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先生是本专业的泰山北斗,我作为您的高足,能有...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先生是本专业的泰山北斗,我作为您的高足,能有您水平的十分之一,就很满意了。

B. 我们学生太忙,人又多,无从前往,您若能就教于此,我们感激之至,一定倾耳聆听。

C. 在公司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你们这些老员工一直效犬马之劳,作为经理,我非常高兴。

D. 听说你得了病,家父十分着急,却因不良于行,难以前来探望,所以特地派我来看望。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A项,自称“高足”不合适,因为它是表赞美的称呼。B项,“就教”错,它的意思是向对方求教,本项中不合乎人物身份。C项,“效犬马之劳”是自谦的说法,不能用于他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毒品的流行往往与其他社会病害、不良风气纠缠在一起,如果不同时改变不良风气和其他社会病害,就难以使毒品彻底禁绝。

B. 《2016职场人生活状态调査报告》显示,十年间城市人口平均每年增长2096万人,其中40%的人希望远离喧嚣,搬到农村。

C. 玛丽安由于对自己的虚荣心估计不足,对自己的判断力过于自信,那个卑劣的威洛比差点成了她的丈夫,差点贻误了她终身。

D. 老年人因为年纪大,所以健身时应选择一些动作幅作小、力度不大的项目为宜,不应做剧烈运动,以免受到损伤,导致病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是座谈,不是什么正式性会议,请大家不要拘束,有什么意见就姑妄言之,即使说错了也不要紧,我们只希望听到大家真实的心声。

②虽然努力了多年,也练习着写过一些诗歌,但我还是没有底气,若得不到这位著名诗歌评论家的首肯,我的这首诗肯定还得化为泡影

③银行大批量为大学新生办卡,可以获得大量用户,但就这种“业务拓展”显然打错了如意等盘,因为这不符合《商业银行法》的相关规定。

④他们俩惺惺相惜,相见恨晚,往往一谈就是数小时,常常是茶馆要打烊了,服务员过来催了,他们才意犹未尽地告别,还要相约来日。

⑤引进了外国先进医术,也买来了最先进的器械,医生对昏迷了半个月的王少鹏又作了一次手术,王少鹏终于起死回生,苏醒了过来。

⑥他们痛感清末民初那种孤芳自赏、脱离现实生活的画风无法担负起唤醒民众的重任,于是立志将“绘画革命”与“政治革命”同时进行。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风小了就托不起大鹏之翼,它可以用来比喻必须有丰富的积累才能做成大事,这就与荀子《劝学》中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有了相通之处。

(2)杜牧在《阿房宫陚》中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人同此心之意,作者以此告诫统治者一定要关心民生,千万不要醉生梦死,只顾自己沉醉于声色之中,而让那不知亡国恨的商女“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唐]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写作者登高临远,看到高楼与荒野相接,触景生情,只觉愁绪如茫茫海天扑面而来。

B. 本诗用词生动,“楼”前之“髙”,突出城楼之雄伟,也有力地烘托了诗人品格的高尚。

C. 颔联有深意:惊风、密雨影射敌对势力,芙蓉、薜荔比喻自己,两句感慨仕途风波险恶。

D. 尾联上句“共来”照应了题目中的“寄”字,暗示作者与朋友都因反对朝廷而遭到贬谪。

E. 末句“犹自”意为“仍旧”,强调了虽然相距很近,但朋友间互通音讯的希望依然难以实现。

2.本诗中间两联的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 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苏轼《方山子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B. 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C. 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 一发得之/

D. 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发得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庵,圆顶草屋,在文中指粗陋的住处。它有时指和尚或尼姑所居住的寺庙。

B. 陈慥季常,是人的名和字。古代同时称人的名和字的时候,字跟在名的后面。

C. 公侯是指有爵位的贵族和高官。古代爵位一般分公、侯、伯、子、男等五级。

D. 河北指黄河以北。河在古代特指黄河,后来“河”字渐渐成为河流的通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方山子颇有声望。他隐居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特别仰慕古代的朱家、郭解,向他们学习,乡间的侠士们都尊崇他。

B. 方山子特立独行。他本名陈慥,虽然生活在宋代,但是戴古代的方山冠,因此人们都很少称他的名字,而叫他方山子。

C. 方山子鄙弃富贵。他出身于豪富之家,家中园宅壮丽,田地很广,他却率领妻子儿女和奴婢,前往山中过艰苦的生活。

D. 方山子今昔大异。他年轻时爱饮酒舞剑,用财如粪土,可以说是一个张狂的花花公子,年老后则安贫乐道,心性恬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2)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