如不为,昉自为也。”高祖乃从之。

及高祖为丞相,以昉为司马。时宣帝弟汉王赞居禁中,每与高祖同帐而坐。昉 饰美妓进于赞,赞甚悦之。昉因说赞曰:“大王先帝之弟,时望所归。孺子幼冲, 岂堪大事!今先帝初崩,群情尚扰,王且归第。待事宁之后,入为天子,此万全之 计也。”赞时年未弱冠,性识庸下,闻昉之说,以为信然,遂从之。高祖以昉有定 策之功,拜下大将军、太子太师,封黄国公,与沛国公郑译皆为心膂。前后赏赐巨万,出入以 甲士自卫,朝野倾瞩,称为黄、沛。时人为之语曰:“刘昉牵前,郑译推后。”昉 自恃其功,颇有骄色。然性粗疏,溺于财利,富商大贾,朝夕盈门。

王谦、 司马消难相继而反,高祖忧之,忘寝与食。昉逸游纵酒,不以职司为意,相府事物, 多所遗落。高祖深衔之,以高颎代为司马。是后益见疏忌。及受禅,进位柱国,改 封舒国公,闲居无事,不复任使。昉自以佐命元功,中被疏远,甚不自安。后遇京 师饥,上令禁酒,昉使妾赁屋,当垆沽酒。治书侍御史梁毗劾奏昉曰:“臣闻处贵 则戒之以奢,持满则守之以约。昉既位列群公厚禄已淹正当鉴斯止足何乃规曲蘖之润竞锥刀之末身昵酒徒家为逋薮? 若不纠绳,何以肃厉!”有诏不治。

昉郁郁不得志。时柱国梁士彦、宇文忻俱失职 忿望,昉并与之交,数相来往。士彦妻有美色,昉因与私通,士彦不之知也,情好 弥协,遂相与谋反,许推士彦为帝。后事泄,上穷治之。昉自知不免,默无所对。 下诏诛之。临刑,至朝堂,宇文忻见高颎,向之叩头求哀。昉勃然谓忻曰:“事形如此, 何叩头之有!”于是伏诛,籍没其家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昉既位列/群公厚禄已淹/正当鉴斯止足/何乃规曲蘖之润竞锥刀之末/身昵酒徒/家为逋薮

B. 昉既位列群公/厚禄已淹/正当鉴斯止足何/乃规曲蘖之润竞/锥刀之末身昵酒/徒家为逋薮

C. 昉既位列/群公厚禄已淹/正当鉴斯止足何/乃规曲蘖之润/竞锥刀之末身昵酒/徒家为逋薮

D. 昉既位列群公/厚禄已淹/正当鉴斯止足/何乃规曲蘖之润/竞锥刀之末/身昵酒徒/家为逋薮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昉父,名善,字孟良。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

B. 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开国君主一般是祖。文中周武帝中的“武”是按照“刚强理直曰武”标准,给予他的庙号。

C. 太师,一指太师、太傅、太保的“三公”之一,另一指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的“东宫三师”之一,大多是虚衔。

D. 黜下大将军,是指罢免刘大将军的官职。在古代“黜” 与“罢、免、夺、解”都是免去或解除官职的意思。

3.下到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昉善于逢迎,又很有谋略。营用权谋迎合汉王赞,声色犬马无所不用,从而骗取汉王的信任。

B. 刘昉猾有奸术,怀有二心。宣帝临终时,让刘昉辅助静帝登基,他却让高祖辅佐朝政,高祖爽快答应。

C. 刘昉屡获封赏,权倾朝野。高祖认为他有定策之功,授其高官,封黄国公,引他为心腹,朝野为之瞩目。

D. 刘昉溺于财利,游玩纵酒。因贪财,富商大贾从早到晚出入他家里;因读职,高祖让高颎代他当司马。

4.把文中画横线的旬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宣帝嗣位,以技佞见狎,出入宫掖,宠冠一时。

(2)昉勃然谓忻日:“事形如此,何叩头之有!”于是伏诛,籍没其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