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刚刚举行的十九大开幕式上上,习总书记...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刚刚举行的十九大开幕式上上,习总书记不间断做了 200 多分钟的工作报告,并且全程站立,声音始终沉稳有力,令人心生敬佩。

B. 今年 7 月,教育部组织开展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接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精准脱贫、扶贫。

C. 更重要的是,我们以法律的形式作为抗战的正义性和对死难英烈的纪念固定下来,就是让历史不灭,让丰碑不朽,让强大的民族精神气质永远凝聚。

D. 近期,传销组织活动猖獗,传销人员利用各种渠道和手段欺骗有关群众让他们误入传销骗局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引起社会广泛关切。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B项,语序不当,应先“扶贫”后“脱贫”;C项,结构混乱,将“作为”改成“把”;D项,成分残缺,在“骗局”后面加“的事件”。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虽然贪污腐败的员工是凤毛麟角,但哪怕一年只抓一个人,我也要投入3个人的力量,不是因为他贪污我的钱,而是因为公司的国际化是我的梦想。

②“我养你”看似今人感动,但其实与传统社会中的“依附论”一脉相承,散发着大男子主义气息,背后的条件是“如果你可以过我认可的生活,那么我养你”。

③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就获得成功,那些业界领军人物往往是早早就树立了目标,平时也知道为目标付出,并且能一直坚持,他们的成功也就水到渠成了。

④保护长城,文明旅游的老问题,不能总是敌在“素质论”上隔空发议论,应该有切实的的预防、惩戒措施,一旦发現违规行为就惩罚,才能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⑤新文化运动时的大师们把白话文和文言文对立起来是出于革命的需要,而现在已经不是上个世纪初那个改头换面的时代了,何必再把两者对立起来呢?

⑥军人要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未来战场不需要弱不禁风的“小鲜肉”,而需要敢打必胜、体魄强健的铮铮硬汉,只有他们才能保家卫国。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列子“御风而行”“犹有所特者也”之后,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指出无所待状态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荀子以行路为喻,从反面阐述学习必须善于积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

韦应物

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①芳。

腰垂新绶色,衣满旧芸香②。

乔树别时绿,客程关外长。

只应传善政,曰夕慰高堂。

【注】①踯躅: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②芸香:书香。芸草香味能杀死书虫,读书人就把其夹在书中,时间久了书也有了这种味道。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中的“试吏”即出任官吏,表明黎六郎刚刚被任命为阳翟少府,这与颔联的,“新绶”相照应。

B. “春山踯躅芳”写黎六郎赴任途中看到杜鹃花漫山遍野,于是心情极为舒畅,这是以景衬情。

C. 腰垂新绶、衣满芸香,是对黎六郎赴任时的状貌的描写,说明他并没有因为做官而忘了读书。

D. 第五句“乔树别时绿”照应了题目中的“送”字,同时写出了为黎六郎送行时的自然环境。

E. 全诗表达方式多样,既有写景,又有叙事和议论,最后两句谆谆告诫:做官勿忘孝顺家中父母。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钱易字希白。始,父倧嗣吴越王,为大将胡进思所废,而立其弟俶。俶归朝,群从悉补官。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

易年十七,举进士,试崇政殿,三篇,日未中而就。言者恶其轻俊,特罢之。然自此以才藻知名。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易简曰:"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下白。"太宗惊喜曰:“诚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值盗起剑南,遂寝。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

易再举进士,就开封府试第二。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二。明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召试中书,改光禄寺丞、通判蕲州。奏疏曰:“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皆非死尚以为虐近代以来,断人手足,钩背烙筋,身见白骨而犹视息,四体分落乃方绝命。以此示人,非平世事也。今四方长吏竞为残暴,婺州先断贼手足,然后斩之以闻。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矣。臣以谓非法之刑,非所以助治,惟陛下除之。”帝嘉纳其言。

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除秘书丞、通判信州。东封泰山,献《殊祥录》,改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祀汾阴,幸亳州,命修《车驾所过图经》,献《宋雅》一篇,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坐发国子监诸科非其人,降监颍州税。数月,召还。久之,判三司磨勘司。上言:“官物在籍,而三司移文厘正,或其数细微,辄历年不得报,徒扰州县。自今官钱百、谷斗、帛二尺以下,非欺绐者除之。”真宗雅眷词臣,其典掌诰命,皆躬自柬拔。擢知制诰、判登闻鼓院、纠察在京刑狱。累迁左司郎中,为翰林学士,儤直未满,卒。仁宗怜之,召其妻盛氏至禁中,赐以冠帔。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六》,有删改)

【注】①阛阓:街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皆非死/尚以为虐/

B. 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皆非/死尚以为虐/

C. 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皆非/死尚以为虐/

D. 尧放四罪而不言杀/彼四者之凶/尚恶言杀/非尧仁之至乎/古之肉刑者皆非死/尚以为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文中的“景德”就是年号。

B. 泰山,五岳之首,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C. 诰命,又称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所谓诰是以上告下的意思,古代以大义谕众叫诰。

D. 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始设于唐朝,一般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明清改从进士中选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钱易自幼苦学,早年怀才不遇。首次参加科举考试时,钱易虽才识卓越,却被特意淘汰;后被苏易简举荐给太宗,又因盗起未被起用。

B. 钱易刚正不阿,敢于陈述己见。他认为在第二次科举中自己没有获得第一名,是有关人员压制所致,故上疏直言进谏,真宗对此非常反感。

C. 钱易知古鉴今,奏请废除酷刑。他认为当今各地酷刑之风太盛,如果一味施行酷刑,将无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真宗赞赏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D. 钱易颇具文采,勤于政务。他多次进献文书,被皇帝提拔为文秘机要之臣,负责起草诏书、查核案件等工作,后在任上连日值宿,不幸逝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严刑可诫于众,则秦之天下无叛民矣。臣以谓非法之刑,非所以助治,惟陛下除之。

(2)官物在籍,而三司移文厘正,或其数细微,辄历年不得报,徒扰州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8月10日,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的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历时一年研发,将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无缝接入中央气象台决策服务AP移动终端,标志着中央气泉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正式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

智能网格预报产品研发及其应用工作,是国家气象中心重点工作之一,下一步工作组会进一步明确定位,达成共识,打造以格点化实况预报产品为核心,面向预报服务的多终端应用体系,持续创新、改进完善,加强网格产品在影响预报和决策服务中业务应用。

(编自中国气象局网《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跨入移动互联云时代》,有删改)

材料二

网格化预报就是针对每一个网格开展,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以北京的预报为例,原来的预报仅以南郊观象台这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表代表整个城市的天气情况;而通过开展网格化预报,针对北京的气象服务和天气预报可以精细地反映在整座城市每个不同的网格之中,目前,部分者份甚至可以做到分钟级的天气预报;在空间上,已有十几个省份可以实观3公里分辨率、2.5公里分变率乃至更精细化的预报。

网格化预报精细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能以每天更高频次的更新和发布上,原来,一天的天气预报中只会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现在网格化预报可以儆到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10天预报。随时随地,公众都能了解到自己当前所处网格是何种天气,能够清楚地了解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

在原先的预报产品中,公众接触较多的就是气温、风和天气现象这3个要素,网格预报实现后,可以为公众提供更细致丰富的预报内容。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4大类18个气象要素。

(摘编自《网格天气预报“按需供给”》,有删改)

材料三

(资料来源于2017年8月17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天气预报也变得越来越智能,那么天气预报员是不是将无“用武之地”了呢?国家气象中心业务科技处副处长赵瑞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气象是个复杂的系统,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降雨这种天气,即使水汽、湿度条件都满足了,但如果空气中没有“凝结核”,雨也下不下来。预报员的优势就在于其丰富的经验和对关键天气形势的把握。所以在智能预报的初级阶段,预报员多年的经验可以用来“培养”机器;当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人工订正的空间越来越小时,一部分预报员将会投入技术研发的工作中,另一部分预报员将主要转向对关键转折性天气过程的气象服务工作。”因此,在短期内天气预报员并不会被完全替代。

(摘编自《网格化预报,服务百姓个性需求》,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后,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将重点转向打造更智能更高端的多终端应用体系。

B. 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产品服务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这一系统已经能够全面适应各种用户对天气预报的需要。

C. 网格预报实现后,天气预报的内容更丰富,预报也更准确,十分有利于公众对其所处网格的天气的了解,方便了他们的生活。

D. 虽然天气预报愈发智能,但天气预报员井非再无用武之地,至少他们可以注智能预报初级阶段凭借多年经验“培养”机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原来的定点预报,只用某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一个地区的天气情况,相对于其他”点“而言,它总是不准确的。

B. 前两则材料都是围绕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进行的报道,突出介绍了网格化天气预报的优越性,对其发展表示了认可。

C. 网格化预报智能水平越来越高,意味着它的网格可无限缩小,即在空间上愈发精细,而它所预报的天气情况就更具体并且更有针对性。

D. 网格化预报的精细,在时间上表现为更新和发布是更高频次的,目前已经能做到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10天预报并分钟级滚动更新。

E. 相对于智能网格预报产品,预报员的优势是有丰富的经验和对关键天气形势的把握,因为气象系统很复杂,对其研判需要思维的参与。

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日前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的优越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