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典例(2017·课标全国卷III)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他是...

典例(2017·课标全国卷III)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 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了。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中的得体。A项,“承蒙”,敬辞,受到。表示受到别人的某种帮助而心怀感激。只能用于自己。B项,“高足”,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不能用于自称。C项,“不吝赐教”,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使用得体。D项,“恭候”,敬辞,用于自己等别人。所以选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______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______。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_____,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网络词语“刷朋友圈”表达的其实是“看朋友圈”的意思,“刷”这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看”的动作,加大了表达的趣味性。

B. G20峰会,首先要考虑采取措施确保全球经济治理更加高效,促进国际贸易投资,完善经济部署以及处理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等。

C.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这标志着“南京1937”真正成为人类记忆的一部分。

D.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在借鉴西方城市规划经验的基础上,城乡封闭住宅小区的内部道路被要求逐步对外开放。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从托举女童的“最美路人”到拾金不昧的“最美的哥”,从救学生的“最美教师”到救患者的“最美医生”,这无不彰显着从善如流的道德风尚。

②当前,党和政府正在努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该说,作为寒窗七载的研究生毅然去创业,无可非议 ,但要摆摊卖烤脑花,就值得商榷了。

③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直以来是党和政府的作风。成都市政府近年来安土重迁,拨给搬迁的农民一笔拆迁费,帮助他们在建设新家园后,还有足够的生活费用。

④新世纪初,某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走向诺贝尔奖”文学丛书,丛书囊括了当代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的作品,真可谓蔚为大观

⑤男人在家里不声不响,妻子总是觉得他木讷,把他当成个闷葫芦,但在社会上他却玲珑剔透 ,无论做什么事总是一点就通。

⑥这几十年的中国大学院校,象钱老这样有良知,不为金钱名利所动,一心做学术研究的真正学者专家实属百里挑一了。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③⑤⑥    D. ②④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慨叹人生很短促,人的个体很渺小。

(2)《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来表现琵琶女虚度岁月。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西湖景色令人陶醉,诗人观赏不够,流连忘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裕,字资德,丰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天顺中,巡按陕西,上安边八事。石彪滥报首功,诏裕核实。彪从父亨以书抵裕裕焚之以实闻亨亦旋败由是有强直声都御史寇深遇僚属严惟裕不为屈以才擢山东按察使。重囚二百余人,或经十余年未判,裕旬月间决遣殆尽。大岘山贼寨七十余,裕捕戮其魁,纵胁从,除其逋负,乱遂平。

成化初,迁陕西左布政使,入为顺天府尹。政声大著。进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江北诸府。浚白塔、孟渎二河以便漕。张秋南旺及淮安西湖旧编木捍冲激,劳费无已。裕与郎中杨恭等谋,易以石,遂为永利。淮、凤方饥,而太仆征预备马二万匹。裕论罢之。在淮六岁,每岁入计事,陈利病,多施行。父忧归,服除,留佐院事。

十九年代戴缙为右都御史。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汪直败,偕副都御史屠滽请雪诸忤直得罪者。帝不悦,夺俸。又坐累,调南京都察院。考绩赴都,留为工部尚书。初,吏部尚书尹旻罢,耿裕代之。以持正不为万安所喜。而李孜省方贵幸用事,欲引乡人,乃协谋去耿裕,以裕代之。裕本廉介负时望,以孜省故,名颇损。其铨叙亦平。故事,考察目有四:曰老疾,曰罢软,曰贪酷,曰不谨。裕言:“人材质不同。偏执类酷,迟钝类软。乞立‘才力不及’一途,以寓爱惜人才之意。”帝善之,遂著为令。考宗立,言官交章劾裕进由孜省。裕不平,为《辨诬录》,连疏乞休去。正德中卒,年八十八。

(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

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

B. 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

C. 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

D. 缙附汪直/尝请复立西厂者也/在台纲纪/不立裕/欲振之御史/有过或遭箠挞/由是得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父,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从父年长于父者为从伯,意即堂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意即堂叔。

B. 用事,有“执政、当权”“行事、办事”“使用典故”等意义,文中用的是第二个意义。

C. 铨叙,亦作“铨序”。古时审查官吏的资历和劳绩,确定其升降级别与职位。文中指李裕的考核结论。

D. 故事,在文中指先例、惯例。管理者在处理行政事务时,除依据法律法规外,还按照一定的先例、惯例行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裕秉性耿直,不畏强权。在奉诏查处石彪谎报战功一事时,他据实上报,不徇情枉法,因而获得好名声。

B. 李裕颇有才干,屡获提升。他因才干被提升为山东按察使,后又提升为右副都御史、工部尚书等职务。

C. 李裕关心民生,同情百姓。淮安、凤阳一带闹饥荒时.太仆寺却要征用二万匹马,遭到李裕的抵制。

D. 李裕一生正直,却晚节有亏。吏部尚书耿裕因坚持正义不被人喜爱。受宠专权的李孜省就和李裕共谋除去耿裕,让李裕代替耿裕。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大岘山贼寨七十余,裕捕戮其魁,纵胁从,除其逋负,乱遂平。

(2)帝善之,遂著为令。考宗立,言官交章劾裕进由孜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