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美国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曾大声...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美国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曾大声疾呼要对电视保持警惕,倘若他看到今天的媒体变迁状况,或许会将矛头调转,指向比电视更小的屏幕——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而他所担忧的过分依赖技术来追求最高效率对文化积淀的侵蚀,用于阐释眼下人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会更恰如其分。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智能手机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消费文化的主要载体,我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微博,在生活节奏极快的现代社会,已成为人们在无数个碎片化的闲暇时间里获取信息和表达自我最便捷的方式。正是在微博热的“点化”下,一系列以“微”著称的文化消费形式应运而生——字数不超过140字的微小说、对话不超过140字的微访谈、时间不超过300秒的微电影……在拥有无限空间和容量的数字化世界里,它们如无数个碎片向我们袭来,充塞着所有时间。

“微博了一年,没怎么看电视,把放那儿的时间变成了刷屏,觉得时间被浪费,其实是换了个地方挥霍而已。”电影导演何平在自己微博上抒发的这番感慨,正好说出了我们面对“微”文化时隐约的焦虑。

1971年,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对现代人的注意力匮乏症做出了最好的诊断:信息消耗的是接收者的注意力,信息的聚敛必然意味着注意力匮乏。在海量的“微”文化产品面前,人们的种种欲罢不能,恰好印证了这个观点——在适应了140个字的阅读之后,许多人很难再捡起一部几百页的书本;在习惯了不超过几百秒的电影之后,要在影院里看一场两三个小时的电影会变得如坐针毡。当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被多如牛毛的“微”文化产品肢解时,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欣赏一场演出,甚至直面内心的冥想与沉思,都变成了奢侈的事。

“微”文化产品的另一个副作用是逻辑思维的“被碎片化”导致的思维能力弱化。虽然文化产品的思想文化含量并非取决于其规模或篇幅的大小,但以“微”文化产品如此“迷你”的体量,要承载起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却几乎是不可能的。当我们陶醉于它带来的短暂快感时,很难再就某一人、某一事进行一探到底的研究和追问。于是,完整的、有纵深感的知识体系也就难以形成,系统的、层层递进的逻辑思维也便搁于浅滩。对于一个国家或者民族来说,这样的文化产品即使再多,也只是如细沙堆积。而探求与追问精神的缺失,则会最终将我们引入迷失自我的无限苍茫。

上世纪早期,英国文学家奥尔德斯·赫胥黎在其著作《重访美丽新世界》里表示了担忧:“真理淹没于无聊烦琐的世事,人们毁于他们热爱的东西。”这则来自上个世纪的箴言,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着别样的意义。在碎片化的时间里,用“微”文化消费代替“无所事事”固然是种进步,但如果它变成阻碍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桎梏,则应引起我们的反思。从“没有时间”到“更没有时间”,从“碎片化”到“被碎片化”,这是一个颇有些尴尬的冷笑话。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符合原文所说的“‘微’文化”的一项是(     )

A. 字数较少的文字作品,如书本里字数不超过140字的微小说、不超过140字的小故事等。

B. 时间较短的音像作品,如手机里时间不超过300秒的微电影、手机电话中的音乐彩铃等。

C. 字数较少的新闻作品,如电视中对话不超过140字的微访谈、只有半个小时的新闻联播等。

D. 篇幅较短的宣传作品,如墙上只有24字的宣传标语、电视中插播的十几秒的商品广告等。

2.下列关于“‘微’文化产品带来的副作用”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文化的产生和流行,导致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被肢解成无数个碎片。

B. 当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被海量的“微”文化产品肢解时,我们很难直面内心的冥想与沉思。

C. “微”文化产品使人的逻辑思维“被碎片化”,从而导致思维能力弱化。

D. 在“微”文化产品流行的时代,很难形成完整的、有纵深感的知识体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尼尔·波兹曼曾疾呼要对电视保持警惕,是因为他担心过分依赖技术来追求效率会对文化积淀产生负面影响。

B. 导演何平感慨玩微博与看电视一样都是浪费时间,他说出了我们面对“微”文化时的焦虑。

C. “微”文化产品的日益堆积,最终会使我们,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迷失。

D. 在碎片化的时间里,用“微”文化消费代替“无所事事”,虽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它依然是种进步。

 

1.B 2.A 3.C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深入理解“‘微’文化”的概念,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文中说“微”文化产生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智能手机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消费文化的主要载体”,并且“在拥有无限空间和容量的数字化世界里,向我们袭来”。据此,A项,“书本”不是以“智能手机”为载体,也不是“数字化”;C项,“电视”不是以智能手机为载体,“半个小时”不能体现“微型”;D项,“墙上的宣传标语、电视中插播的商品广告”并不是以智能手机为载体。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筛选并整合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于文无据。“因微文化的产生和流行导致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在原文找不到根据 ,原文只是说“我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舒:只有懂得舍弃,学会给予,才能到达舒畅的境界!

②谊:言谈适宜,能增进彼此的感情。

③劣:只有低劣的人,才会设法“少”出“力”,到头来,就只能差人一等!

④回:看外表,方方正正;察内里,正正方方。与生俱来就应该是,表里一个样!

⑤臭:“自”“大”即使一点点,也会臭不可闻。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参悟汉字蕴含的哲理,可以从中学习为人处世之法,体悟人生之道,读懂中国文化。看了上面五个汉字及解释,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选择其中两三个字为基础确定立意,适度阐释,使之有关联,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它包含一个一般性原则的大前提,一个附属于大前提的小前提,一个由此引申出的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结论。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大前提必须引用名言,语言简明、连贯,句式不要求完全一致。

示例:“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是勇者,所以最终我们将取得胜利。

(1)                                                      

(2)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古代的工匠精神的价值追求是善美境界,①_______________;“强而力行”的敬业奉献精神;“切磋琢磨”的精益求精精神以及走出个人的“兴利除害”的爱国为民精神。除此之外,②_______________;,古代的工匠们由于特殊的工作、学习方式,养成了他们“尊师”的美德。人们赞美工匠,总离不开一个“巧”字。那些被称为“能工巧匠”的,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的熟练,③_______________。鲁班就因为发明不少木工工具器械而被奉为土木建筑的祖师爷。

 

查看答案

下面语句在提示的语言环境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外交发言)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二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B. (广播稿)据悉,此次义演所筹之捐款将会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合理使用,切忌不透明、不公平。

C. (毕业赠言)分别总是在六月,回忆是思念的愁,同窗数载的无数美好瞬间,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

D. (寻物启事)本人昨日不慎于学校阅览室丢失阿伦特(反抗平庸之恶)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甚感激!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不取决于他语文知识掌握的多少,而在于他坚持了多读多写这一基本也最重要的语文学习方法。

B. 专家从“科学与人文”的视角指出,柯洁和AlphaGo的对战所带来的社会焦虑,正是人文反思已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脚步。

C. 那种举着“历史揭秘”的幌子肆意抹黑英雄人物的做法,不仅侵害了民族的历史记忆、共同的价值追求,更触碰了法律的底线。

D. 报告指出,中国及印度眼下正不遗余力地开拓国际市场,新加坡、俄罗斯等则紧随其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