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1一8月份全国房地产...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1一8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949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9%,增速与1一7月份持平,而该增速自5月份以来已经连续4个月保持回落。

B. 90年来,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历经挫折而奋起、历经苦难而辉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巨 变,实现了从强起来到富起来、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C. 美国《大众科学》报道说,中国掌握了铼超级合金技术,不仅有助于大批量制造现有的战机发动机,还有利于研制性能更好、科技含量更高的下一代战机。

D.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为学校与学习者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时空,教、学、评、测等多个环节均因技术的推动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句式杂糅,选项把“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和“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两句杂糅到一处,删除“根据”或“表明”。B项,“从强起来到富起来、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语序不当,应先“站起来”,再到“富起来”,最后是“强起来”,应把“从强起来到富起来、站起来”改为“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D项,“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时空”搭配不当,“创造”与“新时空”不能搭配。另外,“教、学、评、测”顺序不当,应是“教、学、测、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刚才,李教授就城市电视媒体如何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提出了自己的一孔之见,接下来欢迎大家踊跃发言。

②讲诚信的人一诺千金、言行一致,总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敬;而那些言而无信、轻诺寡信的人,总会遭到人们的厌弃和鄙视。

③周恩来见与会人员到齐了,便开宗明义地责问:“中南海怀仁堂的电力都没有保证,这个问题到底出在哪个环节上?”与会者这才明白为什么被深夜召来。

④生死于兰妮都早已置之度外,所谓出书、出名一类的俗事儿在她眼中更是过眼烟云;但她还要如此顽强地写啊写,只是想给饱受病痛折磨的人们提供一点帮助。

⑤军事题材作品与其说是艺术家苦心孤诣的创作,不如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其美学风格也由此呈现出集体主义和国家至上的美学精神。

⑥傅雷对他人译文质量的这种“较真”,在我们看来确实是不为已甚,但傅雷毕竟是傅雷,倔强较真的性格使得他说话根本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郦道元在《三峡》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春冬之时的江水,色彩鲜明,动静结合。

(2)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从想象回到现实,于是感慨自己光阴虚掷、壮志难酬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居庸关【注】

谢榛

控海幽燕地,弯弓豪侠儿。

秋山牧马处,朔塞用兵时。

岭断云飞迥,关长鸟度迟。

当朝有魏尚,复此驻旌旗。

【注】居庸关,又名蓟门关,是长城最重要的关塞之一,在今北京西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诗歌首联从大处落笔,从总体上描绘出居庸关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B. 颔联回顾居庸关一带征战不断的历史,每逢秋高马肥,北方部族就会入侵。

C. “魏尚”是汉文帝时云中太守,他爱护士卒,治军有方,令匈奴不敢进犯。

D. 尾联运用典故,借对魏尚的怀念,表达了对当时缺乏名将镇守边疆的感慨。

E. 诗歌在对边塞风光的描写中融入自己独特感受及对边防的关切,浑然天成。

2.本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懋,初以舍人从军,立功为指挥佥事。已而将兵,功多,累进右都督。永乐元年,封宁阳伯,禄千石。六年三月镇宁夏,善抚降卒。明年从北征,领左哨。战忽失温,与成山侯王通先登,都督朱崇等乘之,遂大捷。二十年从北征。领御前精骑破敌于屈裂河。别将五千骑循河东北,捕余寇,歼之山泽中。师还,武安侯郑亨将辎重先行,懋伏隘以待。敌来蹑,伏起纵击,敌死过半。还京,赐龙衣玉带,册其女为丽妃。成祖之崩于榆木川也,六军在外,京师守备虚弱。仁宗召懋与阳武侯薛禄帅精骑三千驰归,卫京师。命掌前府,加太保,与世侯。宣德元年,从讨乐安。还,仍镇宁夏。得黑白二兔以献,宣宗喜,亲画马赐之。懋在镇久,威名震漠北。顾恃宠自恣,乾没钜万。屡被劾,帝曲宥之,命所司征其赃。懋自陈用已尽,诏贷免。 英宗即位,命偕张辅参议朝政,出为平羌将军,镇甘肃。其冬,寇掠镇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斩获闻。 参赞侍郎柴车劾懋失律致寇,又取所遗老弱,冒为都指挥马亮等功受升赏,论斩。诏免死,夺禄。久之还禄,奉朝请。十三年,福建贼邓茂七反。都御史张楷讨之无功,乃诏懋佩征南将军印,充总兵官,帅京营、江浙兵往讨。至浙江,有欲分兵扼海口者,懋曰:“是使贼致死于我也。”明年抵建宁,茂七已死,余贼聚尤溪、沙县,诸将欲屠之,懋曰:“是坚贼心也。”乃下令招抚,贼党多降。分道逐捕,悉平之。已而沙县城复炽,久不定,会英宗北狩,景帝立,遂诏班师。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赠浚国公,谥武靖。懋修髯伟貌,声如洪钟。胸次磊落,敬礼士大夫。“靖难”功臣至天顺时无在者,惟懋久享禄位,数废数起,卒以功名终。

(选自《明史·陈懋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B. 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C. 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D. 言官劾之/以贼平/不问仍加/太保掌中府/兼领宗人府/事英宗复位/益禄二百石/天顺七年卒年/八十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永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元年指的是帝王改换年号的下一年。

B. 六军本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后来泛指禁军。其具体组成部分各朝代并不一致。

C. 北狩本意是到北方狩猎。此为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婉词,即明英宗被瓦刺俘虏。

D. 谥武靖即陈懋的谥号为“武靖”。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陈懋长期征战,功勋赫赫。成祖时期,他多次随驾北征,均能取胜;宣宗时期,他从讨乐安,镇守宁夏,威名远扬。

B. 陈懋颇有谋略,善于用兵。屈裂河战后,撤军时他巧妙设伏,大败敌军;讨伐邓茂七,他采取正确策略,成功平叛。

C. 陈懋仪表堂堂,胸怀坦荡。他长须飘飘,相貌伟岸,声如洪钟;他心胸磊落,尽管位高权重,但能敬重礼遇士大夫。

D. 陈懋几起几落,幸得善终。作为四朝元老,他是“靖难”功臣中唯一活到天顺时期的人,并且久享禄位,以功名终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屡被劾,帝曲宥之,命所司征其赃。懋自陈用已尽,诏贷免。

(2)其冬,寇掠镇番,懋遣兵援之,解去,以斩获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汪曾祺的“淡”

唐铭

汪曾祺这位被称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最后一位“纯粹的文人”、最后—位“古典抒情诗人”的作家,用他好奇的目光和温情的笔触,构造了一个诗意丰盈的文学世界,读者于其间可以品尝人间五味,复观草木春秋。

读者谈论汪曾祺的文学印象,用得最多的评语大概便是“淡”,其余还有“清”“逸”“雅”“诗化”“唯美”“传统与本土写作”等等。余华曾说,一个人的记忆决定了他写作的方向。汪曾祺之“淡”,自然也和他的早年经历、求学道路等息息相关。汪曾祺的父亲汪菊生是一个开明、随和、有同情心,且富有艺术气质的人,会画画、刻图章,还摆弄过琵琶、洞箫、笛子、胡琴等各色乐器。汪曾祺喜欢看父亲画画,跟着父亲“读”画帖。他说,“我对画家的偏爱,也对我的文学创作有影响”,“我喜欢疏朗清淡的风格,不喜欢繁复浓重的风格”(《我的创作生涯》)。汪曾祺外祖父的家屋里有一条横幅,上面写着“无事此静坐”。年幼的汪曾祺常常“拿了一本闲书,悄悄走进去,坐下来一看半天,看起来,我小小年纪,就已经有一点隐逸之气了”(《无事此静坐》)。

念小学一年级时,汪曾祺学了一首《咏雪》诗,晚年忆及此事,称自己那时“已经能够感受到‘飞入芦花都不见’的美”,且自己写散文和小说所用的方法,也是从中悟出的。(《我的小学》)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国文老师高北溟先生,对汪曾祺有极大影响。高先生讲课时,除指定教材外,还用自编的讲义,所选皆是“有感慨,有性情,平易自然”的文章。小学毕业后的暑假期间,汪曾祺受教于乡中名儒韦子廉(别号鹤琴)。晚年他如此回忆道:“先生日授桐城派古文一篇,督临《多宝塔》一纸。我至今作文写字,实得力于先生之指授。”

然而,汪曾祺的“淡”也为他招致了一些非议。有评论认为,他的作品缺乏足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缺乏现实意义和教育作用。汪曾祺对此做过一些回应。

在与崔道怡、林斤澜对谈时,汪曾祺表示:“有的人曾提出,说我的作品不足之处是没有对这个世界进行拷问。我说,我不想对世界进行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严峻的拷问;我也不想对世界发出像卡夫卡那样的阴冷的怀疑。我对这个世界的感觉是比较温暖的。就是应该给人们以希望,而不是绝望。我的作品没有那种崇高的、悲壮的效果。我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社会性·小说技巧》)

在《我的创作生涯》中,汪曾祺说:“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诗意的。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歇一会,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点我的作品。我对生活,基本上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认为人类是有前途的,中国是会好起来的。我愿意把这点朴素的信念传达给人。”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或许可以说,汪曾祺的“淡”,实则是以其文笔文心,确认和守护着某种“诚与真”。“说我淡化,无非是说没有写重大题材,没有写性格复杂的英雄人物,没有写强烈的、富于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但这是我的生活经历,我的文化素养,我的气质所决定的。我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波澜壮阔的生活,没有见过叱咤风云的人物,你叫我怎么写?我写作,强调真实,大都有过亲身感受,我不能靠材料写作。我只能写我所熟悉的平平常常的人和事,或者如姜白石所说‘世间小儿女’。只能用平平常常的思想感情去了解他们,用平平常常的方法表现他们。这结果就是淡。”(《七十书怀》)

(选自2017年6月23日《中华读书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汪曾祺是20世纪中国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笔下的文学世界充满诗意,从中可以品尝人间五味,复观草木春秋。

B. 汪曾棋的文学创作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富有艺术气质的父亲,对于形成他“淡”的风格产生了一定影响。

C. 汪曾祺悟性颇好。小学一年级时,他不何能够感受到“飞人芦花都不见”的美,而且悟出了写散文和小说的方法。

D. 有人曾说,汪曾祺作品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对这个世界进行拷问。对此,汪曾棋提出了 自己不同的理解与认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汪曾祺的作品留给读者最深刻的印象便是“淡”,而他的“淡”的特点的形成与其早年经历、求学道路等密不可分。

B. 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国文老师高北溟、乡中名儒韦子廉,都曾对汪曾祺文学创作产生很大影响。其中,后者影响更大。

C. 对于汪曾祺的“淡”,有人提出批评,说他的作品缺乏足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等等。对此,汪曾祺予以否定。

D. 汪曾祺有一种朴素的学年,即他相信生活是美好的,人类是有前途的,中国是会好起来的,他借作品传达这种信念。

E. 汪曾祺的“淡”其实就是确认和守护着某种“诚与真”,即写平常的人和事,抒平常的思想感情,用平常的方法写。

3.文中大量引用汪曾祺自己作品中的语句,有何作用?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