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文明究竟是土生土长,还是自外输入的呢?在古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文明究竟是土生土长,还是自外输入的呢?在古代,这肯定不是问题。向来都是“中国”辐射周边,哪有“华夏”是舶来品的道理?19 世纪末,英国学者拉克伯里提出黄帝是从 古巴比伦迁来的。此外,还有人认为华夏始祖从埃及来的、印度来的、中亚来的,不一而足。1921 年,瑞典人安特生主持发掘了河南渑池的仰韶遗址,这是中国现代考古发掘的序幕。他 发现仰韶文化的彩陶与中亚的彩陶纹饰相似,于是提出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自西传入的 假说。于是,当时不少知识分子对中国文明西来说深信不疑。在今天,所谓的“民科”圈子中,西来说仍颇有市场,需要再做辨析和澄清。

人类“走出非洲”说是国际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分子人类学的研究,已经从线粒体 DNA和 Y 染色体 DNA 分别证实全球现代人的母系和父系均根植于十多万年前的非洲大陆,我们都是智人的后代。大约两三万年前,智人的一支进入现在的中国境内,我们所说的 56 个民族, 基本都是他们的后代。

中国人的祖先的确是外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文化与文明也是外来的。什么是“文明”?不少人倾向于用西方学者的三要素(文字、青铜器、城市)来界定,但是,美洲文明 缺乏铜器,印加文明甚至没有文字,但没有人否定它们是文明。文明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高级 形态,社会复杂化是它的重要表现。大约在 5800 年前,长江下游的崧泽文化和凌家滩文化已经开始了社会复杂化的先声,阶级分化愈加明显。而在 5300 年前崛起的良渚文化,则被视作 “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实证”。良渚古城面积约 300 万平方米,城墙有 40 到 60 米厚。良渚古 城、“土筑金字塔”莫角山(上有宫殿基址)以及周边的水坝,堆筑土方量约为 1200 万立方米。据推测,完成这样的工程,至少需要 1000 人连续工作十年。没有相应的社会调动能力, 这是难以想象的。良渚文化的墓葬、居址、聚落都反映出严格的等级区分,俨然是金字塔式 的社会结构。鼎、豆、壶、璧、钺、琮等礼器,都见于良渚文化。中国文明的重要特质“礼”,或已出现。良渚文化在距今 4300 年左右消亡,但它的一些文明要素,在夏商周三代文明中时有闪现,它融入了中国文明的肌体。

中国文明自主发生,但并不意味着它在发展进程中没有与外界进行交流。远在丝绸之路出现之前,中国文明便与西亚、中亚有着间接的接触。小麦、黄牛、绵羊、山羊、马、战车、 青铜冶炼技术等逐步传入中国,为中国文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我们并不能因此说,这些外 来因素影响了中国文明的原生性。中国文明的创造者生于斯、长于斯,与今天的中国人血脉相连。中国文明的产生也不是建立在冶金术、小麦、战车等基础之上的,它们主要是“龙山 时代”之后传入的,中国文明在此之前便已确立基本框架。它们传入之之后,也并没有改变 中国文明的性质。金属冶炼技术是当时的高端技术,它是否外来尚存争议。但无可置疑的是,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和兵器,实用工具比例很小。原先用陶器制造的鼎、豆、壶等 礼器,换成了青铜质地,但它们“礼”的内涵没变,中国文明并没有因此丧失了自身的特质。

(摘编自 2017 年 11 月 29 日《中华读书报》陈民镇《为何说中国文明不是西来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瑞典人安特生主持的考古发掘和相关假说彻底动摇了当时部分中国知识分子的立场,影响了他们的文化自信。

B. 良渚文化是在继承长江下游的崧泽文化和凌家滩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被视为“我 5000 年文化的实证”。

C. 一些外来文明因素并未影响中国文明的原生性,主要是他们传入的时间相对较晚,而中国文明的基本框架业已形成。

D. 金属冶金技术是文明高度发展的体现之一,看它是否中国原生并不重要,因为它与中国文明并没有什么关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一开头便提出了全文中心论点,并交代了相关背景,预示了文章立论中带有驳论的特点。

B. 文章立论的前提是“什么是文明”的界定,通过辨析,为中国文明原生性的论述打下 了基础。

C. 文章围绕中国文明原生性的问题,主要从考古角度例举了相关的考古证据,加以分析论证。

D. 文章很好的运用了辩证思维,既深入论证了中华文明原生性,也肯定了外来文化的促进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分子人类学的研究结果,生活在大约 170 万年前的元谋人并非中华民族的祖先,而是已经灭绝了的远古生物。

B. 文章在论证中两次提到“礼”,可见,作者认为“礼”是社会复杂化的结果,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

C. 尽管全球现代人的祖先都来自于非洲,但与中国文明一样,其他各地的文明也都是自主发生的,而不是外来的。

D. 良渚文化尽管已经消亡,但它在后世文明中时有闪现,这说明中华文明具有延续的特点,证明了文明的原生性。

 

1.C 2.A 3.C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彻底动摇……立场”错,原文说“深信不疑”,并无立场转变的意思;B项,良渚文化与崧泽文化和凌家滩文化并无继承发展关系,另外还有强加因果的错误;D项,“它与中国文明并没有什么关系”错,它至少改换了礼器的质地,它只是没能改变这些器物“礼”的内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下,不少90后崇尚“佛系”:保持一种淡然的心态——凡事不较劲,不折腾。别人提供的服务就算不满意,也趋向于平静接受;工作稳定,感情充实但不轰轰烈烈,对生活也不患得患失。

面对“佛系”生活,有人认为生活需要一种平和的姿态,淡然物外才有可能超脱世俗; 有人评价说,不怨不争,实际就是缺失理想与信念;有人认为云淡风轻固然可贵,但年轻人有大担当展大才干,更是人生的大境界。

请根据你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增加眼部压力,造成视力模糊、眼干眼涩。如果你感觉到眼部不适,肯定是由于玩手机时间过长。如果不玩手机,你的视力必然没有问题。所以,玩不玩手机是一个人视力好坏的决定因素。

(1)感觉到眼部不适,不一定是由于玩手机时间过长。

(2)

(3)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文学创作中,____________________,创作者的情怀也同样重要。比如说时代与时代之间,文学风格的巨大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点前人早有注意。宋人戴复古诗云:“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近日不闻秋鹤泪,乱蝉无数噪斜阳。”在这里,戴复古把自己所处的南宋时代与唐代对比,认为情怀决定着两个时代的文学风格。杜甫、陈子昂之所以成为“秋鹤”,不仅在于他们的才华,更在于他们忧国伤时的情怀。而戴复古所处的南宋时期,虽然不乏才华的人很多,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便只能成为斜阳中的“乱蝉”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B. 林萍在公司受冷落,她向老板递上辞呈。老板挽留她,林萍说:“感谢老板的好意和器重,但我希望多方充实后再回公司效力。”

C. 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D. 一位妇女病愈出院,向主治医生连连道谢,医生赶忙回答:“不用谢,不用谢,您的光临是我们的荣幸,您的康复是我们的责任。”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B. 10月27日,“翰墨中国”书法作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亮相。参展作品围绕“中国梦”为主题,用书法的艺术形式传承中国文化精神。

C. 如今,支付短信验证码、短信余额提醒等都与用户绑定的联系电话相连,手机成了银行和支付机构验证个人身份和保护个人资金的重要手段。

D. 安倍政府在拒绝深刻反省二战侵略史的背景下,日本安全政策的改变及其发展进攻性战力的军事动向应引起国际社会髙度重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