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学习千古流传的古代叙事散文,不仅我们可...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学习千古流传的古代叙事散文,不仅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而且还可以欣赏和借鉴古人叙事的艺术。

B.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他非常喜欢雨果的小说,对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曾反复阅读,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C. 《论语》是我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书,值得我们认真阅读和仔细品味。

D. 对联是一种特殊的文学题材,欣赏对联,可以使同学们陶冶道德情操,了解风俗人情,享受审美乐趣,增长人文知识。

 

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语序不当,“不仅……而且……”所接内容互换,并把“我们”提到“不仅”前;B项,结构混乱,“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前加《巴黎圣母院》,偷换主语;D项,语序不当,应为“增长人文知识,了解风俗人情,享受审美乐趣,陶冶道德情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鲁迅先生的杂文              ,文辞简洁干练,内涵丰富深刻,有很强的战斗力,被人们比喻为“投枪”与“匕首”。

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是一封辞职信的全部内容,字字精辟,            ,被网友们称为“最有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

③演讲作为一种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要使听众短时间内能弄明白演讲者的意图,这就要求演讲者表达上要               ,不能长篇大论,重点不清。

A. 短小精悍    言简意赅     简明扼要    B. 短小精悍    简明扼要     言简意赅

C. 言简意赅    简明扼要     短小精悍    D. 言简意赅    短小精悍     简明扼要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shì)     (yùn)帖     小心翼翼(yì)     入不(fū)出

B. (quán)缩    炽(chì)烈     殒身不(xù)     蓊蓊(wĕng)郁郁

C. (qiè)意    (yì)业      凝(móu)远眺    遭到(jì)妒

D. (kuàng)   呆(zhì)     目光炯炯(jiǒng)  义愤填(yīng)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幕中,通过写众多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别的悲壮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表现女子早起晚睡勤劳持家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  

(3)《离骚》中屈原表明人生各有各的乐趣,而自己却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4)《赤壁赋》中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两句否定了生死等同的虚妄之说,这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的理性思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

回车驾言迈①,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②?奄忽随物化③,荣名以为宝。

【注】①驾言迈:驾车远行。②寿考:寿命。③奄忽:很快。随物化:指死亡。

1.下列对本诗的解说或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这首诗情文并茂,富含哲理,质朴自然,但又不浅露,而是余味曲包,耐人寻味。

B. “所遇”二句写到触目已无“故物”,人世变化之快,让人顿生衰老之感。

C. “盛衰”二句是说草木的盛衰有其时令,人生安身立命也应该尽早打算。

D. “奄忽”二句所表达的主旨是抒发顺应造化、乐安天命的消极感慨。

E. 中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回车驾言迈”属近体诗。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析诗歌前四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②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则其好游者不能也               穷:形容词作动词 ,走到尽头

B. 其下平旷,有泉出               侧:从旁边

C. 火尚足以也。                   明:形容词,明亮

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       相:帮助

2.请结合你对“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的“阳”的有关传统文化阴阳知识的理解,选出对以下地名“湘阴”、“洛阳”、“衡阳”、“华阴”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

A. 湘江南岸、洛河南岸、衡山南边、华山北边

B. 湘江南岸、洛河北岸、衡山南边、华山北边

C. 湘江北岸、洛河南岸、衡山北边、华山南边

D. 湘江北岸、洛河北岸、衡山北边、华山南边

3.对上述文字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一篇游记,但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之美的描写和景物的叙述,或者寄托某种情致怀抱,而重在借景生论,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

B. 文章两部分之间使用了过渡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开启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文章前后衔接,过渡自然。

C. 用“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比喻人生的最高境界,但这种境界“人之所罕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怎样才能达到。作者认为有志、有力的人才能到达。

D. 作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思慎取”的结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