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7年,全国各线城市悄然兴起了一股马拉松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7年,全国各线城市悄然兴起了一股马拉松热,全年几乎每个周日都有一场马拉松比赛,有时甚至一个周日有两、三场马拉松比赛在不同城市同时进行。对此,网友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说,马拉松比赛门槛低、人数多,特别适宜全民健身;有人说,马拉松比赛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城市知名度方面大有裨益;还有人说,中国的马拉松比赛,都是地方政府出资,非洲黑人唱戏,城市百姓买单;还有人说,一场马拉松比赛,动辄让城市干线封闭六、七个小时,加上前期准备和后期整理,城市交通大受影响,出行苦不堪言。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文章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千城一面恍如昙花一现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的兴起,马拉松运动几乎成为了一二线城市的标配。从冷僻的专业词汇到现实生活中的热门运动,中国的马拉松运动只用短短几年时间便完成了这样的转变。 而近年兴起的马拉松“热”和一些地方政府看重马拉松赛的推介城市、拉动旅游等直接相关。业内人士表示,有些迫不及待的办赛行为也难免会与政绩冲动发生关联,一心指望这样的办赛主体持续拉动马拉松热升温,既不科学、也不靠谱。 记者注意到,近两年如果要推选当下国内最神奇的赛事,那么这个赛事非马拉松赛莫属:一个长期少人问津的赛事能在几年间火遍大江南北,一个长期连跑步都吃力的人居然成了马拉松“发烧友”,这样的“神话”恐怕在别的项目上连复制都没有可能。 而在马拉松赛事审批放开之后,马拉松办赛热的澎湃激情便是火得一塌糊涂。 近些年来,悉尼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冠军王丽萍一直在参与马拉松运动。在她看来,马拉松运动的兴起其实是“泛运动”时代的一个缩影。她解释道,之前的全民健身更多的适用于老年人,但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改观,“许多白领、年轻人都加入了全民健身的团队。” 而与此同时,王丽萍发现爆发式的增长同样也暴露了马拉松赛事的诸多问题。 王丽萍指出,随着马拉松热潮的兴起,很多马拉松赛事泛泛举办,“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主题。”她表示,一些城市举办马拉松赛事就如走过场,“就是出于别人办了一场,我也需要办一场的攀比心理。” 对此,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表示认同,随着马拉松赛越办越多,他也越来越深切地感受“成长”的烦恼。 近些年来可谓是“马拉松年”,中国各个城市纷纷亮剑,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都在举办国际马拉松比赛。 “马拉松给大家的感觉就是都差不多,”杨建华表示,如今不少的马拉松陷入了“邀请非洲选手”、“大力搞直播”的怪圈,“各个城市举办的马拉松特色并不明显,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并不能体现,甚至有市民认为这是烧钱的。” 杨建华说:“一些马拉松甚至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譬如资金运作不到位而引发的奖金迟发甚至是发不出的尴尬局面。” 而在潘华群看来,马拉松赛事的确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省会城市马拉松名额一票难求,一般需要抽签决定名额,地级市报满名额也不成问题,但是县级城市就碰到报名冷清的难题。” 记者了解到,对于分散于全国各地的马拉松赛事来说,专业的赛事运营队伍是有限的,专业的参赛选手队伍是捉襟见肘的,业余高水平爱好者队伍同样是有限的。 可以想见,在办赛资源并不充裕的大背景下,赛事办得越多就会越充分地稀释有限的办赛资源,使得很多赛事的品质难以得到基本保障,这样一种不健康的马拉松办赛氛围最终会给“成长”中的国内马拉松赛事带来持续困扰。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准确的说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做好此类作文的关键是把握好审题立意。我们首先要读懂并分析材料。所给内容是材料+观点型作文题。材料是说全国各城市兴起马拉松热,举办的次数多,涉及不同城市。对此,网友们纷纷发表不同的看法。材料列举了网友们的四中看法,这些看法可以笼统地分为两类,一类是持支持的态度,另一类是持反对的态度。支持的理由是马拉松比赛门槛低、人数多,特别适宜全民健身,还有的认为拉松比赛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城市知名度。反对的理由是中国的马拉松比赛由地方政府出资,非洲黑人唱戏,城市百姓买单,城市干线封闭城市交通大受影响,出行苦不堪言。当然,事实上还可以从以下的角度立意:马拉松现已成为引领国内全民健身的新时尚,逐步融入城市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促进城市经济文化发展、展示城市形象、塑造市民精神、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力量;马拉松陷入了“邀请非洲选手”、“大力搞直播”的怪圈;赛事主办方花钱盲目邀请外籍运动员参赛,并不会给品牌带来很大正面影响;马拉松带给爱好者的应该是更多的参与性,而不是表演性,与其在明星运动员上投入大量的财力,不如把资金更多用于为参赛者提供服务和保障;马拉松比赛是一种文化生活、文化自觉和生活方式;马拉松“热”背后应注入一些“冷”思考。鉴于此,审题立意可以着眼于这些方面,最好是采用辩证的方法,肯定马拉松的积极一面,也能指出它的消极一面。只要观点明确而正确,说理恰当而真实,逻辑缜密,结合现实情况,就会是一篇好的文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1)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评选校园之星能激励学生争做优秀,能让影星、体育明星黯淡。校园之星是学校中各个方面的佼佼者,评选上某一种“星”就能进一流名校,将来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1)评选校园之星不能让影星、体育明星黯淡。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一处不超过15个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我们常说的整句和散句。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由于形式整齐,所以明白晓畅、气势贯通、声音和谐,(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句则是结构不整齐,各种句式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而不呆板,便于叙事。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此文虽立意甚高,但语言上还有瑕疵,阅后我已作斧正。

B. 既然要求建言献策,我就不揣冒昧,略呈拙见。

C. 听说新开的川菜馆聘请的是成都的大厨,味道绝对纯正,几时咱们一起去惠顾一番。

D. 喜逢先生六十华诞,我们这些高足一同前往祝寿,也乘便重游校园。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进入网络时代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良莠不齐的网络游戏,判别力不足的孩子深陷其中,这令许多家长深感焦虑不安。

B. 教育局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本着以生为本的宗旨,各学校纷纷颁布了严禁假期补课的条令。

C. 新一届联大会议上,出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身影,响起了中国声音,出现了中国方案,为新协议的达成注入了中国元素。

D. 民进党执政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大搞去中国化,其行径不仅搅乱了东亚的政治稳定,更使台海陷入到动荡的泥潭。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①十九大报告高屋建瓴,通古今,察中外,总揽全局,为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绘制了宏伟的蓝图。

②来到黄州,远离了政治中心,远离了文坛领袖的光环,苏轼在住舍东边开辟了一块空地,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生活,也称得上是自得其乐。

③新的简拔制度选贤任能,人们的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促发。许多重要岗位上优秀的年轻人不绝如缕地出现。

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争霸鼎足而立的格局被打破,一超多强的多极世界就此形成。

⑤面对小商小贩的随地摆摊,机动车乱停乱放,仅仅依靠城管和交警和处罚只能是扬汤止沸,解决不了多少问题。

⑥市政府祭出大手笔,拿出上亿元专款赴京延揽高端人才,大有千金买骨的气魄。

A. ②③⑤    B. ①⑤⑥    C. ③④⑥    D. ①④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