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作文 前面阅读题文本《穿越》反映的是当今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和...

作文

前面阅读题文本《穿越》反映的是当今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和认识,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体验,选取合适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得抄袭。

 

不做低头族 爸爸妈妈都在玩手机,家里一片寂静。只听爸爸生气地说道:“怎么偏偏这个时候没网,我马上就要打赢了!”这时我才知道网断了。爸爸去敲邻居家的门蹭网,妈妈在家里四处走动,看看哪里的网络信号强,甚至直接跑下去,看有没有免费开放的wifi。爸爸妈妈,难道网络就对你们这么重要吗? 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没有网。”可是,我们就在眼前,但是却没有一句交流,没有一声问候,只是和手机为伴,从而放弃了亲情。这才是“遥远的距离”的真正含义,百善孝为先,我要用没网的三天时间去陪在老家的奶奶! 乘着动车会湖南老家,大半天就到了。来到家里,我让奶奶坐下来休息,让爷爷坐下来喝茶。奶奶刚生了一场大病,身体十分虚弱,可奶奶为了家,仍然咬牙坚持着,这让身为孙女的我感到十分心痛。因为是乡下,水管的质量不好,有时还断水,只能去井里挑,我两手提着水桶很轻松地去了,回来却作很艰难,因为水桶大,挑的水也多,提了没一会儿,手上就留下几道红红的口子。挑完了水,我又帮奶奶做各种各样的家务,让奶奶开心一点。亲人开心,比什么都重要,这也包括手机。 老家的大街上是很热闹的。第二天,我要带奶奶到街上去痛痛快快地玩一回,吃冰糖葫芦,看花鼓戏,赏烟花,放鞭炮,猜灯谜。这所有的一切足够让奶奶欣喜若狂了,我再用零花钱给奶奶买个八音盒,让奶奶每天都有好听的音乐伴随。这是网络永远换不来的。 奶奶的脚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老茧。所以第三天,我要亲自帮奶奶洗脚,我往脚盆里倒满水,再试试水温烫不烫,以免烫伤奶奶的脚,我要把奶奶脚上的每一个地方都洗干净,让奶奶舒服地入睡。与其在网上聊天,不如帮奶奶洗脚,奶奶高兴,我也欢心。 三天很快过去了,我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网络不能和亲情衡量,亲情永远比网络重要。朋友,放下手机吧!不要再做“低头族”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题干为:前面阅读题文本《穿越》反映的是当今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和认识,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体验,选取合适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阅读题《穿越》反映了当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年轻一代做低头族,每天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与网络朋友交流,现实中冷落亲人朋友,不愿与家人、朋友交流。即使逢年过节,难得回家一次,也是忙着网聊、发朋友圈,不能真真正正陪同家人一起开开心心聊天交流。特别是回家不能放下手机电脑,真正陪同父母聊聊,孝顺父母。而老人渴望与家人团聚,特别是渴望儿女能抬起头来与他们交流。针对以上分析,作文时可以有以下立意:①凡事应讲求度。合理使用手机,可以为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但过度依赖,沉湎在手机的小世界里,就会让人们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淡漠;②不应该被手机所左右。手机虽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若不加节制,必然给生活带来麻烦,致使人际关系疏远,甚至引发情感危机;③低头族,请抬起头来。“低头族”除了容易导致交通事故、损害身体健康外,长此以往会制造人际“沟壑”。不少人手机中的熟人、朋友成百上千,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孤家寡人”,没有一个可以倾心交流的人。④唤醒自制力。淡漠了友情、亲情,损害了身体健康,罪魁祸首不是手机,而是我们的自制力。要唤醒自制力,既需要自我警醒,也需要社会给予提醒。⑤不要患上手机依赖症。一味沉浸在虚拟世界里无法自拔,会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和现实世界断了联系,等到需要处理现实中的问题时,就会无所适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C919”国产大飞机试飞成功,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对大客机市场的长期垄断,振奋国人,对此,有样的感慨,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要求: 语言精炼,有文采,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班长在一次班会上的结束语,其中有四处用语不够简明、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为了让我们班有一个良好的学风、班风,我们坐在一起献计献策。刚才同学们一个个抛砖引玉,体现了对班级的爱心和责任心,我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表示要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也表示会遵守纪律,迎头赶上。我殷切期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我们的班风从此有一个彻底的改观!这既是目前的当务之急,也是我们的分内之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穿越

徐慧芬

过年的时候,家里开始有了家的气氛。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回到他身边,吃团圆饭来了。

除夕日正午,他在老伴的遗像前,上了一炷香,摆了几碟菜,这些菜都是她喜欢吃的。做菜是他的专长,退休前,他是一家大饭店的厨师;退休后,他的厨艺,只为老伴和子女服务。可是两年前老伴走了,把长长的寂寞留给了他。现在孩子们要回来过年了,还答应在这个老窝里住上几天,他多高兴呀!

毕竟他也老了,体力不似当年了,为了操持这顿团圆饭,也为了让这一家子团圆在一起的几天好吃好喝,他在腊月初就忙开了。采购选料,他样样亲力亲为。一个好厨师对菜肴的品质哪能放低要求呢?

厨房里,煎煮炖炒炸,十八般武艺都出手了。傍晚时分,一桌色香味俱全、充分展示他厨艺的年夜饭摆上了桌。“哇!”大家都欢呼起来,不约而同举起了手机,一阵“嚓嚓嚓”,把他的厨艺定格在相机里,又传向四方。听着这“嚓嚓嚓”的声音,他的心里荡漾开一朵花。他敲了敲酸疼的腰背,招呼大家:“吃吧吃吧,快吃吧!”

可是他渐渐觉得不对劲了。先是上小学的孙子离开了饭桌,拿个大盘子装满他爱吃的菜,端到隔壁房里在电脑前玩起了游戏,边玩边鼓动嘴巴。才上幼儿园的小孙女,也不肯放下手上的ipaD.摇头晃脑不停地刷屏,忘了吃饭。儿子儿媳的手机也不失时机地热闹起来,“滴滴滴”,“丁零零”,此起彼落。大家隔空对话,相互穿越,收信发信,不亦乐乎。

一盘春卷端上桌,他催促大家趁热吃,可没人理会。他夹了一个春卷送到电脑旁的孙子嘴里,问:“爷爷做的春卷好吃吗?”孙子盯着电脑屏幕说:“爷爷别烦我,我在穿越呢!”他回到厨房,一刻工夫,又端上来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汤圆,这汤圆里的配料是他的独门秘诀。他对儿子说:“这馅是你最喜欢吃的,还记得吗,有一次你吃得太快噎住了,你妈都急得哭了。”他说了两遍,儿子似乎向他点了点头,眼睛却对着手机屏幕放声笑。他又说起从前过年时的一些趣闻,可还是无人响应,即便偶尔搭上一句,面孔眼睛也并不朝向他。

散了席,他回到厨房,整理归置。不知怎么手一抖,一只瓷盘掉在地上,碎裂的声音不算轻,他探头朝外望,不知是否惊动了大家。晚辈们窝在沙发里,盯着屏幕摇着手机,正忙着抢红包,谁也没觉察到。他叹了口气,收拾完碎片,洗好碗,出去倒垃圾。

两个小时过去了,这群人才发现他不见了,于是开始着急起来,出门去寻找,附近的大街小巷跑了个来回没找到,又折回家里,还是没见人影,就开始往亲戚朋友那里打电话,都说没来过。

正要报警时,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了。一家子全都蹦到他跟前,问他究竟到什么地方去了,为什么不说一声,让大家好着急!

他一屁股坐到凳子上,埋下头不想说话。孙子催着问,他才有气无力地说:“爷爷穿越去了。”

孙子感到奇怪:“爷爷您还会穿越啊!刚才您穿越到哪里去了?”

他说:“爷爷呀,穿越到了一个古老的星球上,在那里很多人围在我身旁,陪我说话,哄我开心。我问他们:‘你们都是谁呀?’他们说:‘我们是您的孩子呀,您怎么不记得啦?’他们还对我说:‘您已是快七十的老人啦,应该享福啦,以后我们会陪着您照顾您,让您开心每一天……’”

他说不下去了,声音开始哽咽。

(选自2017年第5期《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主人公在洗碗时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瓷盘,后来“他叹了口气”,这一细节表现了他既想引起家人关注却又怕被家人发现的矛盾心理。

B. 家人发现“他”不见后,又是出门寻找,又是打电话向亲戚朋友询问,甚至想要报警,这反映出家人对此前的态度和行为深感愧疚,已幡然悔悟。

C. 作者没有直接叙述主人公离家两个小时里的行踪,而是在后来与孙子的对话中进行补叙,这样写可使小说充满悬念,更易吸引读者。

D. 小说写的是发生在一个家庭里的故事,但主人公的遭遇并非个别现象、偶然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因而小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E. 老人为儿孙端春卷、送汤圆的热情与儿孙回应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出隔代人的心里隔膜。

2.作者在文中反复提到主人公的“厨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3.小说的题目“穿越”包含了哪些丰富的意蕴?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探究。

4.结尾句“他说不下去了,声音开始哽咽”,体会这“哽咽”中蕴含了老人怎样的复杂心理?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 。《陈情表》

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

_________________,惟有幽人自来去。《夜归鹿门歌》

④我欲因之梦吴越,__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

⑤心非草术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_。《拟行路难》

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中“横”“拥”两字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