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传统美学一方面否定了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传统美学一方面否定了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另方面又否定了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那么,“美”在哪里呢?中国传统美学的回答是:“美”在意象。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即所谓“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所谓“一草一树,一丘一壑,皆灵想之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的美(包括各种审美形态)。。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在中国传统美学看来,意象是美的本体,意象也是艺术的本体。中国传统美学给予“意象”的最一般的规定,是“情景交融”。但是这里所说的“情”与“景”不能理解为互相外在的两个实体化的东西,而是“情”与“景”的欣合和畅、一气流通。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如果“情”“景”二分,互相外在,互相隔离,那就不可能产生审美意象。离开主体的“情”,“景”就不能显现,就成了“虚景”;离开客体的“景”,“情”就不能产生,也就成了“虚情”。

朱光潜、宗白华吸取了中国传统美学关于“意象”的思想。 朱光潜在《论美》这本书的“开场白”就明白指出:  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朱光潜在《诗论》中强调,“诗的境界”(意象)是直觉的产物。他说:“凝神关照之际,心中只有一个完整的孤立的意象,无比较,无分析,无旁涉,结果常致物我由两忘而同一,我的情趣与物的意志遂往复交流,不知不觉之中人情与物理互相渗透。”这就是“直觉”。

宗白华指出,意象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是一个虚灵世界,“一种永恒的灵的空间”。在这个虚灵世界中,人们乃能了解和体验人生的意味、情趣和价值。

审美意象不是一种物理的实在,也不是一个个抽象的理念世界,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充满情趣的感性世界,也就是中国美学所说的情景相融的世界。

(选编自叶朗《美在意象》)

1.下列关于原文一二自然段中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美学既否定美是客观的,又否定美是主观的,是基于对美是实体化的否认。

B.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存在于意象之中,这里的“意象”就是美和艺术本体。

C.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构建一个与物理世界截然不同的意象世界。

D.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意象表现为“情景交融”,“情”“景”不能二分,没有本质区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提出了全文的总观点,既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在意象。

B. 第二段对于“情”“景”的分析是为了解释意象为什么能产生美感。

C. 文章引用朱光潜在《论美》和《论诗》的论述都是为了进一步证明美存在意象之中。

D. 文章引用宗白华的论述,是为了进一步分析意象就是“情”与“景”的结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能在现实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我们就能获得美。

B. 只有情景统一,互相融合做到“情不虚情,景不虚景”才能构成审美的意象。

C. 朱光潜认为凝神关照外物,达到物我两忘的状态就产生了直觉件,进而就催生了意象。

D. 宗白华认为在情景交融的虚灵世界中,人们才能了解和体验人生的审美意味。

 

1.B 2.B 3.A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A项,原文是“中国传统美学一方血霄定了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另-方面又霄定了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并不是选项所指的“基于美是实体化的否认”;C项,“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构建一个与物理世界截然不同的意象世界”曲解文意。原文是“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交融的意象世界”;D项,“没有本质区别”说法绝对。故选B。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B项,“第二段对于‘情’‘景’的分析是为了解释意象为什么能产生美感”分析错误,文章第二段对于“情”和“景”的分析是为了深层次的阐释“意象”的概念。故选B。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和文中信息能力。题干要求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项,“如果能在现实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我们就能获得美”说法错误,扩大“美”的范围,原文是“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过去的一年,我国电影票房再创新高,达到440亿元。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三年我国电影票房将破千亿大关。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个怪圈,高口碑的电影票房不一定高,而被评为烂片的作品往往却票房冲天。以豆瓣评分为例,一些得分在5分以下的电影票房总能突破亿元大关,如被冯小刚炮轰为“自杀式电影”的《奔跑吧兄弟》仅得3.4分,票房却高达4.3424亿元;而一些蜚声影坛的名家执导的文艺大片票房却十分惨淡,如《刺客聂隐娘》,曾斩获戛纳、金马等多项大奖,在内地上映的票房仅5800万。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某知名导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观众在选择电影时只看重演员,对于一些优秀影片的深层内涵、艺术手法什么的并不关心”。而受访的几个观众都表示,“有些文艺片根本看不懂,我到影院来就是图个轻松,为什么还要找罪受?”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阅读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消遣性阅读,其主要是为了打发时间,调剂一下枯燥的生活,所以说,完全是浪费时间;第二种是网络式阅读,就是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这种阅读效率高,因此可以使人快速增长知识,学业有成;第三种是精神性阅读,就是依据自己的兴趣阅读,心醉于阅读,陶冶性情。唯有精神性阅读才能够让人变得有品位。

①消遣性阅读不一定完全是浪费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类比是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模式之一。以树木作类比,一个事物之中,主要且重要的部分称为本,不重要的、附属的称为末。但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须由作此类比的人来作价值判断才可确定。一旦本末确定,也就形成了本末的两重关系。从重要性来说,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相关性来说,两者是连带、因果关系。如果掌握了本,末也就自然得以掌握,这就是俗话说的“擒贼先擒王”;反之,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俗话说的“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个思维架构,显示了中国人重根源、重本质、生基础的态度。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妻子对酒驾的丈夫说:“你想死别带上我!”

B. 小明为了阻止过道上乱停车的行为,贴出标语:乱停车则放气!

C. 医院欢送康复病人的临别赠言:但愿您身体健康,哪怕我们的药生虫也不怕。

D. 李刚邀请赵明参加父亲的寿宴,赵明高兴地说:“祝家君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文化自信,对于行进在实现自己伟大梦想征途中的民族、国家意义重大,对于实现潜能、追求幸福的个体更是不可或缺。

B. 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C. 22日浙江金华东阳市画水镇画溪二村一民房突发火灾,消防战士及时搭建一条生命通道,成功救下了3名妇孺儿童。

D. 据广铁集团最新消息,受台风“天鸽”影响下,广铁集团决定自8月23日5时起,对管内部分线路采取列车停运措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