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作家严歌苓写过的一段话,请根据你的理解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下面是作家严歌苓写过的一段话,请根据你的理解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写作之于我,便是一种秘密的过瘾。生命一天不达到那个浓度和烈度,瘾就没过去,那一天就活得窝囊。然而,能不能过上那把瘾,取决于你认不认真,是否全身心地投入。

 

痴迷铸就卓越 “写作之于我,便是一种秘密的过瘾。生命一天不达到那个浓度和烈度,瘾就没过去,那一天就活得窝囊。然而,能不能过上那把瘾,取决于你认不认真,是否全身心地投入。” 我想这是对自己喜爱事物的一种痴迷。因为痴迷才能上瘾,而达到这种上瘾的境地,需要你的执着与认真。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因专注于天上的繁星,不慎跌入深坑。这看似愚蠢的行为,招来了人们的不解与嘲笑。而我却认为,一个人只有自由探索精神,抱有痴迷的态度,上了瘾,不断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成就卓越。 痴迷使人专一。这种上瘾,彰显生命的浓烈。古人云:性痴,则其志凝。自由对自己手中的事物抱有极大的兴趣,才能有潜心研究的精神。正如泰勒斯,当路人将他救上来时,他开口一句:“明天会下雨!”这充分证明了他对天文的专注,而若是没有他的痴迷、专注,他自然不会掉入深坑,但也绝无对天文的“特殊才能。”无独有偶,爱迪生因专注于自己的发明进程,报税时忘记自己的姓名;瓦特痴迷于对蒸汽的研究,忘记了将烧开水的炉子关上……惟有痴迷的态度,才能有专一的目标从而探索发现以致成功。 痴迷让人坚持不懈,废寝忘食,水滴石穿。“书圣”王羲之,对书法艺术的研究近乎痴迷,他常在衣袖上练习书法,时间久了,衣袖竟已磨破。中国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在延安窑洞中,抱着“乎天下”的雄心壮志,以及对军事的痴迷,挤时间研究书本,写文章,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并将《论持久战》发表,轰动一时。就连那读诗的弱女子香菱,也因痴迷的态度,在梦中吟出了“精华掩淹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苏轼曾说:“古人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而惟有痴迷,才能有坚持的动力和源泉。我想,他们也如严歌苓一样“生命一天不达到那个浓度和烈度,没有达到那个敏感度、兴奋点,瘾就没过去,那一天就活得窝囊”。 放眼古今中外,那些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对事业上了瘾的人,因为上瘾所以痴迷。在学术、研究,道德上有建树的人,往往有对事业的痴迷和执着,如果将人的一生所要完成的事业化作一艘轮,那么痴迷的态度,或者是专注的精神,则是轮船坚实的钢板,勤奋、创新、智慧等其他,是知识的船加速航行的辅助,必不可少的辅助。阿基米德为了测出皇冠的含金量,痴迷钻研,在洗澡时得到了灵感,便喜出望外,赤裸裸地跑出家门;牛顿也流传下来因专注把怀表当鸡蛋煮了的逸事。没有痴迷,哪得钻研? 黑格尔说:“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永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而那些人,也驻代无法拥有探索、发现的潜质,终其一生,碌碌无为。 痴迷铸就卓越,让我们当一个聪明的傻子,而非一个貌似安逸机灵的笨蛋。也许,只有这样过瘾活一把的人生才是值得回味的一生。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名言类的材料作文,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选取立意的角度,从“寄托”的角度可以立意为:个体(自我)的生命寄托,记叙自我的生命所寄、议论生命应有所寄;从“浓度和烈度”的角度可以立意为:生命要有浓度和烈度;生命亦可以平平淡淡;从“认真”的角度可以立意:要认真(全身心)地过好每一天;另一种虚度(对虚度光阴的个性表达)等等。如从“寄托”的角度立意可以先提出“生命要有所依托”,然后分析“为什么”,再论述“如何做到有寄托”,重点放在“如何有寄托”上,解决问题,使文章有深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论夭亡

余光中

①“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梦蝶人的境界,渺渺茫茫,王羲之尚且不能喻之于怀,何况魏晋已远,二十世纪的我们。为寿为夭,本来不由我们自己决定。自历史看来,夭者不过“早走一步”,但这一步是从生到死,所以对于早走这么一步的人,我们最容易动悲悯之情。就在前几天,去吊这么一位夭亡的朋友,本来并不准备掉泪,但是目送柜车载走他的薄棺,顿然感到天地寂寞,日月无聊,眼睛已经潮湿。盛筵方酣,有一位来宾忽然要早走,大家可能怪他无礼,而对于一位夭者,我们不但不怪他,反而要为他感伤,原因是他这一走,不但永不回来,而且也不会再听见他的消息了。

②不过,夭亡也不是全无好处的。老与死,是人生的两大恐惧,但是夭者至少免于其一。虽说智慧随老年俱来,但体貌衰于下的那种痛苦和死亡日近的那种自觉,恐怕不是智慧所能补尝的吧。夭者在“阳寿”上虽然吃了一点亏,至少他免了老这一劫。不仅如此,在后人的记忆或想象之中,他永远是年轻的。寿登耄耋的人,当然也曾经年轻过,只是在后人的忆念之中,总是以老迈的姿态出现。至少在我的印象里,佛洛斯特总是一位老头子。可是想起雪莱的时候,我似乎总是看到一位英姿勃发的青年,因为他从来没有老过,即使我努力要想象一个龙钟的雪莱,也无从想象起。事实上,以“冥寿”而言,雪莱至少比佛洛斯特老八十多岁,也就是说,做后者的曾祖父都有余。可是在我们心中,雪莱是青年,佛洛斯特是老叟。

③那是因为死亡,奇异而神秘的雕刻家,只是永恒的一个助手。在他神奇的一触下,年轻的永远是年轻,年老的永远是年老。尽管最后凡人必死,但王勃死后一直年轻,一直年轻了一千多年,而且以后,无论历史延伸到多久,他再也不会变老了。白居易就不同,因为他已经老了一千多年,而且将永远老下去,在后人的心中。就王勃而言,以生前的数十年换取身后千年,万年,亿万年的年轻形象,实在不能算是不幸。所以死亡不但决定死,也决定生的形象;而夭亡,究竟是幸,是不幸,或是不幸中之大幸,恐怕不是常人所能决定的吧!

1.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②段中,作者认为夭亡的好处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3.从全文看,作者对于夭亡者怀有怎样的情感?对夭亡持怎样的态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船上

沈从文

住在那小旅馆实在不是个办法,每天虽只三毛六分钱,四个月来欠下的钱很像个大数目了。欠账太多了,非常怕见内老板,每天又必得同她在一桌吃饭。她说的话我可以装作不懂,可是仍然留在心上,挪移不开。恰好那时有一只押运军服的帆船,正预备上行,押运人就是我哥哥一个老朋友,我也同他在一堆吃过喝过。一个做小学教员的亲戚,答应替我向店中办个交涉,欠账暂时不说。在桃源的那个表弟,恰好也正想回返本队,因此三人就一同坐了这小船上驶。

船上装满了崭新棉布军服,把军服摊开,就躺到那上面去,听押船上行的曾姓朋友,说过去生活中种种故事。

这曾姓朋友读书不多,办事却十分在行,军人风味的勇敢,爽直,正如一般镇人的通性,因此说到任何故事时,也一例能使人神往意移。这朋友最爱说的就是粗野话。一切粗俗的话语,在一个直爽的人口中说来,却常常是妩媚的。

但七百里航程还只走过八分之一时,我们所有的钱却已完全花光了。把钱花光后我们仍然有说有笑,各人躺在温暖软和的棉军服上面,说粗野的故事,喝寒冷的北风,让船儿慢慢拉去,到应吃饭时,便用极厉害的辣椒在火中烧焦蘸盐下饭。

船只因为得随同一批有兵队护送的货船同时上行,一百来只大小不等的货船,每天必同时拔锚,同时抛锚,因此景象十分动人。任何一只船出事时皆得加以援助,一出事总就得停顿半天。天气又冷,河水业已下落,每到上滩河槽容船处都十分窄,船夫在这样天气下,还时时刻刻得下水中拉纤,故每天即或毫无阻碍也只能走三十里。送船兵士到了晚上有一部分人得上岸去放哨,大白天则全部上岸跟着船行,所以也十分劳苦。但人人却十分高兴。一遇船上出事时,就去帮助船夫。

常德到辰州四百四十里,我们一行便走了十八天,抵岸那天恰恰是正月一日。船傍城下时已黄昏,三人空手上岸,走到市街去看了一阵春联。从一个屠户铺子经过,我正为他们说及四年前见到这退伍兵士屠户同人殴打,如《水浒》上的镇关西,谁也不是他的对手。恰恰这时节我们前面一点就抛下了一个大爆竹,訇的一声,吓了我们一跳。那时各处虽有爆竹的响声,但曾姓朋友却以为这个来得古怪。就拖我们稍稍走过了屠户门前几步,停顿了一下。只见那屠户家楼口小门里,很迅速地又抛了一个爆竹下来,又是訇的一声,那曾姓朋友说:“这狗杂种故意吓人,让我们去拜年吧。”还来不及阻止,他就到那边拍门去了。一面拍门一面和气异常地说:“老板,老板,拜年,拜年!”一会儿有个人来开门,门拉开时,曾姓朋友一望,就知道这人是镇关西,便同他把手拱拱,冷不防在那高个子眼鼻之间就是结结实实一拳,那家伙大约多喝了杯酒,一拳打去就倒到烛光辉煌的门里去了。只听到哼哼乱骂,但一时却爬不起来,且有人在楼上问什么什么,那曾姓朋友便说:“狗X的,把爆竹从我头上丢来,你认错了人。老子打了你,有什么话说,到中南门河边送军服船上来找我,我名曾祖宗。”一面说,一面便取出一个名片向门里抛去,拉着我们两人的膀子,哈哈大笑迈步走了。

我们还以为那个镇关西会赶来的,因此各人随手拾了些石头,预备来一场恶斗,谁知身后并无人赶来。上船后,还以为当时虽不赶来,过不久定有人在泥滩上喊曾芹轩,叫他上岸比武。这朋友腹部临时还缚了一个软牛皮大抱肚,选了一块很合手的湿柴,表弟同我却各人拿了好些石块,预备这屠户来说理。也许一拳打去那家伙已把鼻子打塌了,也许听到寻事的声音是镇人,知道不大好惹,且自己先输了理,故不敢来第二次讨亏吃了,因此我们竟白等了一个上半夜。这个年也就在这样可笑情形中过了。第二天一早,船又离开辰州河岸,开进辰河支流的白河了。

1.全文主要记述了行船中发生的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

2.“这个年也就在这样可笑情形中过了”,其中“可笑”指的是什么?

3.请简析小说中曾姓朋友的形象特点。

4.请探究小说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    (庄子《逍遥游》)

⑵谚曰:“桃李不言,_________。”    (《史记·李将军列传》)

__________,衣食足而知荣辱。        (《史记·管仲列传》)

__________,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史记·高祖本纪》)

__________,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⑹老当益壮,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⑺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         (王实甫《长亭送别》)

⑻高山仰止,_________。        (《诗经·小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杨君之任永康

欧阳修

剑峰云栈未尝行,图画曾看已可惊。

险若登天悬鸟道,下临无地泻江声。

折腰莫以微官耻,为政须通异俗情。

况子多才兼美行,荐章期即达承明

【注】①承明:即承明殿,汉代天子的宫殿名。

1.颔联写景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2.全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殷仲文,南蛮校尉觊之弟也。少有才藻,美容貌。从兄仲堪荐之于会稽王道子,即引为骠骑参军,甚相赏待。俄转谘议参军,后为元显征虏长史。桓玄与朝廷有隙,玄之姊,仲文之妻,疑而间之,左迁新安太守。仲文于玄虽为姻亲,而素不交密,及闻玄平京师,便弃郡投焉。玄甚悦之,以为谘议参军。玄将为乱,使总领诏命,以为侍中,领左卫将军。玄九锡,仲文之辞也。

玄篡位入宫,其床忽陷,群下失色,仲文曰:“将由圣德深厚,地不能载。”玄大悦。以佐命亲贵,厚自封崇,舆马器服,穷极绮丽。性贪吝,多纳货贿,家累千金,常若不足。玄为刘裕所败,随玄西走,其珍宝玩好悉藏地中,皆变为土。

帝初反正,抗表自解,诏不许。仲文因月朔与众至大司马府,府中有老槐树,顾之良久而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仲文有名望,自谓必当朝政。谢混之徒畴昔所轻者,并皆比肩,常怏怏不得志。忽迁为东阳太守,意弥不平。刘毅爱才好士,深相礼接,临当之郡,游宴弥日。何无忌甚慕之。东阳,无忌所统,仲文许当便道修谒,无忌故益钦迟之,令府中命文人殷阐、孔宁子之徒撰义构文,以其至。仲文失志恍惚,遂不过府。无忌疑其己,大怒,思中伤之。时属慕容超南侵,无忌言于刘裕曰:“桓胤、殷仲文并乃腹心之疾,北虏不足为忧。”义熙三年,又以仲文与骆球等谋反,及其弟南蛮校尉叔文伏诛,仲文时照镜不见其面,数日而遇祸。

仲文善属文,为世所重,谢灵运尝云:“若殷仲文读书半袁豹,则文才不减班固。”言其文多而见书少也。

(《晋书·殷仲文传》)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桓玄与朝廷有隙             会:适逢

B. 仲文有名望                 素:一向

C. 其至                     俟:等待

D. 无忌疑其己                 薄:迫近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兄:同祖伯叔之子年长于己者,即堂兄。

B. 左迁:降低官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C. 九锡:诸侯、大臣给自己加封的最高官职。

D. 月朔:每月的朔日。指旧历初一。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谢混之徒畴昔所轻者,并皆比肩,常怏怏不得志。

⑵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4.根据第三段,概括殷仲文遇祸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