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兰亭集序》作于《金谷诗序》之后,苏东坡有如下评论:“兰亭之会或以比金谷,而以逸...

《兰亭集序》作于《金谷诗序》之后,苏东坡有如下评论:“兰亭之会或以比金谷,而以逸少比季伦,逸少闻之甚喜。金谷之会皆望尘之友也; 季伦之于逸少,如鸱鸢之于鸿鹄。”不仅王羲之与石崇的人品有高下之分,对照两文,虽有某些相似的笔法,但其境界显然也是后来居上。

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这两篇“序”的不同。

(答题时,可把《兰亭集序》)简称《兰》,把《金谷诗序》简称《金》)

 

石崇《金谷诗序》传达出的是奢靡、享乐的精神气韵,而王羲之《兰亭集序》传达出的则是淡雅、清妙的精神气韵。《金谷诗序》只是消极地感叹人生无常(这也是魏晋时代的普遍心态),《兰亭集序》虽然也有对生命有限的感慨,但更深层次上表达的是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深刻地揭示了人生哲理。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这两篇‘序’的不同。”本题考查分析两篇“序”的不同。两篇“序”是《兰亭集序》和《金谷诗序》。首先要仔细阅读这两篇“序”,了解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意思、精神气韵以及作者在文中的渗透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情感。元康六年,石崇在金谷园举行盛宴,邀集苏绍、潘岳等二十位名士,以为文酒之会。其时盛况可从石崇的《金谷诗序》中看出:“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当时贵友名士,聚于金谷园中,吹弹起舞,对酒当歌;呤诗作对,指点山河。石祟积诗成集,作《金谷诗序》流传于世。五十年后的永和九年,书圣王羲之邀集文人雅士四十二人,在绍兴兰亭“流觞曲水,畅叙幽情”。这兰亭的文酒之会与金谷园的文酒之会是截然不同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与石崇的《金谷诗序》恰成为鲜明的对比。作为清流的王羲之,同号为巨富的石崇,进行了一场颇为精彩的历史较量,或曰一次后人向前辈的勇敢挑战。对照两文,虽有某些相似的笔法,但其境界显然后来居上,“欣色”正是书圣的心声。王羲之不仅欣喜兰亭能踵金谷的遗踪,而且《兰亭集序》亦能比美《金谷诗序》。为此,苏东坡在《东坡题跋,右军斫脍图》中,有如下评论:“兰亭之会或以比金谷,而以逸少比季伦,逸少闻之甚喜。金谷之会皆望尘之友也;季伦之于逸少,如鸱鸢之于鸿鹄。”可见,《兰亭集序》出于《金谷诗序》,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金谷诗序

石崇

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 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

(二)

石崇传(节选)

崇字季伦,少敏惠,勇而有谋。苞(西晋开国元勋石苞,石崇父) 临终,分财物与诸子,独不及崇。其母为言,苞曰:“此兒虽小,后自能得。”年二十余,为修武令,有能名。

崇颖悟有才气,而任侠无行检。在荆州,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征为大司农,以征书未至擅去官免。顷之,拜太仆,出为征虏将军,假节、监徐州诸军事,镇下邳。崇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一名梓泽,送者倾都,帐饮于此焉。至镇,与徐州刺史高诞争酒相侮,为军司所奏,免官。复拜卫尉,与潘岳谄事贾谧。谧与之亲善,号曰“二十四友”。广城君(晋贾充妻郭槐,司马衷即位后,封为“广城君”) 每出,崇降车路左,望尘而拜,其卑佞如此。及贾谥诛,崇以党与免官。时赵王伦专权,崇甥欧阳建与伦有隙。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时在金谷别馆,方登凉台,临清流,妇人侍侧。使者以告。崇尽出其婢妾数十人以示之,皆蕴兰麝,被罗觳,曰:“在所择。”使者曰:“君侯服御丽则丽矣,然本受命指索绿珠,不识孰是?”崇勃然曰:“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使者曰: “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崇曰:“不然。”使者出而又反,崇竟不许。秀怒,乃劝伦诛崇、建。崇、建亦潜知其计,乃与黄门郎潘岳阴劝淮南王允、齐王囧以图伦、秀。秀觉之,遂矫诏收崇及潘岳、欧阳建等。崇正宴于楼上,介士到门。崇谓绿

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官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崇曰:“吾不过流徙交、广耳。”及车载诣东市,崇乃叹曰:“奴辈利吾家财。”收者答日:“知财致害,何不早散之?" 崇不能答。崇母兄妻子无少长皆被害,死者十五人,崇时年五十二。

(《晋书·石崇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为娱目欢心之物矣      备: 完备

B. 与潘岳谄事贾谧            谄事: 逄迎侍奉

C. 使者出而又反,崇不许    竟: 竟然

D. 知财害,何不早散之      致: 招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元康六年          犹不能不之兴怀

B. 感性命不永          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

C. 崇、建亦潜知计      既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 因自投于楼下死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歌之

3.下列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太仆: 官名。始于春秋时。秦汉沿置,为九卿之一。掌皇帝的舆马和马政。

B. 使持节: 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的称号,给以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次一等的称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再次称假节,得杀犯军令的人。

C. 祭酒: 汉魏以后官名。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西晋改设国子祭酒,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主管祭祀的官员。清末始废。后亦以泛称武林或商界的首脑人物。

D. 帐饮: 在郊野张设帷帐,宴饮送别。唐杨炯《送徐录事》诗序: “临御沟而帐饮,就离亭而出宿。”宋柳永《雨霖铃》词:“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康六年,为了给征西大将军王诩饯行,石崇在金谷园举行盛宴,邀集苏绍、潘岳等30位名士,以为文酒之会。其后,石崇留下轰动一时的《金谷诗序》。

B. 石崇的《金谷诗序》与《兰亭集序》,都是诗集的序言,可以看做书序。

C. 石崇聪明有才气,但行为不检点。任荆州刺史时竞抢劫远行商客,取得巨额财物,以此致富。后来被征召为大司农,囚征召的诏书未到他就擅离职守而被免职。

D. 石崇富可敌国,权倾朝野,却因为宠姬绿珠而招来杀身之祸。虽然他谄事贾谧的行径令人不齿,但是能够为了爱情不惜一死,也还是令人同情的。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305首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民歌。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的称谓是汉代才有的。

B. 苏轼,字子瞻,宋代文学家、书画家,他创作的《前赤壁赋》将个人的遭际化入浩渺的自然,将眼前情景融于哲理的思索,表现出一种超然达观的人生态度。

C. 陶渊明,名潜,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D.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说。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小说表现了雨果对封建政府和教会的强烈憎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导演黄建新认为,由于过去的主旋律影片创作掌握资料不足,将领袖人物的性格往往模式化,让观众难以接近。

B. 过劳为什么会引起健康透支? 有关专家认为,最严重的问题不是加班,而是巨大的压力导致休息时间也无法彻底放松心情所致。

C. 《论语》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所以胸怀儒家治世救国理想的士人,每登临高处,便能自心底潋发出这份远志和胸襟。

D. 我们生活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其中最主要的信息就是各种媒体。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句是

A. 我们在欣赏《前赤壁陚》的华美文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

B. 被告显是首次犯罪,但给受害者家庭造成严重伤害,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其罪行擢发难数,理应重判。

C. 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历经严寒考验的北方大地,告别了千里冰封的季节,焕发出勃勃生机。

D. 张国立表示,“我们的创作者还要面对大量的金科玉律。很多现实的、反腐的事件本身就是‘大片’,创作者却不能拍,这是我们现在最大的困难!”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______。

②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___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___,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A. 迥乎不同     机缘    苍茫    B. 迥乎不同     机会    苍莽

C. 迥然不同     机会    阔大    D. 迥然不同     机缘    苍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