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本人才疏学浅,能力有限,年轻缺乏经验,您把这...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本人才疏学浅,能力有限,年轻缺乏经验,您把这样一件责任重大的事情交给我, 真是感觉有些不堪借重。

B. 昨日去府上拜访,不巧您有事出门,二位高堂热情款待,我真有回家的温馨感受,甚感荣幸。

C. 他接过李老师赠给的字画,连声说:“感谢您的惠赠,回去必当补壁,一定会使寒舍蓬荜增辉!”

D. 瑞士联邦主席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主席在紧张日程中拨冗会见各界人士,体现了对瑞中关系的高度重视。

 

D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A项,借重,敬辞,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B项,高堂,一般称自己父母。C项,补壁,把作品赠人的时候的谦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国产电影票房有了较大突破,特别是《战狼2》《芳华》等电影的票房都过了10亿。

B. 现阶段,我们进行国史研究时,不可能不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发生冲突,也不可能回避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激烈的斗争。

C. 在中小学中大力加强科学教育,让孩子们崇尚科学、热爱科学,长大后投身科科学,实现科技创新的接力和传承,是科学普及的重中之重。

D. 无论是财富的分配,还是发展的环境,都需要从外部为青年拓宽更多上升渠道和人生出彩的机会,最大限度激发青春活力。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年一度的国家公祭,恰如暮鼓晨钟,提醒人们,历史记忆需要时常擦拭,人类道义需要不断砥砺,民族精神需要时常检阅。

②家长们的高度紧张自然不是捕风捉影,毕竟关乎孩子身体健康的事件,哪怕发生机率极小,也会击中家长们脆弱的神经。

③在人性层面上,要将心比心、民胞物与,才能使人类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成为一个地球村。

④仅有好言劝说,对-些自私自利、木人石心效果不大,在有理却就是行不通的时候,必须以法律来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做主。

⑤“抢救整理京剧传统剧目”需要不同程度的改编,改编者的心态不是高屋建瓴地睥睨传统,而是努力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接。

⑥在国际交往中我们绝不放弃维护国家正当权益,王毅等外交官员在国际舞台上慷慨陈词,折冲樽俎,本质上就是捍卫国家利益。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视听结合手法,描写了战士行军奔赴战场时凄冷、压抑的景象。

(2)苏轼在《赤壁赋》中面对眼前山川,感慨连一代枭雄曹操都己了无陈迹,而自己与朋友只是江边的渔夫、樵夫之类,只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尽

郑獬

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

夜间绝少尘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

注:作者曾任翰林学士,后被新党所恶,宦途失意,屡遭贬谪。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句七个字,便将时间(春尽)、人物(行人)、地点(未到家)一一交待得很清楚。

B. 第二句游子浪迹天涯,离家日久,又逢春色,倍添惆怅,连春风也风趣地来责怪自己。

C. 颔联写了正值小雨初霁,落花飘满山溪,生动的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晚春风景图。

D. 颈联写行人在山间行走的感觉,山势险峻,云雾缭绕,以致行人找不到归乡的道路。

E. 尾联写山间空气清新,景色宜人,行人洋溢着如羁鸟重返自然般的兴奋与喜悦之情。

2.全诗最后一句的重点在哪两个字?请简要分析这两个字所包含的作者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衍总发苦志厉操,尤笃于学。登进士甲科,补扬州观察推官,擢知乾州。及罢归,二州民邀留境上,曰:“何夺我贤太守也?”迁尚书祠部员外郎,按行潞州。宁化军守将鞫人死罪,不以实,衍覆正之。守将不伏,诉之,诏为置狱,果不当死。徙知扬州。衍为治谨密,不以威刑督吏,然吏民亦惮其清整。章献太后遣使安抚淮南,使还,未及他语,问杜衍安否,使者以治状对。太后叹曰:“吾知之久矣。”仁宗特召为御史中丞,奏言:“岁有丰凶,谷有贵贱,官以法平之,今豪商大贾,乘时贱收,水旱,则稽伏而不出,冀其翔踊,以图厚利,请量户口众寡课责官吏出纳无壅增损有宜公籴未充则禁争籴以规利者。”拜吏部侍郎、枢密使。契丹与元昊战黄河外,参知政事范仲淹宣抚河东,欲以兵自从。衍曰:“二国方交斗,势必不来,我兵不可妄出。”仲淹争议帝前,诋衍,语甚切。仲淹尝父行事衍,衍不以为恨。衍好荐引贤士,而沮止侥幸,小人多不悦。时范仲淹、富弼欲更理天下事,与用事者不合,仲淹、弼既出宣抚,言者附会,益攻二人之短。衍独左右之,指为朋比。以太子少师致仕。衍清介不殖私产,寓南都凡十年,第室卑陋,居之裕如也。出入从者十许人,乌帽、皂履、绨袍、革带。或劝衍为居士服,衍曰:“老而谢事,尚可窃高士名邪!”善为诗,正书、行、草皆有法。病革,帝遣中使赐药,挟太医往视,不及,卒,年八十。赠司徒兼侍中,谥正献。戒其子努力忠孝,敛以一枕一席,小圹庳冢以葬。自作遗疏,语不及私。

(节选自《宋史·杜衍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请量户口/众寡课责官吏/出纳无壅/增损有宜/公籴未充/则禁争籴以规利者/

B. 请量户口众寡/课责官吏/出纳无壅/增损有宜/公籴未充/则禁争籴以规利者/

C. 请量户口众寡/课责官吏/出纳无壅/增损有宜/公籴未充则禁/争籴以规利者/

D. 请量户口/众寡课责官吏/出纳无壅/增损有宜/公籴未充则禁/争籴以规利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契丹,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古代游牧民族,后来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各部,国号契丹。

B. 河东,河东郡。“河”在古代专指黄河。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省西南境,因在 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

C. 正书,字体名,亦称“楷书”、“真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D. 谢事,指谢绝世俗事务,隐居起来。在古代,官员因不愿做官,退居乡里,隐居山林,寄情山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杜衍笃志于学,具有诗书才华。他早年刻苦求学,晚年归隐后创作诗歌,而且对多种书法样式都有一定的造诣。

B. 杜衍政绩卓著,深受朝廷器重。巡行潞州时,他不畏权势,纠正冤狱;治理扬州时,政治声誉甚至传到了太后那里。

C. 杜衍审时度势,正确判断形势。契丹与元昊作战时,范仲淹想让杜衍率兵随从他出征,杜衍分析当时形势,加以拒绝。

D. 杜衍看淡财物,为人低调内敛。隐退之后,他不穿士人的衣服;临终告诫儿子死后装殓从简,不要营建高大坟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衍为治谨密,不以威刑督吏,然吏民亦惮其清整。

(2)衍清介不殖私产,寓南都凡十年,第室卑陋,居之裕如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