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主角(节选) 陈彦 苟老师把第三遍妆化完的时候,...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主角(节选)

陈彦

苟老师把第三遍妆化完的时候,还是不满意,但时间已不允许再画了。他就提了眉,包了大头,穿了行头。要不是知道他性别的人,还真看不出这是男扮女装呢。

易青娥知道,苟老师为演这两折戏,几个月瘦下来几十斤,不仅天天演练,而且还节制了饮食,甚至还用吃大黄拉肚子的方式,把腹部朝下拉,直减到现在二尺二的腰身。他脸上,过去是紧绷油光水滑的,自打瘦起腰身来,皮肤就慢慢塌陷了,所以在化妆时他要那么不满意自己了。他一直在叹息:这老脸,对不起李慧娘,对不起观众,尤其是对不起当年看过他戏的老观众了。

正式开演前,不停地有一些老汉老婆子,到后台化妆室来,要看苟存忠,说他当年的李慧娘,可是把好多观众弄得“三天不沾一粒粮,也要买票看慧娘”的。但苟老师有交代,说在他没演完以前,任何人都是不见的。化完妆穿好行头,苟老师就一个人面对墙壁,安静下来,一句话不说了。

演出终于开始了,易青娥到门口看,观众特别多,连过道都站满了人。都在说,当年住在五福戏楼,连演了三个月李慧娘的苟存忠,今晚又披挂上阵,唱慧娘来了。易青娥也为她师父骄傲着。这么多年过去了,竟然还有这些老观众深深记着师父。

在一声长长的鬼的叹息声中,她师父终于出场了。

师父穿着一身白衣服,披着一件长长的白斗篷,飘飘荡荡地来到了人间。他在哀怨,在痛斥,在诉说,在寻找。突然间,易青娥甚至模糊了师父与李慧娘之间的界限,也不知他是他还是她了。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硬是在飘飘欲仙的身段中,全然掩藏住了性别、年龄的隔膜,将一个充满了仇恨与爱怜的鬼魂,演得上天不得入地不能地可悲可怜了。就在慧娘面对凄凄寒风、无依无靠地瑟瑟发抖着,一点点蜷缩着身子时,苟老师使用了一个“卧鱼”动作。这个动作要求演员必须有很好的控制力,是从腿部开始一点点朝下卧的。易青娥练这个动作整整三年,才能用三分钟完成。而一般没有功夫的,几十秒钟都坚持不下来。苟老师平常是能用两分钟朝下卧的,可今天,也许是太累,在易青娥心里数到110时,他终于撑不住,全卧下去了,并且在最后一刻,双腿是散了架的。好在灯光处理得及时,立即切暗了。尽管如此,剧场里还是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易青娥明显感到,师父今晚的力气,是有些不够用了。但他一直控制得很好。她知道,他是要把最好的力道,用在最后那36口“连珠火”上的。今晚,师父特意要求她在侧台仔仔细细地看着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口火吐出来,她都要认真研究师父的气息、力量,以及浑身的起伏变化。她觉得她比平常任何时候学的东西都要多,并且更具有茅塞顿开、点石成金的效用。也就在师父一步步将演出推向高潮时,她似乎也完成了一次演戏的启蒙。她甚至突然觉得,自己是能成一个好演员,成一个大演员的。

终于师傅开始吐最后一道火了,也就是那36口“连珠火”。师父依旧控制着气力,一口,两口,三口,四口……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直到“连珠火”,将贾似道和贾府全部变成一片火海!

继而,天地澄静,红梅绽开。

观众的掌声已经将乐队的音乐声全都淹没了。鼓师几乎使出浑身解数,将大鼓、大锣全都用上了,可观众的掌声,还是如浪涛一般,滚滚拥上了舞台。

就在台上贾府人相互于火海中挣扎时,苟老师被人搀扶下来了。易青娥发现,师父已经使完了人生最后一点力气,奄奄一息了。剧团团长急忙过来,帮忙把他平放在一排道具箱子上。苟老师浑身颤抖着在呼唤:

青娥,青娥……

“师父,师父,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易青娥紧紧抓着师父的手。

苟老师抖抖索索地摸着她的手说:

“娃,娃,师父……可能不行了。记住……吹火的松香,每次……要自己磨……自己拌。记住比例……”

在说比例的时候,苟老师向她示意了一下,易青娥明白,是要她把耳朵附上去。她就把耳朵贴上去。苟老师轻声给她说:

“十斤松香粉……拌……拌二两半……锯末灰。锯末灰要……柏木的。炒干……磨细……再拌……”

勉强说完这些话,苟老师就吐出一口血来。

舞台监督喊:“咋办?底下观众喊叫要苟老师谢幕呢。”

团长说:“谢不成了,快关幕。”

“都不走,在下面喊呢。”

只见苟老师身子动了动,意思是要起来,但又起不来了。

团长就紧急决定说:“青娥,你跟舞台监督一起把你师父抬上去。”

易青娥跟舞台监督把“李慧娘”抬了上去。易青娥看见,观众热浪一般,在朝舞台上狂喊着。被他们抬上去的苟老师,静静靠在太师椅上,一动不动。

那一刹那间,她反应过来:苟老师,已经不在人世了。

(《人民文学》2017年第11期,有删改)

1.小说中苟老师这一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2.从全文看,哪些情节为苟老师的死亡做了铺垫或暗示?请简要分析。

3.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技巧。

4.苟老师在生命最后一刻将松香粉的配方比例轻声告诉易青娥。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1.(1)演技精湛。年轻时便深得观众的喜爱,年老后的演出依旧赢得了全场观众的欢呼。 (2)艺德高尚。对自己的扮相精益求精,对演出竭尽全力,即使耗尽了生命也在所不惜。 (3)虔敬无私。在生命最后一刻,还耗尽力气把绝技传给徒弟。 2.(1)过大的训练量、过度的节食,甚至不惜吃大黄拉肚子减腰身。 (2)“卧鱼”动作未达到日常水平,且倒下时“散了架”。 (3)特别要求徒弟认真观看演出中的每一个细节,竭尽全力演好每一个动作。 (4)把看家本领传给徒弟。 3.(1)比喻。将掌声比作浪涛,形象地描绘出观众对苟老师的热爱。 (2)衬托。以鼓师使出浑身解数敲打出的声响被淹没在观众的掌声中,衬托出观众的热情。 4.(1)从情节设计上看,有利于将故事推向高潮,增强故事的震撼力。 (2)从人物形象塑造看,有利于丰富人物性格,在前文闪光性格的基础上,也体现出老一代艺人授艺时保守的特性。 (3)从艺术手法上看,与前文要求易青娥认真观看吐火的情节相照应。 (4)从主题思想上看,既讴歌了老一代艺术家倾尽生命的全部传授技艺的高尚品格,也含蓄地呈现了挟艺不轻传的守旧思想。 【解析】 1.试题分析: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可以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可以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以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从分析小说的主题入手,揣摩作者的评价。要有对人物的概括评价,有结合具体内容的分析。小说中,苟老师无论是年轻时还是年老后,演出始终得到观众的追捧,表明他演技精湛。他对对自己的扮相要求严苛,画了三遍妆,自己都不满意,演出时全身心投入,甚至耗尽了自己的生命。这表明他艺德高尚。在生命最后一刻,还耗尽力气把绝技传给徒弟,表明他敬业无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卫风·氓》)

⑵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__________________,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⑸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⑹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⑺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⑻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里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注】①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十七岁时因避战乱,南至荆州依刘表,不受重视,曾登湖北当阳县城楼,写了著名的《登楼赋》。

1.首句中“上”字运用极妙,请简要分析。

2.有人说“梧桐应恨夜来霜”写得无理而妙,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3.词的下片抒发了哪些情感?试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傅良,字君举,温州瑞安人。初患科举程文之弊,思出其说为文章,自成一家,人争传诵,从者云合,由是其文擅当世。及入太学,与广汉张栻、东莱吕祖谦友善。祖谦为言本朝文献相承条序,而主敬集义之功得于栻为多。自是四方受业者愈众。

 

登进士甲科,教授泰州。参知政事龚茂良才之,荐于朝,改太学录,出通判福州。丞相梁克家领帅事,委成于傅良,傅良平一府曲直,壹以义。强御者不得其私,阴结言官论罢之。

 

傅良为学,自三代、秦、汉以下靡不研究,一事一物必于极而后已。而于太祖开创本原,尤为潜心。及是,因轮对,言曰:“太祖皇帝垂裕后人,以爱惜民力为本。熙宁以来,用事者始太祖约束,一切纷更之。州县无以供,则豪夺于民,而民困极矣。方今之患,何但四夷?盖天命之永不永,在民力之宽不宽耳,岂不甚可畏哉。陛下宜以救民穷为己任,推行太祖未泯之泽,以为万世无疆之。”

 

绍熙三年,除起居舍人。明年,兼权中书舍人。初,光宗之妃黄氏有宠,李皇后妒而杀之。光宗既闻之,而复因郊祀大风雨,遂震惧得心疾,自是视章疏不时。于是傅良奏以利害。帝悟,会疾亦稍平,过重华宫。而明年重明节,复以疾不往,丞相以下至于太学生皆力谏,不听。傅良上疏曰:“陛下之不过宫者,特误有所疑而积忧成疾,以至此尔。臣尝即陛下之心反覆论之,窃自谓深切,陛下亦既许之矣。未几中变,以误为实,而开无端之衅;以疑为真,而成不疗之疾。是陛下自贻祸也。”书奏,帝将从之,百官班立,以俟帝出。至御屏,皇后挽帝回,傅良遂趋上引裾,后叱之。傅良哭于庭,后益怒,傅良下殿径行。

 

诏改秘阁修撰仍兼赞读,不受。后授集英殿修撰,进宝谟阁待制。终于家,年六十七。谥文节。

 

(《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有删节)

【注】①宋代宫殿名。宋孝宗赵眘传位给宋光宗赵惇后所居。光宗与其父长期猜疑失和,故不愿意去重华宫探望。②农历九月四日,宋光宗赵惇生日。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强御者不得其私                售:谋取

B. 一事一物必于极而后已         稽:考查

C. 用事者始太祖约束              取:采取

D. 以为万世无疆之              休:福祉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学: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在宋代仍为最高学府,隶属于国子监。

B. 主敬:理学家程颐主张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理学又名为道学,是两宋时期产生的主要哲学流派。

C. 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一甲三名,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探花,第三名是榜眼。

D. 四夷:古时中原汉族对四方各少数名族的统称,分别是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县无以供,则豪夺于民,而民困极矣。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4.文中哪些事件体现了陈傅良的刚正,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简答题。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使用火攻的战例,请列举三个。

 

查看答案

填空题

(1)“在大路另一头老人的窝棚里,他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躺着,孩子坐在他身边,守着他。老人正梦见______(动物)。”(选自《老人与海》)

(2)“我在地上只有一个行将废失的家园。在天上我没有自己的一砖一瓦。我注定要四处漂流的魂魄只有你——_____(村庄名),这唯一的去处与归宿。”(选自《一个人的村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