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李华与张红闹别扭,摒弃前嫌时,李华说:...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李华与张红闹别扭,摒弃前嫌时,李华说:“让我们握手言和,结为秦晋之好吧。”

B. 请放心,我会准时光临宴会,送上我对你们这些即将走上高考考场的学子的祝福。

C. 初次参与高端的班主任论坛,鄙人才疏学浅,幸蒙贤兄抛砖引玉,让我得以从容。

D. 这是我编写的拙作《学霸笔记·语文》,感觉文辞微浅,冒昧打搅先生,请您雅正。

 

D 【解析】试题分析:A项,“秦晋之好”泛指两家联姻,用在此处不合语境。B项,“光临”是敬辞,用在此处不得体。C项,“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是谦词,这里运用不得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VR体验收费较高,据调查数据显示,3 8%的消费者能接受的VR体验价格在30元以内,仅有1 4%的消费者表示即使人均100元也愿意体验。

B. 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C. 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D. “假日经济”只是一次集中消费,并不能让社会消费总额发生太大的提升。更何况,随着带薪休假制度的逐步完善,民众完全可以给自己放“长假”。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王锋火海救人,到最美教师支月英扎根乡村36年,再到好医生梁益建帮助困难病人,各行各业从善如流的故事无一不深深感动着国人。

B. 领导者应当在问题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而不应该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

C. 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D. 整顿文风的一个要求是要用平易近人的文字传播真理。语言晦涩难懂,空话套话连篇,形式单一僵硬,是宣传思想工作之大忌,是没有效果的。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易水诀别”一幕中,通过写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悲壮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四月五日集陈园照山堂

范成大

寻壑经丘到此堂,官闲聊作送春忙。短篱水面残红满,团扇风前众绿香。

尽卷帘旌延竹色,深斟杯酒纳山光。洞门无锁城门近,转午鸡啼日正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联诗人说自己翻越山丘穿过幽谷来到照山堂,目的是趁着官场无事赶紧观赏早春季节的景色,其中“闲”字反衬“忙”字。

B. 颔联描写照山堂前的池塘景致,池塘被低矮的篱笆墙围绕,水面漂满陨落的荷花,诗人轻摇团扇,各种绿叶的清香扑鼻而米。

C. 颈联描写主人高挂窗帘、主客赏景饮酒的欢乐场面,“延”与“纳”意指延请苍翠竹色、迎接美丽山光,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D. 尾联说照山堂所在的园林墙门敞开,距离官署所在的城门也很近,言外之意是留恋园景山光不想急着回城,“鸡啼”以动衬静。

E. 全诗四联皆对仗工整,用词造语也浓墨重彩,如“残红”与“众绿”就具有很强视觉冲击力,整诗意境隽永,蕴含无尽诗意。

2.此诗作者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原贾生列传》节选)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后赤壁赋》节选)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B.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C.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D.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屈原者,名平”,古时幼时命名,一般成年(男子20岁,女子16岁)时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 “是岁十月之望”,“是岁”即“壬戌”,这是天干地支纪年法。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比较复杂,还有星岁纪年、生肖纪年、干支纪年、年号纪年等,其中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大致出于同一时期。

C. “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大致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后赤壁赋》就属于文赋。

D. “十月之望”,古时农历每月十五是望日,初一称为朔日,晦则指农历每月的三十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屈原见识广博,怀王很信任他,但是上官大夫却想同他争夺国君的宠幸,想要抢夺他制定好的法令,并在怀王面前讲他的坏话。怀王因此疏远了屈原。

B. 《后赤壁赋》也是写月夜游赤壁,但描绘的不再是江上明月,而是山间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峭拔。

C. 《后赤壁赋》是苏轼三个月后再游赤壁时所作,前赋着重写水,后赋着重写山,前赋着重写秋景,后赋着重写冬景。

D. 《后赤壁赋》以记叙、描写为主,写奇景以抒怀;前赋谈玄说理,议论风生,寓悲愤于旷达之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